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09,203贴子:16,813,116
  • 5回复贴,共1

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住了一个多月精神病院,认识了很多精神病人,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很多病人有个共同特性就是特别单纯善良,但特别敏感。有个小姑娘才19岁就生病了,她怀疑自己是苏格拉底,她每天晒太阳,说有情报局跟随她,我出院的时候她送了我一个她用医院吊瓶的输液管编制的小鱼,编制的特别好,她说:一切自由不应该被觊觎。我觉得她是个诗人。


1楼2018-03-11 15:28回复
    虽然已经康复了,但说说我的症状
    一天,我从公司下班回到家,看见自己家的客厅里面坐满了客人,茶几上摆着水果、糕点,还有瓜子、花生这类的零食。这些东西是我家里常备着,但如果家里没有来客人,一般都会收起来的。我见到一屋子的陌生人,有男有女,但父母却不在客厅招呼客人,我觉得十分奇怪,就和客人点头笑了笑,换了鞋子走进屋。我走进厨房,发现锅里面还烧着水,都快烧干了,厨房里没人。接着又走进父母的卧室,发现我妈背朝上地趴在床上,被子不停在抖,像是在笑。我看着奇怪,就问我妈,你一个人躲在屋里笑什么,外面那么多客人,你不用去招呼吗?我掀开被子,原以为我妈在笑,才发现我妈是在发抖,满脸是泪。我马上就问我妈怎么了?外面那些人是什么人?我妈一边哭,一边用颤抖地声音小声说,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人,她说:“我也不知道……我买完菜回家,去厨房烧水,一走出厨房,发现坐了一客厅的人。我问他们话,他们也不回答。你发现没有?那些人都不说话,脸上也没有表情,他们……”我妈一边说一边抬脸看着我,眼里满是惊恐:“他们根本就不是人!”我就很害怕,也不敢再出去看那些人,悄悄地把卧室的门关上,就跟妈妈一块儿躲在被子里。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客厅里那些“人”到底走了没走,就一直这么躲在被子里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睡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虽然“记忆”是那么的真实,满屋子的客人、躲在被子里颤抖的妈妈,这些仿佛都是“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我拿起了放在床头的日记本翻看了一下,昨天的日记果然没有记下这件事情。于是,我心里踏实了,下床准备去洗漱。我拉开自己房间门走了出去,却看见一屋子“人”坐在我家的客厅里。我差点叫出声,连忙关上房门躲进被子里……
    这就是我最近做的‘梦’。当开门看到那些‘人’还在,又躲进被子里,然后我‘睡着’了,醒来之后以为是梦,再拉开门,发现那些人不在了。我放心的去上班,下班回家,发现客厅里又坐满了那些人。然后我躲进被子里……这样不断重复了好几次。我已经弄不清楚它到底是‘梦’还是‘现实’。我已经受不了了!我像一个迷了路的孩子。迷失在梦的迷宫里了。


    3楼2018-03-11 16:12
    收起回复
      2025-05-30 01:54:05
      广告
      @医学无止境99


      15楼2018-03-11 22:52
      收起回复

        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时有可能出现危险行为,这主要是指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和突然出走。这些危险行为是受特定的精神症状支配的,其中包括:
        命令性幻听
        这种幻听生动具体、来去突然,内容多具有威胁性,病人对此难辨真伪,并且绝对服从。例如,幻听让病人去死,病人会毫不犹豫地采用跳楼、自缢、用头撞墙等残忍的方式自杀。这种自杀往往突然发生,家属看不到任何
        精神分裂图册先兆,只是在事后(如果自杀未成功的话),病人才肯说出是一个“声音”让他去死。因此,这种自杀极具危险性。
        再比如,一位病人凭空听到声音,称赞他如何有才干,让他在次日午夜之前到某地接受一项重要的“任命”。于是,病人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便走出家门,登上了去外地的列车。
        总之,由于命令性幻听在内容上的危险性、在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家属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发现病人存在这一症状,家属要时刻陪伴在病人身边。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送病人住院。
        被害妄想
        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对象,即:病人认为是谁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病人,至少不要让他与病人单独在一起。
        抑郁情绪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精神病症状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对此,家属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尽早发现病人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
        对已经明确表示出自杀观念的病人,家属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躲躲闪闪,要主动与病人讨论自杀的利弊,帮助病人全面、客观地评估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另外,这种病人在自杀之前,是经过周密考虑,并且做了充分准备的,例如写遗书、收拾旧物、向家人告别、选择自杀时间、准备自杀工具等。这类病人的自杀方式也是比较温和的,多数是服药自杀。因此,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攒足够数量的药物,这时就能看出由家属保管药品的重要性了。只要家属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是不难早期发现病人的自杀企图的。
        药源性焦虑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患者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惧等。这些表现多是发作性的,多数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长效针以后的2-3天内出现上述表现。这种时间上的规律性,有助于家属判断病人的焦虑情绪是否由于药物所致。病人急于摆脱这种强烈的痛苦,会出现冲动伤人或自伤,这些行为只是为了发泄和解脱,并不以死为最终目的。家属可以在病人发作时,给他服用小剂量的安定药物,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或品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焦虑发作。
        极度兴奋
        病人的精神症状表现为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由于病人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比较容易防范。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大剂量的、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兴奋。如果在家里护理病人确有困难,则可以强制病人住院治疗。
        综上所述,与精神病人共同生活,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只要家属深入了解病人的精神症状,有的放矢地观察和护理,是完全有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病人的危险行为的。


        17楼2018-03-11 23:26
        回复

          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为病理性的;
          3.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
          4.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思维化声,或持续一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听到的语言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6.意志减退,较以往显著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
          7.有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或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8.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20楼2018-03-11 23:39
          回复
            @绿色的1


            23楼2018-03-12 00: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