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0,781贴子:9,663,646
  • 13回复贴,共1

长桑君中医讲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偶题.有感】长桑君/文
  满榻医经已积尘,神农百草气尤新;
  六经有路伤寒内,三因无择玉涵真;
  心运阴阳参造化,药推清浊辨五行;
  杏坛无极立水火,老阳生化在少阴。


1楼2017-12-04 20:25回复
    【长桑君谈经方之理中汤】
    理中汤这个方子,出在先师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
    正名叫做人参汤。
    人参汤加附子,就叫附子理中汤。人参汤就是理中汤。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口诀:
    理中白术草姜参
    益气驱寒走太阴
    只取中焦交上下
    辛甘相辅意殊深
    这首方子是治疗少阴病,里虚寒有停水的方剂。
    方剂走向,适用于中焦的里、虚、寒症。
    《伤寒论·霍乱病篇》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瘥后劳复篇》:“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中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后世发挥:此方+附子,名附子理中丸或汤。可以治疗脾胃虚寒,饮食不化,肢体厥冷,霍乱转筋,体冷微汗,呕吐泄泻,并治疗一切陈寒痼冷之症。
    用药之时,附子随寒势酌加酌减。附子一两(15.625g) 人参(去芦),干姜(泡),甘草(炙),白术,各三两(46.875g)
    以上这个剂量是附子理中丸的剂量。如果汤剂酌减。
    后世所发挥的附子理中汤里面加入了吴茱萸、肉桂、当归、陈皮、厚朴五种中药。
    并且在附子理中汤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减法:
    ①入肝+木瓜
    ②入脾+白术剂量加重
    ③入肺+桑白皮
    ④入心+茯苓
    ⑤腹痛+木香
    ⑥下利及口渴者,再加白术
    ⑦倦卧沉重,多+附子
    ⑧胸腹胀满,减甘草不用
    ⑨呕吐,减去白术不用,+半夏,生姜汁,
    ⑩脐上有动气,减去白术+桂心
    ⑪惊悸+茯苓
    ⑫寒积结胸+枳实
    附子理中丸及汤,是一首补火温土的方子。
    我们人体的元阳真火只要一有衰竭的现象,那么,则火不能够生土,而我们人体的资生之根本就会大虚。
    所以方中以附子以温补少阳命门真火,以干姜以温暖中土,以甘草、人参、白术以补匮乏之气。
    气旺则火足,火足则脾土自然健运,身体里面的沉寒痼冷自然消除。
    理中汤这个方子的运用非常之广泛,可以运用于很多疾病,希望同仁用心详参!


    3楼2017-12-05 11:41
    回复
      2025-07-26 16:54: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偶题】长桑君
      草木秉性各异,用途实不相同;发明药理在神农,指引临床切用。寒热温凉四性,全凭一气归宗,万般变化在九宫,须知阴阳互动。
      先要辨证准确,方药随机选用;阴阳表里要搞懂,临床始建奇功。大道原自天然,人心必须顺从,骄横刚愎妄断统,损害华育无穷。


      4楼2017-12-07 18:26
      回复
        【试说不育】长桑君/文
        男子精气匮乏,中年无子,谓之不育。欲治不育,必须填精补髓,秘摄元阳,用天地之灵物以滋培阴液。不可以大补,宜补中有泻,使得浊阴从鬼门、净府而化。有形之水质若去,无形之真阴即生。肾生精,肾中之真阳充沛,百骸之骨髓自盈。宜用酸味之药以收复散失之元阴元阳,刺激淋巴,促进分泌,柔和神经,鼓舞细胞,开者其用,收者其体,补其阳而阳生阴长,调其气而气行血随。将泻、通、收、融于大队滋沃方中,揉清、疏、散、敛于阴阳化育之内。如此,何愁精血互媾不芬兰吐艳、丹桂成林哉?!


        5楼2017-12-08 10:39
        回复
          【诊余随笔】长桑君/文
          凡药气味浓烈者,入气分。然而《内经》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此理玄妙无穷,非等闲可以明之!先师仲景治气之方,用诃黎勒散,不偏重于味而偏重于气,临床用药,万化而存乎一心。涩味与苦味相合,味苦则清,以清合于苦涩,既清既涩,以涩为清。以甘味合于苦涩,甘能补,涩能固,兼补兼固。清气分可以补气分,清血分可以固血分。涩与凉性相合,可以镇浮越,使肺津直归于肾,俾离中之真阴下交于坎中真阳。涩合温性,可以补益元阳之虚损,启动两本之生机,鼓荡五元之正气。凡益精补髓,固敛阴阳,无非一个“涩”字。放则流散无度,涩则遏而不流。五脏为精气收藏之器,心肾乃水火交媾之乡。积精体自刚,积神人自强,积德人自王,此乃修真安天立命固本之正法。阴阳健运而不偏离正轨,水火互通而不逾于常位,倘阴阳隔绝,神机化灭,陡失干济调夑之道,则性命危矣。为人不知封藏则贫穷立现,于体不知封蛰,则重门洞开,无形之真元随有型之精汁豁然离鼎,百年之寿算势必顷刻消亡,枯竭堪虞,追悔莫及。识得固涩坎中之真元,便可保持身体之体温,识得保存身体之体温,不过固涩阴中之一气。气不脱则人不死也!!!


