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出书处”开发为何迟迟不动
2017.02.28 08:02 来源: 河南日报
‘洛出书处’开发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动工?村民们心里都没底。房屋被拆迁,土地已平整,现在住到嘈杂、拥挤的小区,没有耕地种,连吃饭也成了问题。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洛宁县长水乡村民刘女士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新平
从洛宁县城西行约20公里,是全长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也是洛宁县历史上的长水县县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长水乡西长水村,此处就是“洛出书处”。
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洛书的付少武先生,讲述了“洛出书处”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有灵龟自洛水出,背上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图形,这就是洛书。大禹得之而反复琢磨,最后依此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即《尚书》记载的“洪范九畴”。
付少武说,洛书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洛书”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一画开天地,一点定九州。”洛书用九个数字排列组合为一个正方形。其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和均等于15。9个自然数的组合,形成了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其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数学家华罗庚就对洛书非常推崇,并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付少武介绍,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它还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其已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制的规划模式。洛书的产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用洛书来解释《尚书洪范》的来历。它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份,洛书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东方与西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与汇通,河洛文化之源的“洛出书处”,早已演绎为中外专家学者们追宗探源、寻根问祖的圣地。博大精深的“河图洛书”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洛书”已成为洛宁的名片。
据了解,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长水乡党委、政府对开发“洛书”文化也非常重视,不断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洛书”文化。长水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中华洛书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计划要把“洛出书处”开发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古迹和山水风光俱佳的旅游胜地,达到抢救历史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
但是,笔者在当地采访时,村民段某告诉笔者,“洛书出在我们洛宁西长水,是我们村的骄傲。为了支持乡里的景区开发,我们全村人舍小家为大家,按照乡里的要求,于2015年4月1日全村220多户村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650多口人从宽阔、安静的独家院搬到了嘈杂、拥挤的小区。”
搬迁完毕之后,县、乡招商引资引来了洛阳木兰集团投资开发,并于2016年1月16日举行了“中华洛书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奠基仪式,在奠基仪式上该集团负责人宣布投资80亿元建设此项目。
段姓村民说,得知这一消息,全村人高兴得奔走相告,合不拢嘴,都说这回“洛书”开发动真格啦,我们村里人出门更光彩、骄傲了……可谁知,仪式结束后,开发工地现场一直冷冰冰的,再也不见开发商的踪影。
为此,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村民到乡里找乡领导,有的甚至到县、市反映问题,若不开发,要求政府归还村民被拆迁的房屋和征用的土地。之后,于同年11月14日,该集团又在该村举行了一个规模浩大的开工仪式。开工仪式之后,当日下午来了班施工队,两台推土机,将拆迁过的房屋土地进行了平整。可施工没几天,施工队不知何故又撤出了工地。此后,工地再无动静,至今该集团也没实质性的开发举措。
为此,村民们无不担忧,这也成了周边群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一位姓刘的女士对笔者说:“‘洛出书处’开发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动工?村民们心里都没底。房屋被拆迁,土地已平整,现在住到嘈杂、拥挤的小区,没有地种,连吃饭也成了问题。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记者电话采访了洛宁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该同志介绍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出书处”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县里非常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停滞了一段时间,最近县里调整了项目指挥长,近期将开始施工。
2017.02.28 08:02 来源: 河南日报
‘洛出书处’开发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动工?村民们心里都没底。房屋被拆迁,土地已平整,现在住到嘈杂、拥挤的小区,没有耕地种,连吃饭也成了问题。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洛宁县长水乡村民刘女士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新平
从洛宁县城西行约20公里,是全长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也是洛宁县历史上的长水县县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长水乡西长水村,此处就是“洛出书处”。
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洛书的付少武先生,讲述了“洛出书处”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有灵龟自洛水出,背上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图形,这就是洛书。大禹得之而反复琢磨,最后依此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即《尚书》记载的“洪范九畴”。
付少武说,洛书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洛书”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一画开天地,一点定九州。”洛书用九个数字排列组合为一个正方形。其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和均等于15。9个自然数的组合,形成了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其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数学家华罗庚就对洛书非常推崇,并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付少武介绍,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它还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其已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制的规划模式。洛书的产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用洛书来解释《尚书洪范》的来历。它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份,洛书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东方与西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不断交融与汇通,河洛文化之源的“洛出书处”,早已演绎为中外专家学者们追宗探源、寻根问祖的圣地。博大精深的“河图洛书”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洛书”已成为洛宁的名片。
据了解,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长水乡党委、政府对开发“洛书”文化也非常重视,不断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洛书”文化。长水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中华洛书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计划要把“洛出书处”开发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古迹和山水风光俱佳的旅游胜地,达到抢救历史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
但是,笔者在当地采访时,村民段某告诉笔者,“洛书出在我们洛宁西长水,是我们村的骄傲。为了支持乡里的景区开发,我们全村人舍小家为大家,按照乡里的要求,于2015年4月1日全村220多户村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650多口人从宽阔、安静的独家院搬到了嘈杂、拥挤的小区。”
搬迁完毕之后,县、乡招商引资引来了洛阳木兰集团投资开发,并于2016年1月16日举行了“中华洛书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奠基仪式,在奠基仪式上该集团负责人宣布投资80亿元建设此项目。
段姓村民说,得知这一消息,全村人高兴得奔走相告,合不拢嘴,都说这回“洛书”开发动真格啦,我们村里人出门更光彩、骄傲了……可谁知,仪式结束后,开发工地现场一直冷冰冰的,再也不见开发商的踪影。
为此,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村民到乡里找乡领导,有的甚至到县、市反映问题,若不开发,要求政府归还村民被拆迁的房屋和征用的土地。之后,于同年11月14日,该集团又在该村举行了一个规模浩大的开工仪式。开工仪式之后,当日下午来了班施工队,两台推土机,将拆迁过的房屋土地进行了平整。可施工没几天,施工队不知何故又撤出了工地。此后,工地再无动静,至今该集团也没实质性的开发举措。
为此,村民们无不担忧,这也成了周边群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一位姓刘的女士对笔者说:“‘洛出书处’开发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动工?村民们心里都没底。房屋被拆迁,土地已平整,现在住到嘈杂、拥挤的小区,没有地种,连吃饭也成了问题。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记者电话采访了洛宁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该同志介绍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出书处”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县里非常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停滞了一段时间,最近县里调整了项目指挥长,近期将开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