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培训吧 关注:500贴子:1,143
  • 2回复贴,共1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
第一节 企业的目的
每一个创办企业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目的,不过,几乎所有的人创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钱,为了自己能够拥有非常非常多的钱。就算有些人冠冕堂皇的说是为了梦想为了理想,但是,最终目的依然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拥有非常非常多的钱。
看到这里,也许每个人都会说,不是为了钱,难道是吃饱了撑着吗?不是为了拥有很多很多的钱,只是为了吃饱穿暖,又有什么必要创办企业,做企业又不是很好玩,那也是操碎了心的。
那么,我们先来弄清楚这个问题,企业寿命不长跟企业目的是为了钱有没有关系。
一个企业要是不能盈利,也就是说赚不到钱,那么,这个企业的寿命是肯定不会长的。但是,企业的目的只是为了钱又会怎样呢?或者说,创办企业的目的只是为了钱,又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况?
比如,有人现在手头上有一笔闲钱,很想用这比钱再生钱,想创办一个企业。但是,可以说他对任何行业都不懂,甚至是对任何行业都不了解。所以,他不知道该投资哪个行业。他会不停的咨询亲人朋友,什么行业可以投资。像这样的人创办的企业,寿命都不会长。虽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企业,在起初的几年里能赚到不少的钱,但是,这样的企业最多也只能坚持十几二十年的。
有一部分企业是被“风”吹起来的。比如,社会上突然间有一种新产品或者有一个新兴行业兴了起来。这个时候,手头上有闲钱的或者能筹到资金的就会一拥而上,哪个企业早点占领市场,就能大赚一笔。像这样被“风”吹起来的企业,它的目的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像这样的企业,很大一部分熬不到正常运营就倒了。
有一些人对某个行业有所了解,但是,也不是非常的熟悉,只是觉得,别人都能赚钱,他也一定能够赚钱。这类企业的诞生,它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钱,它的诞生是建立在同行都赚钱的假设上。然而,等企业开始运营之后才发现,同行一个接一个的关门了。很多企业只是看起来很赚钱而已。
不过,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做得很不错的,能够坚持十几年,甚至是四五十年。虽然,这类企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钱。它的寿命之所以比别的企业长,是因为,在它诞生之初,企业的掌门人对这个行业是非常了解的,甚至是非常懂的。只是,这类企业有了一点规模之后就不会有大的创新不会大规模的再投资。大规模的创新和大规模的再投资风险太大了,万一失败了,之前所赚的钱就打水漂了。像这类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是在慢慢的等死。如果同行中没有新起之秀抢走市场,或者,同行中没有出现新兴产品能够抢走市场,它就能多赚几年的钱。一个只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在企业赚到钱之后,也就没有再投资的兴趣了,接下去的日子,能赚多少算多少了,实在不行,倒了就倒了,已经无所谓了。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寿命不会很长,它也没必要寿命很长。
还有一部分企业,规模已经比较大,已经有上千上万的员工,这类企业的目的已经不再只是为了钱了。这类企业往往都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它的存在养活了地方上的一大群人,也就是说,他存在的目的是要养活一大群人,地方政府不会轻易让它倒下,地方政府会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样的企业,只要企业的领导不要太腐败,就能一直屹立不倒。
最后再来看看那些寿命特别长的企业,它们的企业目的是什么。
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目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一切为了患者。
保洁公司的企业目的: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全世界更多的地方,更全面的,亲近和美化更多消费者的生活。作为回报,我们将会获得领先的市场销售地位、不断增长的利润和价值,从而令我们的员工、股东以及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共同繁荣。
