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吧 关注:64,054贴子:1,304,882

(偶尔冒泡)【异域地铁】纽约地铁的Fun facts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盆友,我又有好久没有进地铁吧冒泡了,美国这边贴吧的网速简直是比蜗牛还要慢,很难加载完全,所以发帖也就很少了,但是我依然还是看到很多的吧友发帖,包括有不少在b站说我大佬什么的,其实我就是个比较小的搬运工+小编。
上次发的那个纽约地铁的帖子早就不见了,加之很多照片没有上传上去,反正特别烦人,但是把水印取消之后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所以这次准备发一些其他的东西。
照片什么的随便拿啊。。。


1楼2018-01-30 06:43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1-30 06:44
    回复
      楼上是纽约市(地铁)+新泽西州(新泽西通勤铁路和PATH)+长岛(铁路)的地图,大概也就看一看吧,因为实在是太复杂了,纽约地铁目前还保持的一个世界纪录就是站点全球最多,三四百米一个站太多见。百度压图片实在是太厉害。。。


      3楼2018-01-30 06:46
      回复
        算了直接开始正题。
        “纽约市轨道交通运输史十分悠久。早在1868年左右,第一条高架路线(IRT第九大道线)就已开通。而BMT莱辛顿大道线(现布鲁克林BMT牙买加线部分)的轨道结构自1885年使用至今。最老路线为布鲁克林-曼哈顿地铁公司的BRT西侧线。总之,19世纪末曼哈顿的上空,已经遍布着密密麻麻的高架铁路网,但高架铁路的缺点日益明显,既过时又吵闹,而且有碍市容,逐渐导致民怨。
        1900年,纽约的第一家地铁公司IRT成立。1913年,纽约市政府批准双合约(Dual Contracts)计划,授权布鲁克林运输公司(Brooklyn Rapid Transit Company,BRT)与跨区快速地铁公司(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 Company,IRT)在纽约市内盖地铁。1904年10月27日,纽约市第一条地铁南北干线正式通车,起自位于百老汇的市政府站,北至大中央车站,再沿42街西至时报广场,之后又往北至百老汇大道及145街的终点站。之后纽约地铁的路线又沿着这条干线扩建、延伸,直至今日的规模。而后来双合约经费日益升高,市政府采用BOT模式建造路线,委托两家公司营运。
        1923年,布鲁克林地铁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改组为布鲁克林-曼哈顿运输股份有限公司(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 Corporation,BMT)。
        1932年,公营的独立地铁系统(Independent Subway System,IND)首条路线通车。通车后合并三公司声音不断,多年讨论后决定由市政府出资收购IRT、BMT,1940年合并成功,BMT、IRT、IND留为子系统之名。
        合并后市政府将老旧的高架路线拆除、连接IND及BMT,但计划受二次大战爆发而延宕。1953年纽约市捷运局设立,统筹纽约大众运输事项,IND与BMT的连结经多次计划后并成代号B的部门(Division B),IRT因受隧道及车站限制,无法与前二者相连,自成A部门(Division A)。
        1934年,BMT、IRT、IND的劳工成立名为“Local 100”的运输劳工工会(Transport Workers Union,TWU),至今有三次罢工纪录:
        首次发生于1966年,罢工12天。
        第二次发生于1980年,罢工天数达11天。
        2005年12月20日由于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在员工福利薪资无法与工会达成共识,发生第三次罢工,但随后因法院判决罢工违法及民意压迫,于三日后(22日)停止罢工。”


        4楼2018-01-30 06:49
        回复
          这是维基百科上面的纽约地铁历史,可以说是19世纪末就开始建设的铁路,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前半叶竣工的。


          5楼2018-01-30 06:50
          回复
            纽约地铁的线路命名方式是非常诡异的,总共有1,2,3,4,5,6,7以及A,B,C,D,E,F,G,J,K,L,M,N,P,Q,R,S,W,Z这么多条线路。别看线路这么多很吓人,绝大多数的线路都有与其他线路共线的路段,全网只有7和L两个线是最独立的,也就是说没有与任何其他的线路有超过2个站的重合,in contrast,2线和5线在布朗克斯和布鲁克林都是完全重合的。
            至于为什么要有两种命名方式,其实是因为纽约地铁是IRT, BMT和IND的三个系统组合而成的,这三个系统历史都已经非常悠久,BMT和IND经过很多的修建磨合成了一条线路,而IRT因为隧道转弯半径的原因,无法融为一个系统。现在数字系统(IRT)的车厢只有三对门,而字母系统(BMT和IND)的车厢是有4对门,大致和重庆的As车差不多大小。


            6楼2018-01-30 06:57
            回复
              这是7线的几个车站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1-30 07:00
              回复
                绝大多数的车站站台都是比漕宝路窄的,有些站台被楼梯占了空间就几乎没地儿走了,加之没有屏蔽门。。。
                纽约地铁有40%的路段是高架,高架可以说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涂上绿色油漆的钢铁,几乎没有使用混凝土(少数的地方是有无砟道板的)。因为钢铁传声实在是太好,所以噪音成为了纽约地铁的最大问题之一,而且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不影响运行的解决办法。。。
                绝大多数线路都是离开曼哈顿之后上高架,曼哈顿岛上只有1线的非常小部分是高架线,因为那边叫做Manhattan Valley,是一个谷地,有很多下坡。


                8楼2018-01-30 07:0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1-30 07:0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1-30 07:14
                    回复
                      ↑图片是谷歌的,这是其中的一个车站。这三个站,列车靠左走(参见上海10号线虹桥段),没有屏蔽门(这。。。)。


                      12楼2018-01-30 07:16
                      回复
                        这是我亲自探访的,34 St-Hudson Yards站。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1-30 07:17
                        回复
                          有几个神奇的东西:
                          1. 纽约地铁全网只有一个站后道岔(位于楼上那个站)而且是用来存车的,所以全网采用站后折返。
                          2. 历史和地理原因,同站不同名和不同站同名都!是!有!的!这个真的是到处都是,比如说世贸中心东边几个车站,一个叫Cortlandt Street(911的时候被摧毁,并且重建),三个叫Fulton Street,这4个站连在一起,然而布鲁克林的G线也有一个叫做Fulton Street的站。。。
                          3. S线不是一条线,是3条线,主要是连接一些人少的地方或者人贼多的地方,其中一条连接了时代广场和中央火车站。
                          4. A线是全网最长的线路,全长52公里,从曼哈顿最北边经由曼哈顿下城和布鲁克林市中心到布鲁克林的最南边,中间有一段跨海堤坝,风景特别好。
                          5. 很多线路都是在地面运行的,尤其是布鲁克林,这叫做Embankment。
                          6. 部分线路过东河是走高架的,因为曼哈顿大桥和威廉斯堡大桥是带轨道的。
                          7. 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很多线路是有快慢车之分的,快车真的不是一般的快。很多单线高架都是有3条轨道的,可以在高峰发送单向快车。


                          14楼2018-01-30 07:26
                          收起回复
                            这个贴的文字比较多,因为我真的没有拍多少照片,春假还要再去一次纽约,之后会有很多照片出来!!!


                            15楼2018-01-30 07:28
                            回复
                              忘记圈人了@addisonshiu @坷垃路德金 @吴逸飞123 @何宇轩_ @无聊Lin林海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1-30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