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净温和小朋友 恭敬聆听了张导和桑吉老师的第二期《聊遇》,谨做以下整理。由于末学力弱学浅,不足之处甚多,恳请列位大德见谅、赐教。 一、学习笔记📘 (一)观点的记录👏 节目一开始,桑吉老师就提出“名利”与张导讨论。 1. 张导认为:作为很重要,浪得虚名却无所作为,反而让人活得空虚。 2. 桑吉老师认为:随着自己的阅历增长,“看待名利,越来越淡化了”。 3. 张导认为:好的“名”,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益他人。 4. 二位老师都认为:随着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所谓“名声”也慢慢地来了,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专业名词的萃取 节目讨论中,二位老师提到了几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分别是:“耕读文化” “修齐文化” “本愿思想” “吸引力法则”。 上述专业性名词,末学认为自己还需要多了解。 (三)节目的风格👬 节目的语言依旧诙谐风趣👍 ,风格轻松活泼😊 ,老师的观点徳风化雨般润人心田[玫瑰]。 二、观后浅见☺️ (一)关于“名声害人不浅”的浅见 针对张导所提“名声害人不浅”的话,末学不禁有点思绪。认为名声“害人不浅”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让人长傲气,2、过分的名声等于惹祸上身。 1. 名声容易助长傲气。 名声之来,往往让得到名声的人,长养傲慢心。 “傲不可长”, “满招损,谦受益”,末学也有一点点体会:在受到赞誉的时候,往往生起傲气,于是发现障碍多了,不顺心的事情奔涌而来。最后,停下来反思才发现:原来不顺心的事情,多是不平静的心所造。懊恼不已。 2. 不配拥有名声和福报,致使其人身败名裂。 “德不配位”却名声远扬,灾殃不远了。何必求“名气”,惹祸上身呢? 可怜的是,也许很多人不知道 “有多少德行才能承载多少福报”的道理 ,疯狂追求表浅的、眼前的利益,却没看到更远的损失,真是可悲啊…… 身边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一个要当老师的人,都奔着钱去。不是说钱不好,末学是尚未出社会的小朋友,举个很不恰当的例子。在广东,假设6千就能很富足地养活她,她却死死盯着1万的工资,看不起“临聘老师”6千/月的工资。 这样真的好吗?你在学校,每个月顶多1千就能养活自己,出去工作,每个月还能多5千,怎么就不收一下心,狂妄说出“让我掉到钱眼里去”的话?!试问还有哪位家长,敢把自己亲生的小朋友交给你教? 这都是可怜的人,遇到不顺心便呼天抢地说自己“倒霉”。为什么不好好看看自己有多少德行,到底值不值得拥有欲望里的“福报”呢? 好的名声,是福报的一部分;同样是有德,才可承载好的名声;无德而虚有美名,常会在其它地方,漏掉应有的福报。 (二)扣题思考🤔 所以名和利是什么呢🤔 ?末学没有这样丰富的生活阅历,不敢妄谈😆 。 只是体会到:若活着都觉得心有不安,那该有多累⊙﹏⊙。 😭 由于没看到《聊遇》第二集的完整版,只能针对其中前半截学习,乞求大人原谅❤️ ~ ☺️ 以上便是末学本次的学习小结,看完真是辛苦您了🌹 都怪末学才疏学浅,没能力精简字数,而且文笔粗野不文,真是委屈列位大德了。其中多有不足,肯请列位大德不吝赐教斧正❤️ 。感激不尽❤️ ! 再次感谢二位老师的法布施❤️ ,感谢小林姐和群主的辛劳付出❤️ ,感谢所有为本次节目默默付出的善良的人们❤️,感谢群里的每一位大德❤️ 。
阿弥陀佛🙏 ️ !
水中莲感言:
@淳净温和💧小朋友 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引经据典、理论实际相结合,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读来至情至深,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