“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
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
前期西藏网警针对近期出现的谣言信息进行辟谣时,有网民向西藏网警留言咨询,为什么有些谣言信息会被反复拿出来传播,为何其有如此大的市场?
本期西藏网警专门针对为何谣言总是传播飞快,谣言传播到底具有什么特征,怎样辨别网民传播的信息为虚假消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请跟随网警蜀黍的步伐,一起来探探这其中的奥秘吧
首先,请跟随网警蜀黍的脚步,看看网络谣言常见的种类:
1、凭空杜撰型的谣言,这个最好理解,多数谣言都属于这一类,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编造杜撰,不管其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因为是造谣者编写的,都是谣言。


2、夸大其词性的谣言,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事实,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扩大化,比如某事件中本来受伤10人却在传播中被说成是100人,这种谣言迷惑性比较大,容易让人被基本事实蒙住眼睛和判断。
3、断章取义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大的内容中摘取的,从整篇内容看才可以理解其真实的涵义,但如果被人从中间拉出一小段进行传播并不加以解释,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这种谣言只要看原来的整体就可以识别出来。
4、拼凑剪接性的谣言,这种谣言的基本组件都是真的,但这些组件是有其背景和条件的,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比如一些领袖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人开玩笑,或者是用一些典故与当时人人都可以理解的语言,删掉了当时的情景去传播,就成了谣言。
5、半真半假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真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但假的却是被编写者杜撰添加上去的,比如说某个抗战老兵的历史遭遇的时候,有记者就加入了很多自己臆想中的情节用来感染人,从而就形成了半真半假性的谣言。
6、假戏真做性的谣言,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比如撑伞、喂饭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推手们设计的舞台剧,但这种剧作却被拿来当成偶发的社会真实去传播,从而形成了谣言。
7、刻意暗示性的谣言,传播谣言的人并没有直接针对某个事物进行编造,但所有的谣言内容却直接会给人以最直接的形象暗示,这会让人产生明显的联想和攻击效果。
8、辟谣求证性的谣言,这也是大V们最喜欢用的传播谣言的方式,先以自己的小号或者马仔的号码发出,然后用紫禁城的大号进行求证式传播,既达到了传播谣言的目的也避免了自己的引火烧身。
9、逻辑诡辩性的谣言,看似非常有道理的逻辑分析,其实是充满了狡辩,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弄错前提,总之,这种是高级公知最擅长的谣言,最具有迷惑性,只要用真正的逻辑来进行判断,谣言很容易被拆穿。
10、记忆偏差性的谣言,有些谣言的产生不是故意的,但却被有些人发布的时候出现了差错,后来又在传播中被误读,这种谣言本质恶性不大但有时候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谣言都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部分谣言相当注重发布时机的选择。当某个话题正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时,谣言就迎来了急速传播的大好机会。比如近年春节疯传的:凤凰男、孔雀女、贫富差距等能够引起社会争议的现象,再加上部分人添油加醋的包装,在过年期间引爆自然十分应景。
二是部分谣言能够满足人们的宣泄心理,或者说泄愤心理。这未必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坎坷太多,积累了不少戾气才需要发泄,有些时候仅仅是一种极具煽动力的情绪就足以搞得大家血脉贲张,甚至这种情绪的表达在当下已成为一种社交需求,一种社交货币。与此同时,很多自媒体在10W+带动的肾上腺素刺激下也宁愿选择忽略事件真伪,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
三是谣言往往还擅于捕捉人们的同情心理,很多人在传播谣言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心理在进行传播。无论在虚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中,人们通常将自己有意无意地划归为某个团体,为了提升自己在这一团体中的地位,人们会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与这一团体的相似性,强调与其他团体的差异性甚至贬低其他团体。
四是一旦开始有人相信谣言,相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为了防止被“孤立”会选择保持沉默。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

五是恐惧和焦虑也是滋生谣言的绝佳土壤。就像“被离职”5次的肖钢,每一次离职消息的传出都是在股市行情惨淡之时。尽管以股市涨跌来判定一名证监会主席的价值很荒谬,但被套牢的股民无暇顾及太多,在绝望和茫然无措中期待着换帅可以重振股市,因此肖刚离职的消息才一次又一次传出,直到最终这个消息变成了现实。
六是谣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很少有正面积极的内容,这碰巧符合人们倾向于传播负面消息的天性。因此,澄清谣言的举动反而会让谣言更深入人心也就不难理解了,有网友曾调侃“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当然有时,谣言的流布也源于真实信息在社会中的缺失。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官方媒体及相关部门的公信力被稀释。人们对于真相的饥渴,对于媒体的失望都不自觉地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也许,只要人类存在,谣言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认知上没有人全知全能,心理上所有人都有情感,立场上所有人都有偏向,想要降低谣言的危害,恐怕只能像维特根斯坦老人家所说的那样:“凡是我们不清楚的东西,就必须保持沉默!”

