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0日漏签0天
兴义吧 关注:318,000贴子:7,678,08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兴义吧
>0< 加载中...

你好,在下「大明边屯」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Camshu321
  • 穿云过客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初次见面,给在下5分钟时间,还你一段穿越六百年的明朝记忆。
大明边屯缘起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秦朝起便有文明存在,时为古夜郎国的领地,后经汉朝等各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苗系民族为核心的的文明热土。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征云南。平定后,明廷以“虽有云南,亦难守也”的原因,决定将20万部队永驻贵州,设卫所。在历史上这一事件被称为“调北征南”。该事件也成为大明边屯的历史开端,此后600余年,在此处逐渐形成以军屯、民屯、商屯为核心的多民族汇聚的融合区域。流传着无数脍炙人口的佳话。

家国天下·驻守边疆,心系国家
在大明边屯,是个移民的世界,无论再偏远的村寨,你一定可以找到来自五个以上省份的人家:江苏来的,湖南来的,江西来的~而他们的村落里也总冠有这些极富军事色彩的名词:卫”、“所”、“屯”、“堡”等,当提起怎样来的贵州,大明边屯的人总会给出两个答案:“调北征南”以及“调北填南”。
调北征南&调北填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渐趋一统,只有云南之地还有残元势力在顽强抵抗,明太祖朱元璋便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征云贵。

之后,如何保持云贵地区的长期稳定,成为了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朕观自古云南诸夷叛服不常,盖以其地险而远,其民富而狠也……”在他看来历朝西南变乱便是没有固定的势力可以长期震慑、压制当地各路豪强,而贵州又是控制云南地区的关键。于是朱元璋便决定将20万部队永驻云贵,设卫所,巩固中央在云贵地区的有效统治。

调北征南
然而云贵僻在遐荒,山高路险,如何供养驻地大军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难题。朱元璋深谙“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之道,便下令就地军屯,使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田,自给自足。
同时朱元璋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不蹈唐宋之旧辙,将其彻底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中,。从中原、湖广、江南等多地引入百万平民入滇黔垦殖,成为民屯,是为“调北填南”。以前朝所未有之力度开发云贵,不使其孤悬于中央政府之外。

在贵州还没有被开发成良田沃土之前,军民大量涌入,贵州自然养不起这么多人。朱元璋便特下“商人纳米给盐之例”,鼓励商人运粮入云贵资军民,以换盐引,此即为商屯。一时间大明边屯人烟阜盛,驿道纵横,成为了国家意志上的交通要道。

普定卫卫城
于是贵州便再也不是“惟尔贵州,远在要荒”的化外之地,大明边屯让黔西南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诸卫所错布于州县,千屯遍列于田野",无数的将士与民众,远离家乡,携妻带子,来到这偏远之地,为国家开边拓土,镇守边疆,维护着西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便是大明边屯最开始的使命,也是大明边屯一生的使命。
六百年来为家国
在明清至今六百多年的多次重大变革与事件中,大明边屯人从屯堡出发,用生命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用满腔热忱去致力国家富强与独立。

屯垦戍边,维护贵州稳定与统一的鲁屯李氏家族;扼守关隘,抗击倭寇的嘉靖寿宁知县张鹤年;擒击海盗,教化乡里的台湾道台李明心;抵御外侮,越南抗法的李荃枝;兴办实业,变法图强的张之洞;投身革命,护国讨袁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抗击日寇,捐躯为国的李毓华少将;远征缅甸,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的何应钦上将。

李毓华故居

何应钦故居
一个个从大明边屯走出来的仁人志士,满怀着“家国天下”的爱国思想,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卫国乐章,至今仍激荡在大明边屯的胸中,被大明边屯不断传承与发扬。
尚文重信·耕读传家
在大明边屯内,除了能感受到浓浓的屯堡文化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矗立在蓝天下规格高、雕刻精美、书法精湛的鲁屯古牌坊群;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成仁取义的明十八先生墓;古朴沧桑、厚重典雅的张之洞故居及张之洞纪念馆;巍峨高大、宽敞明亮的何应钦故居等等爱国名人遗迹,使人感受到大明边屯浓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来的儒家精神。

