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经典吧 关注:242贴子:4,707
  • 0回复贴,共1

一位记者爸爸教女儿的写作方法,连老师都忍不住点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人们早上好,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
题目:一位记者爸爸教女儿的写作方法,连老师都忍不住点赞
“今天孩子又布置作文了。”对很多爸妈来说,这都是一句会把天聊死的话。
因为,当孩子写不下去,拿着稿纸眼巴巴地望着你的时候,你的内心一定是惆怅的。这个时候,粗线条的爸爸一定会抢占先机:“孩子他妈你教他吧!我不会教。”(麻麻只想大喊一声“臣妾做不到啊!”)
  这个难题,今天有解了!一位记者爸爸在家长会上分享自己教女儿写作的经验,这篇演讲稿,在朋友圈里疯转了,连老师都忍不住点赞!
01
  写作和说话,共同构成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表达。
  我不知道现在玩着智能手机和pad、电脑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人将来在表达情感时,会好好琢磨一些来自心底的文字,而不是信手拈来互联网世界的段子。我真心希望,我女儿能养成这样的习惯,至少,她应该有这样的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最重视女儿的文字和表达。我坚定地认为,在所有学业科目中,这是唯一可以真切影响她一生的东西。她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她宣泄和传递情感的方式,都会因为文字技能的提高而变得丰富,她会变得感性,变得柔软,变得细腻……在文字的世界,她会得到创造力、想象力,和能帮助她战胜浮躁远离喧嚣的,安静的力量。
02
  现在对文字工作的俗称都是“码字儿的”。基本上,码字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工种——它所需要的文字基本功,生活阅历,观察能力,思辨能力等等,都是需要练习的。而我认为,最好也最适合启蒙的练习,就是写日记。
  大概从一年级开始吧,当我发现女儿能熟练使用足够多的文字时,就尝试着让她写日记。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威逼利诱”,和“毫无节操地赞扬”。
  威逼利诱好理解,晚上想看电视,那白天写篇日记呗;今天玩得很爽,明天还想继续?那就把今天怎么玩的写篇日记吧;这个假期,写满20篇日记,奖励乐高玩具一个;旅行之前完成5篇日记,不然爸爸就退机票了……
  毫无节操地赞扬,这是我在采访南京一位语文教育名家时,他告诉我,想让孩子愿意写作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玩命夸,你实在找不到可夸的,甚至可以说“这个标点符号怎么点得这么好,爸爸都想不到这里可以用这个标点。”
 总之我深以为然,从此对女儿每篇日记、习作,都用尽洪荒之力去夸奖,“你确定是你自己写的?太神奇了。”“老婆快来看你女儿写的作文,比你水平高多了。”常常还要配合肢体语言,演技浮夸,心累不已。
  其实没几个小孩是喜欢写作文的,我们小时候也一样。刚开始每次让她写日记,那个痛苦不堪啊,跟挤牙膏似的,每天我下班回家,看到的不是一篇吃喝拉撒睡的流水账,就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对话记录。
  记得有一天我刚进家门,她兴冲冲告诉我今天日记字数喜破纪录,写了500多字,我翻开一看,“今天,我读了一本什么什么书,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接下来估计500个字,都是抄的书评,最后加了一句,“这本书实在太好看了。”我强忍着内心的悲怆,硬着头皮夸奖,“恩,真棒,字写得越来越好看了。”其实想想,她能把500个字抄一遍,又何尝没有收获?
  我觉得,一年级主要是让女儿对文字有个基本的认知,学会并且愿意把日常的琐事或者自己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本着鼓励她培养习惯的目的,我一般不对她的成文做任何改动,你写几十个字、抄几百个字;记一篇流水账或者哪怕是画一幅画都行。
  最多就是在夸奖之余,顺口提一两句建议,比如写中午吃了红烧肉,很好吃,那你吃了几块啊?有没有一边想再吃一块,一边又怕长胖不敢吃啊?写下午和小伙伴玩乐高积木,两人是怎么分工的啊?等等。每次都是点到即止,也从来不要求她改写或者重写,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建议她其实都听进去了。
  03
二年级开始写话,我发现女儿更适应这种方式的文字表达。可能是跟我们之间的一个小游戏有关——从小我经常给她讲睡前故事,我一般不读现成的童话,永远是现编,比如女儿规定今天要讲个枕头的故事,我就说枕头;讲空调、讲窗帘、讲台灯……天天就是给家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编故事,编它们之间的对话,有点“玩具总动员”的意思。
  后来她觉得这很好玩,就开始自己编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约定了今天的主题是“大树和小树的故事”,我本意是通过说大树虽然站得高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但也承受着最强的风,进而让她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她却反驳我,说大树为小树承受强风,但小树是它的朋友,围着它保护它,不会让它被刮倒。她还说,小树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大树,那时候它们就会更有能力保护大树了……我听了,非常感动。
  我们父女俩的这个游戏,我称之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事例有很多。
  比如有一个周末下午,我们躺在沙发上,客厅里有那种装饰用的假树叶,金属制的;茶几上刚好有一个盆栽,我就问女儿,假叶子买回来要两千块,真叶子做的盆栽只要几十块,而外面花坪里的野草根本都不值钱,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对话呢?