          6楼2017-12-29 18:32
          回复
            【诊余随笔】长桑君论西医所谓之“鼻炎”
            《内经》云:“心肺有病,则鼻为之不利”,西医所谓“过敏性鼻炎”,这个病名词取得有点可笑。何谓“过敏”?何谓鼻炎?西医的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赛庚啶,多虑平,不过是暂时性抹平症状,取得一时之效。没见到西医西药发展两百多年的今天,彻底治愈过一例他们所谓的鼻炎。《内经》所指:“心肺有病,则鼻为之不利”,从这一句经文,可以深知鼻疾患与心脏,肺脏的关联很大。心为火焰之脏,肺为金水之乡。心经火旺则肺金受伤,肺阴不足,则火不伏藏。形寒饮冷则伤肺,肺寒则心火微弱,不可以举邪外出,滞郁于上焦,则鼻为之塞,喷嚏、鼻涕诸证频作,为内邪不能外达,外邪不能消散,分明为正气抵抗邪气,阳气不足之表现,西医何以谓之“过敏”?何以谓之鼻炎?实属天大笑话。中医以阴阳水火气血立论。水火偏盛偏衰则生疾病,何来过敏之说?在中医辨证论治,如果是外寒所袭,以致肺窍为寒气所阻,麻黄汤等,葛根汤等发之。查知是属于心火燔炽,肺为热郁,上干于鼻者,以苦寒之剂以清之。总之,寒者宜温,热者宜清,虚者宜补,实者宜泻。寒热错杂者,审其性质之偏重而消散之。
            至于饮食疗法,当以调养心肺为主。心肺无病,则鼻疾自愈。治疗鼻病,要遵循正道,切忌剑走偏锋。不可以买那些打着招牌专治“鼻炎”等一系列药物。须知见效快之药品,慎防有些急功近利之徒,心怀不轨之徒,在中药里面加入西药激素之成分。用后自觉效果很好,很可能几个月后即复发如初,乃至更甚,悔之晚矣!


            7楼2017-12-29 18:41
            回复
              【试述小柴胡汤】
              先师小柴胡汤方药:
              柴胡78克,黄芩45克,半夏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大枣12枚,生姜45克
              用法:以上七味中药,加水1200ml,煮到600ml,把药渣去掉,再煮到300ml,温服100ml,每天服用三次。
              加减法:
              1,若胸中烦躁不呕吐的,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仁15克。
              2,若感觉到口渴的,再加人参15克进去同煎,再加天花粉60克。
              3,若腹痛,去黄芩加芍药45克。
              4,若肋下痞硬滞塞不舒,去大枣加牡蛎60克。
              5,若心机短气,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60克。
              6,若口不渴,皮肤摸起来有低烧现象者,去人参加桂枝45克。并且盖住被子,让患者微微出些汗水,然后将汗水用干毛巾搽干,以免闭汗。
              7,若咳嗽的,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20克,干姜30克。
              长桑君方论:小柴胡汤一方,出在先师《伤寒杂病论》太阳篇中,主治伤寒中风的少阳证,患者出现寒热往来,胸肋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肋下痛,或咳嗽,或出现腹泻,或小便不顺畅,口苦,耳聋,目眩,或经过使用解表药退烧后,发烧没有彻底退尽,以及疟疾发寒发热,妇女的伤寒病导致热入子宫一带。
              详推本方:为先师为和解少阳而设,乃伤寒六经病证中少阳之主方也。先师方中所用柴胡之性微苦微寒,而非大苦大寒之品,正所以清少阳肝胆之木火,柴胡具芳香散达之性,正切合《内经》:“火郁发之”之义。明明外邪未解先师何以用人参?结印太阳传邪于少阳,病势拖沓数日不除,此真元不足,正气已伤是也,邪既传入半表半里,焉有正气未伤之理乎?
              正不胜邪,必然会长驱直入三阴,先师故用人参禀水中之阳而起天元,堵邪深入三阴之去路,然服用本方后,必有体内热气蒸腾,发热汗出之景象。热气蒸腾者:人参振奋天元之象也。发热汗出者:邪从汗解也。热发汗出,汗出邪解者:药投疴散之实兆也!本方加减随病机进退七法,将药之功能,病之进退,步步算定,运筹帷幄也!
              少阳为五脏六腑游离之部,外通皮毛,内连脏腑,《神农本草经》所谓柴胡主“胸腹胃肠结气”,盖柴胡有推陈出新之殊勋也。热入血室,本属桃仁承气汤证;如热入血室未致血室血瘀者,当属小柴胡汤证也。血室虽隐秘幽暗,究之当总属三焦,同归一气,寒热往来,发热汗出等症,实证内邪有外出之机,先师立小柴胡汤以引而伸之,开邪外出之路,和内不达之由,本方不仅通调腠理,尚可兼和血脉,禀此化源立法,定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8楼2017-12-30 21:11
              回复
                长桑君医案:胃阴不足,气阴两虚。
                【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生地黄18g;山药30g;牡丹皮10g;山茱萸30g;茯苓15g;泽泻12g;高丽参15g;麦门冬15g;五味子6g。


                9楼2018-01-01 19:36
                回复
                  2025-07-26 16:48: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长桑君是你本人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01 20:40
                  回复




                    12楼2018-01-02 19:44
                    回复
                      长桑君医案
                      咳嗽一周多有浓痰,夹湿感冒,心阴、胃阴、肺阴皆有损伤。
                      【麦门冬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麦门冬18g;半夏15g;党参15g;粳米50g;厚朴15g;紫苏叶15g;紫苏梗15g;茯苓18g;杏仁12g;瓜蒌仁15g(打碎);黄芩15g;甘草3g;大枣3枚,生姜三片。
                      三付,清水煎服。


                      15楼2018-01-04 18:46
                      回复
                        长桑君教你治湿疹



                        17楼2018-01-04 19:08
                        回复


                          19楼2018-01-07 23:23
                          回复
                            前辈中医造旨了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08-03 1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