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吧 关注:81贴子:247
  • 0回复贴,共1

深入解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适应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脑深部电刺激术( deep brain stmi u lation, DBS)开始出现于20世纪50~ 70年代, 最先是应用丘脑-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慢性疼痛 , 之后也尝试用于梅杰综合征、痉挛、小脑**、癫痫等疾病的治疗, 但因当时定位手段落后、缺乏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伦理道德方面存在争论等原因使得DBS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1991年, 法国的Benab id等 和Blond等分别报道了丘脑-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震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证实相对于传统毁损术而言, DBS 具有手术安全, 可调节、并发症少且可逆等特点, 因此1997 年脑深部电刺激系统( A ctiva,M edtron ic, U SA )的临床应用在美国通过了认证。
脑深部电刺激术适应症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可逆性和适应性是这种手术方法成功的主要原因。DBS的另一个优点是致残率低,例如,可以同期进行完全对称的双侧手术,而双侧同期射频毁损手术几乎是不可接受或者至少是危险的。DBS这些积极的因素允许我们大胆创新去寻找新的和更深的脑内靶点,如STN和PPN以及尝试新的适应症。
1、现在DBS已经拓展到梅杰综合征、癫痫、肌张力障碍、丛集性头痛、帕金森等其他适应症;
2、最近还用于治疗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
3、DBS最近还用于肥胖和厌食等其它疾病的试验治疗中,这些疾病将来可能成为新的适应症。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可能包括细胞放电的抑制,神经递质的耗竭,阻断或兴奋抑制性环路进而功能性阻滞,在刺激部位产生类似毁损的效应等。科技的发展将会不断提高和改进高频电刺激的效果,并且在将来拓展到新的靶点和新的适应症。
尽管DBS 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治疗,但它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简单的解释是根据最基本的电生理原理,DBS 通过刺激兴奋电极触点周围的神经突触或细胞体,增加刺激部位的突触投射,如最初人们刺激脑室周围灰质中的下行痛觉抑制通路来治疗顽固性疼痛。
随着DBS 在外科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也使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研究的兴趣不断增加。目前对DBS 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兴奋和抑制的双向作用。


1楼2018-06-08 14: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