  接下来两个小时,我们就在探讨温热生命的易逝和冰冷工艺品的永恒,女儿最后总结,如果要选择,她宁愿做花坪里的野草,可以每天沐浴阳光、自由生长……我想在那个下午,她一定会对生命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道理懵懂于心。
  我渐渐发现,写话这种命题的、有提示同时又有想象空间的写作,很契合女儿的性格特点,她内心偏理性,比较喜欢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下去发挥。我很高兴她对文字的一些萌芽,感觉能找到落地和呈现的方式,却又有点不甘心就这样让她的写作学习拘于“舒适地带”。处女座的强迫症驱使我继续威逼利诱她写日记,写那种完全发散,完全自由的心灵真实感受。
这个阶段开始,我会对她的日记提比较具体的意见,比如遣词造句地推敲和对故事细节的描写等等。但最重要的,我一再跟她强调,日记一定是真实事件和真实情感的记述表达,我希望她在看图写话时天马行空去创造与想象,但在写日记时,要学会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学会去感受和记录这个有血有肉,有亲情、友情,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真实世界。
  这当然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想法,到目前为止,很多成年人都没能做到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收放自如,更别说只有9岁的女儿。但我很高兴能看到她的每一次灵光一现般的真实情感表达。
  比如有一天她被我烦着写日记给激怒了,憋了一下午,晚上给我一篇日记《我就是不喜欢写日记》——洋洋洒洒几百字,全是对我的控诉。我看了之后,惭愧于自己有时候让她写日记的诉求表达得过于简单粗暴,却更开心看到她用一篇有理有据挥洒自如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真真切切的内心感受。那天我告诉女儿,这是我读过的她最棒的日记,作为奖励,我答应她以后不再有硬性的日记任务,一定尊重她的意愿。
  事实上,不久之后的一天,她可能是放假在家想起班上的好朋友了,主动写了一篇日记《我眼中的友谊》,表达了对某位闺蜜的思念。我读着那篇文章感慨万分,虽然文字还很稚嫩,但我第一次,通过女儿的文字,触碰到了她内心的细腻和柔软。
  04
三年级了,写话被命题作文取代,这对孩子行文的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遣词造句和细节推敲之外,开始有了文章结构、铺陈方面的考量。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写作有了更多功利和应试的色彩。
  我其实并不排斥这种功利和应试,就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一样,如果说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写作训练决定了码字的上限,那应试写作的训练则决定了文字能力的下限。无可辩驳的是,标准化的作文学习能迅速提升基本功,这包括对各种文体的熟悉,对基本文法的运用,文章完整结构的把控等等。
  从这一点上来说,生活阅历的累积,大量的阅读以及课内外的写作练习都很重要,这些方面老师是专家,我万万不敢班门弄斧。只是以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家长的角度,可能我在日常与女儿的写作交流中,开始更看重她在动笔之前的谋篇布局和立意,我会建议她先列提纲,将一个复杂的文章简化成每个不同主题的小节,我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将来接触议论文、说明文这些文体,是非常实用的。
  更重要的,我还是会坚持对女儿用文字表达和记录真情实感的追求。
  05
  我想,如何在想象力和范文套路间把握分寸,真的是一件值得我们家长思考和尝试练习的事。
  最后说一个事例,就在不久前,有篇课堂作文好像是说土地公公给了小猪、小牛和小猴一袋稻子,小猪做成美食吃光了,小牛省吃俭用,小猴子却做种子种出了许多稻子……当时和女儿探讨这个文章,我让她不要立刻按照一贯思路给三种做法定性,可以想一想,小猪这样做有没有可取之处,小猴子这样做又有什么问题?