耕读传家久
在贵州纳入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后,明代在贵州各地办有社学,专门教育十五岁以下的儿童,极大的促进了贵州地区文化发展。而世袭明朝鲁屯指挥千户的鲁屯李氏在“改土归流”之后,积极兴办教育,重视文教,“世德绵延,人文蔚出,登仕版者,戚戚焉。”明朝至清康熙,有武乡科举52名;乾隆至道光,有拔贡进士6人,岁贡进士8人,庠生40余人,进士之多为兴义府之冠。
大明边屯文风鼎盛,远近闻名,在明清时期成为了南盘江流域的儒家文化中心。

文化在传承
在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下以及爱国志士的熏陶下,大明边屯树立了“尚文重信”的儒家思想观,并将其展现在景区的每一个细节中。
《左传》曰:“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大明边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制度与汉服文化,举办“祭孔礼仪”“魁星点斗”等文化盛事以及“大明边屯武举”等富有家国精神的游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更是恢复了汉服文化,凡进入大明边屯者尽着汉家衣裳,学礼仪,习射箭,重现大明士人风貌。

祭孔礼仪

魁星点斗
兼容并蓄·多民族融合共存
在大明边屯,若是偶然听见一段悠扬的音乐,那一定布依族的阿哥阿妹在演奏“八音座唱”,这个布依族的民间传统曲艺被称为“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在综艺《爸爸去哪儿5》兴义站中,他们就曾体验过这项“声音的活化石”。

大明遗风
而大明边屯的魅力远不止“八音座唱”,因为在这里生活着汉、布依、回、苗、彝等多个民族,经过600多年的岁月洗礼,大明边屯人不仅深度融进各民族的生活中,也保留了家乡的风俗习惯与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在义龙新区鲁屯古镇,屯内建筑千门百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建造形式有一至二进式或一至三进式四合院、燕窝式三合院、碉堡结构四合院,沉淀了深远厚重的军屯文化,具有浓厚的大明遗风。

文化交融
千百年来,迁徙而来屯田军民不仅没有与当地的产生激烈的文化冲突,反而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并互相产生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少数民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文化思想,提高了古代大明边屯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文化水平。

经过这数百年的相互融合与外界的影响,大明边屯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若是想体验一场与众不同,新鲜奇妙的民俗之旅,搬个凳子听一段清亮的“八音座唱”,看一场活灵活现的“布依地戏”,喝一杯“苗族敬酒歌”,打一块香甜的“糯米糍粑”,再在悠闲的周末时光里欣赏一场汇聚多民族舞蹈的“大明边屯舞蹈大赛”,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慢生活了。

鲁屯围鼓舞

布依地戏

中秋赏月礼舞蹈大赛

夕月礼
大明边屯一定是一个满足你对明朝的好奇与幻想的地方,换上汉服,穿梭在鲁屯古镇的街道里,蹴鞠射箭,读书学礼,搜寻关于大明王朝的记忆。
大明边屯更是一个深具军屯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以“家国天下·尚文重信·兼容并蓄”为核心,汇聚多民族文化、军屯文化、儒家文化等多样文化元素,传承优秀的民族工艺与艺术,奇聚各民族特色美食与物产。为大家大家提供一场探秘大明边屯往事,感受儒家传统礼仪,体验多民族奇风异俗,品尝见所未见的舌尖美味,欣赏瑰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的奇妙旅行体验。

最后,大明边屯是一个新鲜的值得你探访的一个处女地。
关于「大明边屯」的更多秘密,让我们共同去发现!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欲知更多边屯事,请持续关注「大明边屯」!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兴义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