奔驰汽车的企业目的:尽到自己作为一个顶级品牌的责任,不仅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要兼顾社会所认同,成为同类企业仿效的楷模。
强生公司的企业目的:首先关注我们的客户:关注世界上所有的医生、护士及父母们;其次,关注自己的员工,并尊重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另外,也关注我们的社会,时刻提醒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维护我们所共有的财产;最后,关注股东的利益,给股东们合理的回报。
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那么高的奢求,我只希望办个企业,轻轻松松的有三五年能够赚钱,这辈子够吃就行了。要是能有十几年可以赚钱,那就最好不过。
然而,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都是很难实现,往往抱着这种心态创办的企业,它的寿命就真的不长,而且,还赚不到钱。
企业是从事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的一种组织,哪怕这个企业只有一个人,它所参与的社会活动都是非常的复杂。只有那些没做过企业的人才把企业想得那么简单。那些盲目投资型和跟风型的人,就是把企业想得太简单了,总是认为别人都能赚钱,他也一定能赚到钱。
要创办一个企业,又要这个企业能够盈利,也就是要能赚到钱,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那就是企业掌门人要对所投资的行业相当了解相当熟悉。有很多人会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聘请一些熟练的人才来管理企业,或者去同行挖墙脚。这种做法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可行性似乎非常的高。可是,现实中,这样的企业不是死得很惨,那也是日子难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的就赚到了钱。能够坚持下来的,也是企业的掌门人在这个煎熬的过程中,慢慢的熟悉了行业,掌握了一些经营企业的技能。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掌门人对投资的行业不熟悉,聘请来的人才或者是挖来的人才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他无法分辨,人家吹得天花乱坠还以为捡到了一个大宝贝。等到一年半载之后才发现,这个大宝贝只是那张嘴会吹而已。然而,这时企业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甚至是可以关门了。特别是那些跟风型的企业,本来就只有几个月的赚钱黄金时间,错过了,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投资办企业没必要跟风,就算是能赚一把就行也不能那么随便。
有一些企业的掌门人在投资办企业之前,对本行业已经非常了解非常熟悉,但是,他的企业在运营中依然举步维艰,想轻轻松松的有几年能赚钱都那么难。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目的只是为了钱。而且,只想有几年能赚钱就行。用这种心态做企业,企业真的很难做好,企业的寿命也就不会长。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这样的企业把“追求利润最大化”理解得太透彻了,这样的企业就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存在,恨不得把所有的钱都赚完,管他能赚的还是不能赚的。这样的企业没有长远的打算,只想赚快钱,有几年可以赚钱就行。所以,这样的企业在任何一个环节讲究的就一个字“省”,不管能省的还是不能省的,先“省”了再说。在基础设施上“省”,在原材料上“省”,在用人上“省”。为了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在价格上一降再降,走进了低价竞争无节制的偷工减料的死胡同。要不了几年就把产品做死,把企业自己做死。
所以,企业不管大小,哪怕只有一个人的企业,哪怕只想做几年,企业的目的也不能只是为了钱。企业是这个社会里的一个组织,企业不是某个人用来为自己敛财的工具,企业的存在多多少少要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如果一个企业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从这个社会里获取财富,而不做出任何一点贡献,那就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
那么,一个企业要如何确定存在的目的呢?