  关于这个事我们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半个晚上,我告诉她种稻子需要技术和土地以及相应的生产工具,这种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说不定会失去整袋稻子,小牛的做法则是吃不到新鲜的稻子,小猪却是那个在第一时间品尝到了美食的,难道不是一种最简单最快乐的生活态度?而且它做成了面包、糕点,说明小猪也不是又懒又蠢,它也非常聪明和热爱生活。
  最终,我引导女儿说出了这样的观点,小猴有土地有技术,小牛有保存稻米的本领,小猪有加工的手艺,它们三个如果配合起来,就都可以不断享受到新鲜的、可口的面包和糕点了。一个原本褒贬明晰的故事,最后演变成小伙伴团结合作乃至于与生活态度、社会分工等等相关的话题。我们都觉得聊得非常过瘾。
  其实归根结底,我只是享受和女儿每一次交流的快乐,并且作为一个父亲,我衷心希望文字和写作对女儿来说,不仅仅是学习道路上一个被量化为成绩和分数的工具,而是成为伴随她一生的,能给她力量的朋友。
  在若干年以后,我希望能在家里读她在异乡亲笔写来的信;我也希望她有一天,能在翻看当年的文字时,找到曾经的那些记忆和感动。
以上是新闻全文,新闻链接 :
http://learning.sohu.com/20161224/n476844060.shtml
评论:
看到这篇新闻,让我们为这位用心的爸爸点赞。
在面对孩子写作文时,我们是否也有过作者所陈述的情景,并为此担心困扰过?文中爸爸指导女儿写作文的经验真是可圈可点,详细且具体,我们是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实践操作的。
文章很长,总结有以下五点:
1.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文字和表达,都是认识世界的角度,宣泄和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文字的世界里,不仅可以使自己沉静,也可使别人人沉静,并会产生情感共鸣。
2.一年级的孩子,要引导写日记并规定日记任务。重在引导、尊重孩子原创、并积极鼓励。
3.二年级的写话作文,生活即教育。鼓励并提供环境让孩子编写故事,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引导孩子认识日记和写话的区别:日记是自己一天中真实事件和真实情感的记述表达;写话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
4.三年级以上的命题作文,需要生活阅历的积累,阅读知识的积累、写作训练(日记)必不可少,更要注重写作前的谋篇布局和文章立意,让孩子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思考方式
5.作文主题,注重和孩子交流沟通,在宽松和谐的亲子交流中,引导孩子多发散,多角度思考,提高思想认识,放大思维格局。
作文,即简单也难,简单就是我手写我心,表达出真情感情就是好作文,说难,是指它在考察孩子的整体思维能力。一篇作文写出来,不仅需要整体构思布局,还有把积累的零碎字句整合并恰当的表达出来,更要言之有物。
文中提到的写日记方法,让人感到非常亲切。育心家人们每天都在写读经日记,也在引导孩子写日记。写日记的方式,使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孩子们也一样,每天坚持写日记,通过老师、家长相应的指导,作文能力也会提升很快,随着时间的累积,独立的思维构建系统也会逐步形成。
我们都知道提高作文技巧的书籍和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只有抓住根本,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育心经典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的方式,潜移默化中就会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拥有良好文字功底的基础,是根本。我们掌握了根本,在适当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孩子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一篇好文章,需要好立意,更需要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系统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奠定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思想基础,文章的立意就会很高。
为什么要写文章?写文章就是为了以文化人,歌颂真善美,扬弃假丑恶,传播正能量。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接受圣贤教诲,学习古圣先贤做人做事规律,更重要的是会学到经典思维方式。当孩子独立,系统的思维和思考体系建立了,掌握了《易经》思维,阴阳思维、全息思维、类比思维等等,那么文章的构思和结构布局就不成问题。
育心平台上每天的日课、早课、日记分享、经典故事会等等,育心家长、育心孩子就是在这样无为的坚持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体系,拥有了经典思维方式,写出好文章,表达出真情实感,即感动了自己,也感动别人!我们都是幸运的一群人,进入育心大家庭后收获非常大,而且是全面收获。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育心,走进育心,收获幸福,收获快乐!


1楼2017-05-14 08: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