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周深超齡粉絲
7月7日 09:37 来自 红米Note 3
2017/07/07 上傳微博
更正7/4上傳博文的標題再上傳
P1 2017/07/04
《不說話》再賞析及摘錄網易雲評論
今天上網易雲搜曲子的評論,前次我是緊貼著《大魚》來搜的,那些七萬多評論量(部份是電影評論)是樂壇近年罕見,那曲也讓許多路人首次認識了深深,驚艷他的嗓音而成為粉絲,當然其後〈蒙面唱將〉讓更多人認識了他。當時的生米是興奮開心情緒高漲的,唯家的孩子開始為大眾所認識啊!
今天為止《不說話》(7/3)評論量(6038),引述生米(可可歪歪一起)的貼子:「評論居然沒過萬,不科學啊!」,有點意外!
我覺得電影宣傳起步遲了點,若是早於《濃情》發佈,先聲奪人,打榜集中了資源,效果會較佳。《不說話》亞洲新歌榜上週排第二位,我也有聽排第一《光芒》輕快調子歌曲。比較如何?你們看下面我引述托爾斯泰所說就明白了。
看《濃情》一曲,網易雲評論量是111條,相對《不說話》是前者60倍。我說過我友人踴躍反應的是《不說話》該曲,可見曲子觸動人心!
我個人認為《不說話》該曲猶勝《大魚》,因為在感情渲染方面,那種淒美悲涼感覺是直戳人心,不需歌詞,只聽曲子中段「哽咽」「嗚咽」的嗓音來演繹已令人不禁流淚。
借用托爾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開端: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不同。」,我引用為「愉快輕鬆調子樂曲帶來的欣悦感都是相似的;但調子悲涼歌曲會因受眾的人生經歷不同而感受不同。」這首我現在定性為「悼亡之歌」給予聽者的感受,是視乎人生經驗的深與淺而被觸動到流淚。
有年輕後輩問我為何能夠如此深刻道出這首曲神髓所在(見前二篇「悼亡之歌」):
歌詞裏「啊 走吧 啊 走吧,不要帶走牽掛。」,是太子呼喊摯友在上「往生」的路上要好好地走,慢慢地走,了無牽掛地走啊!跟着「別怕啊 !别怕!」,別怕甚麼?是安慰摰友不要怕將會要去的,魂歸之處的地方。「我會站在原地,等你回來啊!」是說盼望魂兮歸來時,他會在原地等候著摯友啊!對這些提問我只能回答:「惟有經歷過摰愛親人離逝所帶來的悲痛就能明白了!」也許我大部份的友人都不再年輕了,豐富的人生經歷就能立刻體會到歌曲所表達的哀傷與悲痛了啊!
我理解電影公司在宣傳策略上是有所顧忌的,動漫的觀眾是年輕的一群。所以輕描淡寫隱晦地用了「别離之歌」,這樣他們比較容易受落;因為若用「悼亡之歌亅會嚇走年輕一族的。其實年輕一族許多都有過祖父母輩離世的經驗,未必不能感受到「悼亡」的情感的!從網易雲評論中,知道最後電影完結字幕出現時,這曲子全首播出,應該是概念曲及兼為片尾曲(誤以為)。劇情終結後播出這首太子悼亡摯友花生人小姜的歌曲,令電影來個完美收結是極佳的安排;在哀傷的感受中更能挑動觀眾的情緒,電影的感染力會達到高峰啊!
最後引述生米們及其他人在網易雲的評論(省略摘錄),因為我不懂怎樣上傳評論於評論版也不能,因為要註册成為會員才可以啊!所以我只能在我的微博裏回應。
(菲亞Cindy):周深不是女聲不是反串,是天生如此的嗓音。把他定義為「女聲」是不合適的,知道他是男孩子就聽不下去的人,只能說偏見阻礙了你對美的感受。真正的美是超越性別,超越年齡的。
(MW:同意,真是說破了嘴,有些人不知是懶惰抑或無知,不會去搜網絡,知道Male Alto假男高音是古典樂曲(美聲)唱腔的一種,音域介乎女低音與女中音之間。叫他們去聽聽世界級著名Vitas俄羅斯假男高音的MV吧!其實還有更高音的唱腔如(Male Soprano)男性女高音。那些人真是冥頑不靈,無知不懂而大放厥詞。)
(白骨精抽痙)從生理上來講很正常,周深個子小小,所以聲帶自然也短些,比例大概和男童差不多,是男童聲音最美時段,加上嫻熟的歌唱技巧和投入,就成了天籟。
(MW:對不起,這種推論不成立。看看Vitas身高180cm以上,挺拔朗朗的身型,加上俊美的面容,是他的得天獨厚啊!其實假男高音的聲帶多是天生的,和身高沒有必然的關係。)
(小周深):舒緩優美的旋律和動人心弦的歌聲在耳畔流淌,傾訴着那份真摯和堅定守護之情。歌曲演繹緊扣着不說話意境,你是在跋山涉水走向遠方的路上,一路陪伴着你,留在你心裏的聲音。我看看你,我不說話,但我確信你一定無比清楚知道我的內心。
(MW:小周深佻皮活潑的男生米,看你寫流水賬風趣幽默,非常好看;但這次一本正經,一顆心緊繫在深深身上,令人不禁莞爾而笑。)
7月7日 09:37 来自 红米Note 3
2017/07/07 上傳微博
更正7/4上傳博文的標題再上傳
P1 2017/07/04
《不說話》再賞析及摘錄網易雲評論
今天上網易雲搜曲子的評論,前次我是緊貼著《大魚》來搜的,那些七萬多評論量(部份是電影評論)是樂壇近年罕見,那曲也讓許多路人首次認識了深深,驚艷他的嗓音而成為粉絲,當然其後〈蒙面唱將〉讓更多人認識了他。當時的生米是興奮開心情緒高漲的,唯家的孩子開始為大眾所認識啊!