部分谣言疯传的原因在于:
一、谣言简单粗暴,抓住了人们最敏感的核心
谣言往往信息短平快,以急促的语气告诉你一个事实,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般,比如近期传播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合并,转发消息可以获得话费”虚假消息让很多人都信以为真,因为时间太短暂,很多人都没有来得急思考与判断,谣言已经从心理上就占领位置。
其次这里面核心原因夺人眼球是抓住了人们最敏感的字眼“钱”,也就是与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失相关,动动手转发消息就可以获得话费,很多朋友就“宁愿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了”,可见,谣言信息充分抓住人们利益需求,难免让人不由自主相信。
此外,一些网民由于改制、折迁、借贷、工资、婚姻等纠纷,出于泄愤、报复、扰乱网络社会治安以及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借助已经出现的谣言,编造在不同城市、不同人名、不同形式的谣言,使此类谣言像长了脚般走遍大江南北。
二、人们固有的潜在的危险思维
有时候你只不过是点开一个链接,根本就没有提防之心的时候,突然就被告知你的微信号与支付宝账号会被盗,这种危险也是让谣言能够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恐吓过,比如孩子在玩水时,旁边家长往往会说,不要玩水,会被水淹死,因为在这种从小到大恐吓思维中,我们潜意识里都害怕危险,而谣言正好抓住了我们恐慌的心里,制造危险。让你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
例如“孩子被拐”谣言,由于当下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十分疼爱,因此特别容易对相关事件产生注意。加之网络“孩子被拐”信息较为耸动,就更容易吸引眼球,能够引起网民的共鸣和同情。一些网民因为心地善良,出于做好事,善意地传播了此类谣言,岂不知如此一来,善心被他人利用,反而成为传播网络谣言的帮凶。
三、具体可信的真实说法
具体的概念是指谣言故意用朋友圈真人真事的概念塑造,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谓真实截图,这些截图都现身说法,非常简短有力,同时评论中又加以佐证,故意制造信息可信性。 谣言背后的团队是深谙人性的,他深知人们相信眼见为实的概念,所以通过制造已发生的现象捏造真实现场,让人们在这种眼见为实中不得不相信。
四、情感诉求引发病毒式传播效应
以关心你的钱财或者可以帮助你获得钱财为情感诉求,也让谣言具备传播效应,对于许多人而言,看到一些谣言信息,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都觉的与自己相关,立马想到的就是周围的朋友是否会上当受骗,所以将这则消息顺手转给朋友,每个人都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而谣言的病毒传播效应就被无限放大,从而让“狼来了”变得人人皆知。
五、监管的不到位
由于网络实名认证制没有执行到位,所有的网民都是在电脑或手机的幕后发布信息,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鉴别也只能靠个人的认知能力,一旦其出于好奇,出于说不清的方面,也有可能加入传播谣言的行列。
司法部门打击惩治网络谣言的法律基础不足,措施不够,力度不大,另外网络谣言打击的难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此类谣言的反复传播。
六、敌对势力借机造势
有些谣言的背后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甚至还会有一些境内外民主基金会、敌对势力、敌对组织在里面推波助澜,其目的就是扰乱网民的视线,挑战网民的底线,彻底否定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最终挑起人们对社会、政府的不相信。

谣言止于智者
面对谣言你可以这样做:
一、不凑热闹,主动远离。要不参予争论,点击率越高,离得越远越好!
二、心态平和,理智对待。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笑而已,不理它就好!
三、诚实上网,健康玩乐。对不能识别的求助,不掺和不鼓动不支持不助威!
四、自觉抵制,积极举报。对明显是谣言的,可以及时向网站论坛举报确认!
当然了,如果对于谣言信息您不能确定是否为真实的,您可以向西藏网警的微信、微博等账号举报,西藏网警将会尽快发布事实并果断切断传播途径,对编造谣言的人加以严惩,对那些鼓励造谣并站在造谣者后面摇旗呐喊和教唆的人进行惩处,还网络一个干净的空间。
网警提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A lie 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
前期西藏网警针对近期出现的谣言信息进行辟谣时,有网民向西藏网警留言咨询,为什么有些谣言信息会被反复拿出来传播,为何其有如此大的市场?
本期西藏网警专门针对为何谣言总是传播飞快,谣言传播到底具有什么特征,怎样辨别网民传播的信息为虚假消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请跟随网警蜀黍的步伐,一起来探探这其中的奥秘吧
首先,请跟随网警蜀黍的脚步,看看网络谣言常见的种类:
1、凭空杜撰型的谣言,这个最好理解,多数谣言都属于这一类,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编造杜撰,不管其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因为是造谣者编写的,都是谣言。


