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吧 关注:497,258贴子:7,341,699

是时候详细的科普一下硝化菌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问大家一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养鱼要先养水,那为什么要样水?养水的核心是在养什么?


IP属地:上海1楼2017-06-08 11:26回复
    首先要提出一个比较重要的理念:
    水中的毒素是养鱼出现问题的万恶之首,万恶之源。
    水中的毒素一般是指氨和亚硝酸盐,属于剧毒,可以造成鱼的急性死亡或者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破坏机体组织的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鱼是病从鳃入,总得病的鱼和长期在毒水中饲养有很大关系。因此这两项毒素指标必须越低越好最好是0。
    为何要如此重视硝化菌,原因就在此。


    IP属地:上海2楼2017-06-08 11:29
    回复
      2025-07-23 23:15: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 氨
      氨的产生途径:1、鱼的呼吸2、鱼的尿液3、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
      什么是异营菌、自营菌
      异营菌(肠杆菌、芽孢杆菌、弧菌、乳酸菌、粪链球菌等)这些细菌有的是正常的肠道菌属,无害。
      有的却是病源微生物,可引发各种疾病,比如说大肠杆菌、弧菌。因此很容易污染水质,所以缸底有鱼便残留的鱼缸水质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异营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两类。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寄生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异营菌的来源:1、鱼体自带及粪便,2、空气中的袍子,3、食物以及进入鱼缸的任何物品,4、水源


      IP属地:上海3楼2017-06-08 11:31
      回复
        氨的危害:
        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是亚硝酸盐的十倍,在浓度很低的水体中,就可以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而不同。
        在0.01-0.02ppm的浓度下:
        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期下去也会慢性中毒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鱼类症状表现有,如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老停留在缸底不活动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
        在0.02-0.05ppm浓度下:
        氨会和其他疾病加速鱼类死亡。
        在0.05-0.2ppm浓度下:
        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照常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0.05-0.2ppm为致死浓度,鱼类会急性中毒迅速死亡。
        致死浓度指的是最低致死计量,因鱼种不同而异。
        氨的中毒机理: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把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
        氨中毒的症状:
        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
        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氨的存在形式:
        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氨(NH3),另一种是铵(NH4+)。氨有剧毒,铵无毒。一般氨测试剂所测试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有时候测试出总浓度非常高,但鱼却很健康,水中铵的比例大。酸跌后可以检测到氨就是这个道理。
        氨与铵在水中是根据PH来互相转化的,PH越高,水中所含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也越高。例如PH=9时,水中有25%的总氨是有毒的氨(NH3);PH=7时有毒氨的含量只占总氨的1%。在酸性水中,有毒的氨(NH3)基本不存在。所以氨的毒性会因PH升高而增加。


        IP属地:上海4楼2017-06-08 11:33
        回复
          氨的控制:
          氨对鱼类具有强烈的毒性,只有把氨控制在极低的浓度下,才不会影响鱼的健康,控制氨的浓度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换水降低氨的浓度,这是短期快速降氨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把水的PH调整到弱酸性,也就是PH<7的状态下,水中有剧毒的氨会转化成无毒的铵。但这种方法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存在非常大的潜在威胁。和换水一样只可作为短期快速降氨方法。
          可以大量种植水草,水草能以吸收铵的方式来间接消费氨,铵可以作为一种氮肥成为水草的养分。在一定的PH以及温度下,水中的氨和铵会有一定比率的转化关系,铵减少时,部分氨就会自动转化为铵,氨也就减少了。水草对铵的吸收可以降低氨的浓度,在水草茂盛的鱼缸中,氨的威胁也就非常小了,是根本控制氨的方法之一。
          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自营性细菌中去除氨的主力细菌),这种方法也是生态平衡体系中的一环,自营性细菌会直接吃氨,最终转化出无毒的硝酸盐。只要能培养住够多的硝化菌来转化氨,氨的浓度就能长期稳定的保持在非常底的安全浓度范围内,这也是在没有大量种植水草的鱼缸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IP属地:上海5楼2017-06-08 11:36
          回复
            忘记说了 所有理论都转自 森林大帝


            IP属地:上海6楼2017-06-08 11:37
            回复
              深度解析一下硝化菌
              在自然界中共同执行硝化作用的硝化细菌共有两类:
              第一类是亚硝酸菌,它能在有氧的条件下,以氨为食物,把氨转化成亚硝酸盐,从中得到能量。
              亚硝酸菌: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中的细菌。
              第二类是硝酸菌,他能在类似的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菌: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和硝化囊菌属中的细菌。
              所以硝化菌不是单指的一种菌,而是两大类,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菌。


              IP属地:上海7楼2017-06-08 11:39
              回复
                硝化菌的形态:
                大多数在水中的硝化细菌具有能游泳的鞭毛,其长度为菌体细胞的数倍,使菌体能在水中游动。
                有人说添加硝化菌的时候一定要倒在滤材上,有必要吗?
                答案没必要,硝化菌在水中被激活后可以自己运动,找到合适的地方吸附在上面,所以硝化菌没必要一定倒在滤材上。