今天為止《不說話》(7/3)評論量(6038),引述生米(可可歪歪一起)的貼子:「評論居然沒過萬,不科學啊!」,有點意外!
我覺得電影宣傳起步遲了點,若是早於《濃情》發佈,先聲奪人,打榜集中了資源,效果會較佳。《不說話》亞洲新歌榜上週排第二位,我也有聽排第一《光芒》輕快調子歌曲。比較如何?你們看下面我引述托爾斯泰所說就明白了。
看《濃情》一曲,網易雲評論量是111條,相對《不說話》是前者60倍。我說過我友人踴躍反應的是《不說話》該曲,可見曲子觸動人心!
我個人認為《不說話》該曲猶勝《大魚》,因為在感情渲染方面,那種淒美悲涼感覺是直戳人心,不需歌詞,只聽曲子中段「哽咽」「嗚咽」的嗓音來演繹已令人不禁流淚。
借用托爾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開端: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不同。」,我引用為「愉快輕鬆調子樂曲帶來的欣悦感都是相似的;但調子悲涼歌曲會因受眾的人生經歷不同而感受不同。」這首我現在定性為「悼亡之歌」給予聽者的感受,是視乎人生經驗的深與淺而被觸動到流淚。
有年輕後輩問我為何能夠如此深刻道出這首曲神髓所在(見前二篇「悼亡之歌」):
歌詞裏「啊 走吧 啊 走吧,不要帶走牽掛。」,是太子呼喊摯友在上「往生」的路上要好好地走,慢慢地走,了無牽掛地走啊!跟着「別怕啊 !别怕!」,別怕甚麼?是安慰摰友不要怕將會要去的,魂歸之處的地方。「我會站在原地,等你回來啊!」是說盼望魂兮歸來時,他會在原地等候著摯友啊!對這些提問我只能回答:「惟有經歷過摰愛親人離逝所帶來的悲痛就能明白了!」也許我大部份的友人都不再年輕了,豐富的人生經歷就能立刻體會到歌曲所表達的哀傷與悲痛了啊!
我理解電影公司在宣傳策略上是有所顧忌的,動漫的觀眾是年輕的一群。所以輕描淡寫隱晦地用了「别離之歌」,這樣他們比較容易受落;因為若用「悼亡之歌亅會嚇走年輕一族的。其實年輕一族許多都有過祖父母輩離世的經驗,未必不能感受到「悼亡」的情感的!從網易雲評論中,知道最後電影完結字幕出現時,這曲子全首播出,應該是概念曲及兼為片尾曲(誤以為)。劇情終結後播出這首太子悼亡摯友花生人小姜的歌曲,令電影來個完美收結是極佳的安排;在哀傷的感受中更能挑動觀眾的情緒,電影的感染力會達到高峰啊!
最後引述生米們及其他人在網易雲的評論(省略摘錄),因為我不懂怎樣上傳評論於評論版也不能,因為要註册成為會員才可以啊!所以我只能在我的微博裏回應。
(菲亞Cindy):周深不是女聲不是反串,是天生如此的嗓音。把他定義為「女聲」是不合適的,知道他是男孩子就聽不下去的人,只能說偏見阻礙了你對美的感受。真正的美是超越性別,超越年齡的。
(MW:同意,真是說破了嘴,有些人不知是懶惰抑或無知,不會去搜網絡,知道Male Alto假男高音是古典樂曲(美聲)唱腔的一種,音域介乎女低音與女中音之間。叫他們去聽聽世界級著名Vitas俄羅斯假男高音的MV吧!其實還有更高音的唱腔如(Male Soprano)男性女高音。那些人真是冥頑不靈,無知不懂而大放厥詞。)
(白骨精抽痙)從生理上來講很正常,周深個子小小,所以聲帶自然也短些,比例大概和男童差不多,是男童聲音最美時段,加上嫻熟的歌唱技巧和投入,就成了天籟。
(MW:對不起,這種推論不成立。看看Vitas身高180cm以上,挺拔朗朗的身型,加上俊美的面容,是他的得天獨厚啊!其實假男高音的聲帶多是天生的,和身高沒有必然的關係。)
(小周深):舒緩優美的旋律和動人心弦的歌聲在耳畔流淌,傾訴着那份真摯和堅定守護之情。歌曲演繹緊扣着不說話意境,你是在跋山涉水走向遠方的路上,一路陪伴着你,留在你心裏的聲音。我看看你,我不說話,但我確信你一定無比清楚知道我的內心。
(MW:小周深佻皮活潑的男生米,看你寫流水賬風趣幽默,非常好看;但這次一本正經,一顆心緊繫在深深身上,令人不禁莞爾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