2、夸大其词性的谣言,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事实,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扩大化,比如某事件中本来受伤10人却在传播中被说成是100人,这种谣言迷惑性比较大,容易让人被基本事实蒙住眼睛和判断。
3、断章取义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大的内容中摘取的,从整篇内容看才可以理解其真实的涵义,但如果被人从中间拉出一小段进行传播并不加以解释,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这种谣言只要看原来的整体就可以识别出来。
4、拼凑剪接性的谣言,这种谣言的基本组件都是真的,但这些组件是有其背景和条件的,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比如一些领袖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人开玩笑,或者是用一些典故与当时人人都可以理解的语言,删掉了当时的情景去传播,就成了谣言。
5、半真半假性的谣言,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真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但假的却是被编写者杜撰添加上去的,比如说某个抗战老兵的历史遭遇的时候,有记者就加入了很多自己臆想中的情节用来感染人,从而就形成了半真半假性的谣言。
6、假戏真做性的谣言,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比如撑伞、喂饭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推手们设计的舞台剧,但这种剧作却被拿来当成偶发的社会真实去传播,从而形成了谣言。
7、刻意暗示性的谣言,传播谣言的人并没有直接针对某个事物进行编造,但所有的谣言内容却直接会给人以最直接的形象暗示,这会让人产生明显的联想和攻击效果。
8、辟谣求证性的谣言,这也是大V们最喜欢用的传播谣言的方式,先以自己的小号或者马仔的号码发出,然后用紫禁城的大号进行求证式传播,既达到了传播谣言的目的也避免了自己的引火烧身。
9、逻辑诡辩性的谣言,看似非常有道理的逻辑分析,其实是充满了狡辩,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弄错前提,总之,这种是高级公知最擅长的谣言,最具有迷惑性,只要用真正的逻辑来进行判断,谣言很容易被拆穿。
10、记忆偏差性的谣言,有些谣言的产生不是故意的,但却被有些人发布的时候出现了差错,后来又在传播中被误读,这种谣言本质恶性不大但有时候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谣言都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部分谣言相当注重发布时机的选择。当某个话题正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时,谣言就迎来了急速传播的大好机会。比如近年春节疯传的:凤凰男、孔雀女、贫富差距等能够引起社会争议的现象,再加上部分人添油加醋的包装,在过年期间引爆自然十分应景。
二是部分谣言能够满足人们的宣泄心理,或者说泄愤心理。这未必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坎坷太多,积累了不少戾气才需要发泄,有些时候仅仅是一种极具煽动力的情绪就足以搞得大家血脉贲张,甚至这种情绪的表达在当下已成为一种社交需求,一种社交货币。与此同时,很多自媒体在10W+带动的肾上腺素刺激下也宁愿选择忽略事件真伪,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
三是谣言往往还擅于捕捉人们的同情心理,很多人在传播谣言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心理在进行传播。无论在虚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中,人们通常将自己有意无意地划归为某个团体,为了提升自己在这一团体中的地位,人们会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与这一团体的相似性,强调与其他团体的差异性甚至贬低其他团体。
四是一旦开始有人相信谣言,相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为了防止被“孤立”会选择保持沉默。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

五是恐惧和焦虑也是滋生谣言的绝佳土壤。就像“被离职”5次的肖钢,每一次离职消息的传出都是在股市行情惨淡之时。尽管以股市涨跌来判定一名证监会主席的价值很荒谬,但被套牢的股民无暇顾及太多,在绝望和茫然无措中期待着换帅可以重振股市,因此肖刚离职的消息才一次又一次传出,直到最终这个消息变成了现实。
六是谣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很少有正面积极的内容,这碰巧符合人们倾向于传播负面消息的天性。因此,澄清谣言的举动反而会让谣言更深入人心也就不难理解了,有网友曾调侃“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当然有时,谣言的流布也源于真实信息在社会中的缺失。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官方媒体及相关部门的公信力被稀释。人们对于真相的饥渴,对于媒体的失望都不自觉地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也许,只要人类存在,谣言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认知上没有人全知全能,心理上所有人都有情感,立场上所有人都有偏向,想要降低谣言的危害,恐怕只能像维特根斯坦老人家所说的那样:“凡是我们不清楚的东西,就必须保持沉默!”

