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吧 关注:17,897贴子:737,854

若是有人怼刘备,读完下文,便可扇他一巴掌!(文章转自孙彦军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以下文字出自百度
《三国演义》的本义是要尊刘贬曹的。所以刘备集团的关羽智勇在三国人物中都不能算第一,并有失荆州的重大军事过错,却以忠绝为后人崇拜,诸葛亮的智谋也被无限的扩大,而以智绝名垂后世。
唯独刘备本应是一个受到更大颂扬的名君,却因《三国演义》去掉刚毅的一面,而使读者感到他太柔弱,并且事事都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而落了个爱哭,虚伪,才疏学浅的品价。

重读《三国志》,深觉此谬种流传,屈煞玄德公也。
笔者以为,刘备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君,提出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刘备文武双全。虽然在三国这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都无法掩盖他的光芒。虽然这一点上,他比曹操要差一些。仍很难得。
刘备最大的才能是知人善用,这是做一个君主最重要的素质,刘备确有超人之处。诸葛亮在隆中时,以管仲乐毅自比,而时人莫许之。刘备却慧眼识英雄,三顾茅芦,仅隆中一席话,就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后来也显示他没有看错人。
大家也许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其实不然,如果有一个比自已小的多的年青人吹大话,你能重用他吗?既使现在,哪个企业的老板,能做到如此礼贤下士呢?最起码张飞,关羽都不认为诸葛亮是人才。这一点上,刘备比二人都高明,刘表有如此人才而不知用,说明刘备比刘表要高明。
刘备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而且知人善用。他曾对手下的两个人做过评价,都得到了应验。
刘备对张飞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最终被部下所杀。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以为然,终有街亭之败。在对马谡的认识上,刘备高于诸葛亮。

而白帝托孤,更是刘备用人识人的光辉一笔。现在竟然有人说这是刘备设局束缚诸葛亮,还什么“帐后刀斧手...”云云,真是写架空小说的好手。很简单的,他不死的话,干嘛说这种话?而他死了,这句话还有效力吗?诸葛岂非可以用此成为夺位的凭证?对比下曹睿托孤司马懿吧...... 地球人都知道,司马家是很“对得起”曹家的......
至于提拔黄忠魏延,笼络益州士大夫阶层,这些就不说了。
说到宽厚仁义亲民,可能很多当代人觉得不算什么。可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物质水平远远超过古代,没有劳役制度,没有严厉的等级制度,没有严酷的刑法,自然对宽厚仁义亲民感觉淡薄。当然无法体会当一位终日劳作的百姓突然看到一个出身贫寒却宽厚亲民,还号称是皇叔的官府大员出现在面前的感受,而且要注意是在乱世中!所以,别太把所谓的“真小人”当回事,那时的宽仁难能可贵!看到很多人口口声声不把宽仁当回事,却对曹操屠徐州、坑降卒的行为默然无视,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中国真的进入了纯粹的利益时代了......
刘备人望上的巅峰之作发生在曹操南征时。“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刘表死后,荆州吏民立马选择了深浮人望的刘备,而不是刘琮。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占荆州,他却说“吾不忍也”,而三国志记载,刘表临终想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却以“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拒绝了。
和十多万民众一起走,日行只有十余里。众人劝他先走,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终于被曹操的虎豹骑追上,刘备大败,一万多士兵被打散,妻子死,两个女儿失散乱军中,那个该死的阿斗却没死掉...... 说他作秀?那真是小人之心了。战争无眼,这样做会掉脑袋的刘备不知道?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行为都很少见。军事上刘备大败,政治上却赢得了万世的赞誉。
事实上,当刘备安顿下来后,失散的士卒很快汇聚到他身边(这才使刘备有资本打赤壁)。而赤壁之战后,刘备在江南的公安屯居下来后,每天都有东吴占据的江陵的士族和百姓渡江投刘备。所谓的人望,就是这样了。

演义里,诸葛出来前,刘备似乎就是败仗。诸葛出来后,那帅印什么的都给了诸葛,刘备就坐在旁边听听...... 这实在是曲解啊!刘备所有的功劳,都被诸葛代替了,冤枉啊......
实际上,终刘备一生,蜀汉的军队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和曹操一样,有军事才能的统帅都会选择自己统兵。三雄唯一例外的是孙权,这家伙几乎没啥军事才能,他统兵打的,输的多... 而委托手下大将指挥的,都效果好。比如:周瑜和陆逊...... 在蜀汉集团中,军事才能是以刘备为首的,或者说,其他将领尚未能有机会体现出高于刘备的才华,这与刘备地盘小,没法授权给某位大将有关,例外的只有关羽。
诸葛出来前,刘备没有地盘,军队人数很少,打不过曹操很自然。可有了地盘后,刘备在统兵的情况下没有输给过曹操。赤壁、入蜀、汉中、彝陵都是他自己指挥的。包括期间和东吴冲突,就是他自己率军增援关羽与东吴对峙的。演义里为了突出诸葛,把刘备指挥的都归功到诸葛亮身上了,这个是不正确的。刘备的军事才能逊于曹操是无疑的,但其他将领都不在刘备话下。法正就是这么劝的“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汉中前期夏侯渊大败,后来曹操亲自上阵也无可奈何,说明了刘备的军事才能。毕竟,双方实力较为接近时对决才有意义,差太多的话,再有才能也不济事。
后来的彝陵之战,很多人说为啥不派赵云出征,不派黄忠出征云云,殊不知,此时马超黄忠已死,而张飞也遇刺而亡。蜀国已经没有超过刘备的统帅了。且不伐东吴,隆中对的国策无法实施,刘备势必攻击东吴的。没看人诸葛亮在正史里就没劝刘备不出兵?彝陵之败和曹操的汉中之败差不多(当然后果差多了),都是久攻不下,兵疲而败,区别在于曹操人多打刘备人少而无功而返,而刘备是人少打陆逊人多大败。刘备在指挥上没犯大的错误,分兵连营也很难说错误,但不管怎样,陆逊比刘备更高一筹是无疑的。
说到这里真奇怪孙权的战略。明明关羽攻击曹仁的时候曹兵大败,连徐晃、张辽(东吴的苦主啊)都调离了合肥前线,那时坐候蜀魏两败俱伤,自己去攻击合肥,夺取意义重大的江淮一带更好。孙碧眼却死活看不到这个,要背盟偷袭,真奇了怪了......