                IP属地:上海8楼2017-06-08 11:40
                回复
                  2025-07-23 23:0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硝化细菌的附着性:
                  漂流中的硝化细菌是不能进行硝化作用的,必须附着在固体表面。硝化菌会分泌出一种粘性物质,把自己给粘在固体表面上。随着硝化菌的繁衍,数量不断增加,一团一团硝化菌彼此粘在一起,形成了一层生物膜,包在固体的表面上。
                  这个特性告诉我们:uv紫外线杀菌灯对硝化系统的破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有用的硝化菌都在滤材上,uv灯杀掉的多数是水里的异营菌,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使用uv灯会破坏硝化系统。
                  生物膜有保护作用,Powell SJ等在1992曾做实验,把消毒药分别放入一瓶住在生物膜的菌,及另一瓶浮游的菌。结果是住在生物膜的菌没有事,浮游的死了82%。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硝化菌不是那么脆弱,生物膜是一道屏障。
                  使用二氧化氯进行鱼病的治疗和防疫,0.5ppm的二氧化氯对99%的细菌病毒具有杀灭作用,但却不会破坏硝化系统,这要归功于硝化菌生物膜的保护作用。
                  依据硝化细菌的附着性,表面积大的滤材能生长更多的硝化细菌。判断滤材表面积的大小方法很简单就一条:同种滤材体积越小、表面越粗糙的,表面积越大。所以龙鱼常用的细菌屋其实是表面积最小的滤材,浪费了底滤槽的空间。


                  IP属地:上海9楼2017-06-08 11:41
                  回复
                    硝化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
                    硝化细菌是自营性细菌,主食是氨,同时也必须要吸收无机物营养物质,例如,铁,锰,磷,钾,钙,镁等无机离子,用于代谢合成许多硝化菌生长所需的化合物。我们可以通过换水来补偿这些物质。
                    不能完全用纯净水养鱼:缺少无机物营养物质对硝化菌和鱼都是不利的,所以要兑自来水。


                    IP属地:上海10楼2017-06-08 11:42
                    回复
                      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
                      一个异营菌繁殖周期平均约为22分钟,就是22分钟后1个变2个,然后在翻倍成4个,理论上说在20个小时后,1个细菌可以变成1亿个,可见异营菌繁殖的速度惊人。
                      而硝化细菌就逊色很多,亚硝酸菌繁殖周期大约是24—36小时,也就是说20小时后亚硝酸菌还停留在1个细菌的状态。而硝酸菌繁殖周期更长,平均要花掉60个小时才能增值1倍,这也是造成新缸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新缸综合症:在开缸1周至一个月这个期间内,由于硝化菌的生长速度过慢,不能完全分解掉水中的毒素,而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的现象叫做新缸综合症。
                      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告诉我们,开缸养水必须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有水质毒素检测试剂的话,可以依据检测的结果,氨和亚硝酸盐全部为零作为开缸合格的标准。如果没有水质毒素检测试剂依据经验的话,30-45天硝化系统才会成熟。凡是说开缸3-5天硝化菌就培养好了可以下主鱼的,都是忽悠人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如果这时候下鱼,新缸综合症会等着你。


                      IP属地:上海11楼2017-06-08 11:43
                      回复
                        硝化菌与盐的关系
                        硝化菌对盐所产生的渗透压有很强的忍受力,所以硝化菌不怕盐!我们鱼缸里下千分之5的盐对硝化菌没有什么影响,说盐可以杀硝化菌那是谬论。


                        IP属地:上海12楼2017-06-08 11:43
                        回复
                          硝化菌与光照的关系
                          硝化菌不适应日光直接照射,也不太适应室内的灯光,尤其是不适应蓝光和紫外光。鱼缸内壁和器材表面虽然可以附着硝化菌,但是因为光照的原因,并不适合硝化菌的生长。成品缸的滤槽大部分都是黑色塑料的,也是考虑到光照的原因。


                          IP属地:上海13楼2017-06-08 11:43
                          回复
                            硝化菌与氨的关系
                            氨和亚硝酸作为硝化细菌的食物不可缺少,并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氨浓度高于10ppm,可能会对亚硝酸菌产生抑制作用,高于0.1-1.0ppm对硝酸菌产生抑制作用。
                            亚硝酸盐浓度大于0.22-2.8ppm,会抑制硝酸菌作用。
                            科学开缸养菌的真谛是:“合理平衡的氨的供给,硝化菌才能更好的生存”。不要用死鱼死虾来开缸,那样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反而抑制了硝化菌的生长,适得其反了。


                            IP属地:上海14楼2017-06-08 11:44
                            回复
                              2025-07-23 23:03: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硝化菌与温度的关系
                              硝化菌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5-30度,当温度低于18度时硝化菌生长速度减半,低于10度时硝化菌停止活动,低于4度时硝化菌停止生长,0度死亡。高于42度则进入生命高危区。硝化菌制剂不能冷冻,一般也不需要冷藏。


                              IP属地:上海15楼2017-06-08 1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