部分谣言疯传的原因在于:
一、谣言简单粗暴,抓住了人们最敏感的核心
谣言往往信息短平快,以急促的语气告诉你一个事实,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般,比如近期传播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合并,转发消息可以获得话费”虚假消息让很多人都信以为真,因为时间太短暂,很多人都没有来得急思考与判断,谣言已经从心理上就占领位置。
其次这里面核心原因夺人眼球是抓住了人们最敏感的字眼“钱”,也就是与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失相关,动动手转发消息就可以获得话费,很多朋友就“宁愿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了”,可见,谣言信息充分抓住人们利益需求,难免让人不由自主相信。
此外,一些网民由于改制、折迁、借贷、工资、婚姻等纠纷,出于泄愤、报复、扰乱网络社会治安以及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借助已经出现的谣言,编造在不同城市、不同人名、不同形式的谣言,使此类谣言像长了脚般走遍大江南北。
二、人们固有的潜在的危险思维
有时候你只不过是点开一个链接,根本就没有提防之心的时候,突然就被告知你的微信号与支付宝账号会被盗,这种危险也是让谣言能够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恐吓过,比如孩子在玩水时,旁边家长往往会说,不要玩水,会被水淹死,因为在这种从小到大恐吓思维中,我们潜意识里都害怕危险,而谣言正好抓住了我们恐慌的心里,制造危险。让你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
例如“孩子被拐”谣言,由于当下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十分疼爱,因此特别容易对相关事件产生注意。加之网络“孩子被拐”信息较为耸动,就更容易吸引眼球,能够引起网民的共鸣和同情。一些网民因为心地善良,出于做好事,善意地传播了此类谣言,岂不知如此一来,善心被他人利用,反而成为传播网络谣言的帮凶。
三、具体可信的真实说法
具体的概念是指谣言故意用朋友圈真人真事的概念塑造,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谓真实截图,这些截图都现身说法,非常简短有力,同时评论中又加以佐证,故意制造信息可信性。 谣言背后的团队是深谙人性的,他深知人们相信眼见为实的概念,所以通过制造已发生的现象捏造真实现场,让人们在这种眼见为实中不得不相信。
四、情感诉求引发病毒式传播效应
以关心你的钱财或者可以帮助你获得钱财为情感诉求,也让谣言具备传播效应,对于许多人而言,看到一些谣言信息,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都觉的与自己相关,立马想到的就是周围的朋友是否会上当受骗,所以将这则消息顺手转给朋友,每个人都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而谣言的病毒传播效应就被无限放大,从而让“狼来了”变得人人皆知。
五、监管的不到位
由于网络实名认证制没有执行到位,所有的网民都是在电脑或手机的幕后发布信息,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鉴别也只能靠个人的认知能力,一旦其出于好奇,出于说不清的方面,也有可能加入传播谣言的行列。
司法部门打击惩治网络谣言的法律基础不足,措施不够,力度不大,另外网络谣言打击的难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此类谣言的反复传播。
六、敌对势力借机造势
有些谣言的背后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甚至还会有一些境内外民主基金会、敌对势力、敌对组织在里面推波助澜,其目的就是扰乱网民的视线,挑战网民的底线,彻底否定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最终挑起人们对社会、政府的不相信。

谣言止于智者
面对谣言你可以这样做:
一、不凑热闹,主动远离。要不参予争论,点击率越高,离得越远越好!
二、心态平和,理智对待。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笑而已,不理它就好!
三、诚实上网,健康玩乐。对不能识别的求助,不掺和不鼓动不支持不助威!
四、自觉抵制,积极举报。对明显是谣言的,可以及时向网站论坛举报确认!
当然了,如果对于谣言信息您不能确定是否为真实的,您可以向西藏网警的微信、微博等账号举报,西藏网警将会尽快发布事实并果断切断传播途径,对编造谣言的人加以严惩,对那些鼓励造谣并站在造谣者后面摇旗呐喊和教唆的人进行惩处,还网络一个干净的空间。
网警提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