他 一生颠沛流离,总是被到处赶,却从来未曾灰心和放弃,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实在令人赞叹。屡次的打击,妻离子散,部属失散,每次都能在失败时收拢住部下对自己的怀疑,离散的心,他的领导力很强啊!放到当代社会,这种个性也很值得推崇,奈何演义的缘故,这个个性从来没有得到正面宣扬。当代也少有人对这个品性看重,悲哀啊......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并不是单纯是小说家之言,这也是刘备人生观更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刘备光复汉室的道路上没有成功,这是不幸的。刘备的不幸在于他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他的对手太强大了。三国志评价刘备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可以以一个低贱的出身,最终三分天下,手下的大臣对其忠心耿耿,也真是儒家道德的胜利。曹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却终为晋所取代。

刘备白手起家,鼎立于三雄之间。刘备是这样的大英雄,却被后人低估了几百年!还是曹操的评价最贴切了:“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03 11:10回复
    说的太棒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03 17:39
    回复
      2025-05-22 17:08:10
      广告
      赞一个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03 19:27
      回复
        顶一个,分析的太透彻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3-06 05:1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06 08:10
          回复
            来顶顶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3-09 20:26
            回复
              这篇文章基本没啥干货,想拿这个怼备黑根本不行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8-03-10 21:48
              收起回复
                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蜀汉的情怀不变,英雄的情怀不变。


                IP属地:广东12楼2018-03-11 12:54
                收起回复
                  2025-05-22 17:02:10
                  广告
                  楼主可能有吹过头的嫌疑,但是还是点个赞,以资鼓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3-15 09:09
                  回复
                    刘备这个人很聪明,但是他也很有野心不比曹操要小,只是那时的人们看不出来罢了。首先在被曹操追杀的时候,他带着许多百姓差不多是倾城,因怕曹操屠城,那这些百姓差不多有好几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量,在那时人心是很重要的,因为刘备别无选择,放弃百姓逃命,虽然快可是会落得一生臭名。不放弃——速度会被百姓拖累,而且谁也逃不掉,可是别无选择,只能选后者,因为刘备看似心慈手软可是他却非常狠,为什么呢?
                    因为,刘备自己跑也跑不过曹操的手掌心,但是他却想到了一个常人想不到的方法,这个方法能让他成功逃脱而且不留一点臭名,这个方法主要是因为他狠,你想一想他自己逃不过曹操的手掌心,有会臭名远扬,而带着百姓逃就不同了,原因就是因为百姓多,你想一想这么多百姓当你的挡箭牌谁还会逃不掉,就算他曹操拿着机关枪扫射,好几万百姓也会费他很长时间,那这段时间刘备干嘛呢?哪还用说逃呗!这样刘备不仅可以逃脱还可以赢的爱民的荣誉,当然,刘备也不是像我说的这么狠,只不过他聪明罢了,其实曹操没准不会屠城,是刘备的谎言,这个谁也说不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3-16 00:16
                    收起回复
                      今天有时间,好好抽下**
                      曹操没说过吗?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虽然不是天下人,但是意思是一样的
                      刘备品行不怎么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坑吕布: 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
                      骗曹操: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受天子旨意诛杀国贼曹操,骗他只是手段
                      迫刘表: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懵袁绍: 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欺袁术: 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僭号 袁术反贼,欺负他怎么了,他周围的诸侯都在欺负他好吧
                      摔阿斗: 三国志可没写,多看看演义
                      伐孙权: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也不看看孙权做了啥
                      迎张松: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 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你好像搞反了
                      迫刘璋: 这件事是刘备不仁义
                      但是刘璋也不是好人 於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 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刘璋先动手的
                      嘱孔明: 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IP属地:湖北17楼2018-03-16 15:39
                      收起回复
                        至于携民渡江
                        我不想反驳了,去看看这个补补脑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99717/answer/127550426
                        @奈何一奈若何


                        IP属地:湖北18楼2018-03-16 15:43
                        回复
                          昭烈坚韧不拔知人善用,有大志和足够的胸襟,用兵也很不错,可惜在夷陵遇到了一代名将陆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3-16 17:01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8-03-16 17: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