假如,一个企业不想长久的做下去,或者说只想做个十几二十年的。这样的企业可以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但是,也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而不顾社会道义。不过,做企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具体的操作以后的章节会具体解说。
假如,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得更久,或者说,企业掌门人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比任何人强,他办的企业不仅是最强大的,而且还能延续几百年,这样的企业就不能以赚钱为目的了,赚钱只是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以促进行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主要目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华夏历史上两位白手起家最后成功上位的奇人,这两位奇人就是家喻户晓的刘邦和朱元璋。他俩成功的奥秘与企业目的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邦。我们都知道刘邦在起家之前只是一个平民。而且,那个时候揭竿而起的人不止刘邦一个,其中一个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项羽。刘邦起家的时候,项羽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项羽最后却败给了刘邦。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俩起家的目的不同。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起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推翻暴秦,为楚国复国。秦朝推翻后,项羽就抱着他的虞美人享受人生去了,也不管天下的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了,原本已经大一统的华夏又四分五裂了。刘邦出身平民,他起家的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刘邦一直都被项羽压制着,但是,后来投靠刘邦支持刘邦的人越来越多,刘邦的实力慢慢的就超过了项羽。最后项羽败给了刘邦。
我们再来看一下朱元璋。朱元璋也出身平民,在他起家之时,已经有好几支起义军了,并且,实力都已经非常强大了。然而,那些起义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翻已经无比腐败的元朝,更不是为了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朱元璋起家的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所以,加入朱元璋队伍的能人异士越来越多,最后,朱元璋打败了所有的起义军,还推翻了已经无比腐败的元朝。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的目的,都不能只是某个人或者是少数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把促进社会发展作为首要目的,这样的组织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更久的存在。企业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赚钱,也要把促进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其中一个目的,这样的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企业的寿命也会更长。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第一节企业的目的;第二节企业的目标;第三节企业的性格;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第四节企业的格局;第五节产品布局; 第六节企业的品位;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第七节天道;   第八节细节;   第九节企业文化;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第十节亢龙有悔; 第十节优秀的企业;


IP属地:浙江1楼2018-11-01 19:14回复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
    第三节 企业的性格
    企业有性格?对!请不要怀疑,人有性格,企业也有性格。
    企业怎么会有性格呢?是的,企业本身是不会有性格的,企业的性格基本上就是企业掌门人的性格,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企业的运行,企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企业掌门人的决策。虽然,那些大型企业的决策需要通过那会议这会议的讨论,但是,最终的拍板还是企业的掌门人。而且,企业的掌门人对企业这会议那会议的成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最重要的是,不管企业有多大,企业掌门人平日里处理日常事务都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性格。
    那么,性格跟企业的寿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性格决定命运。企业掌门人的性格决定了企业掌门人的命运,而企业掌门人决定企业的命运。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性格。性格就是人们习惯化了的待人处世的态度,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们的性情品格和脾气。性格具有多面性,是非常复杂的人格特征。一个人的性格或开朗、或抑郁,或温柔、或粗暴、或懦弱、或刚强、或坦率、或含蓄、或沉稳、或轻率、或浮躁、或诚实、或虚伪、或谦逊、或骄傲、或谨慎、或勇敢、或怯懦、或果断、或优柔、或武断、或忠诚、或仁爱、或冷漠、或倔强、或随和、或无私、或自私、或正直、或守信、或奸诈、或狡猾、或勤劳、或节俭、或懒惰、或奢靡、或认真、或负责、或敷衍、或狂妄、或任性、或冒险、或保守等等,还有很多很多,而一个人的性格就具有其中的很多种,这也就是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
    那么,性格是如何决定命运的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性格是待人处世的态度,也就是说,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去做事。同样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处理的方式就不一样。比如那些厚颜无耻的人,喜欢阿谀奉承,任何时候看起来都是笑呵呵的,那些人比易怒易暴的人就吃得开。有些人勇于冒险又有勇有谋,这样的人就会成为统帅,创出一番伟业。而那些喜欢冒险却又有勇无谋的人,注定一辈子与失败相伴。有些人为人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这些人也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而有些人斤斤计较、自私自利,为了一己之私不择手段,这些人无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有些人做事专一,不轻言放弃,这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而有些人朝三暮四,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这些人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做得很好。
    既然,性格能决定命运,那么,性格是否能改变呢?
    性格能改变,但不容易改变。性格具有稳定性,难以改变。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要彻底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的,通过长期的努力,改变一些还是可以的。那么,性格要如何改变呢?
    要改变性格,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性格。要是不知道自己性格里有哪些长处哪些短处、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还怎么去改变?其次,是自己想要改变。如果自己不想改变,那么就算认清了自己的性格,也不会改变。就好比在你面前有一个金元宝,而你觉得金元宝不是好东西,你就会视而不见,也就不会把金元宝捡起来。
    不过环境的改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中,要么改变自己的性格,去适应环境,要么不改变性格,被环境覆灭。
    那么,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性格又为何如此难以改变?
    也就是因为性格难以改变,很多人认为性格是天生的遗传的。
    其实,天生的遗传的性格并不多,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后天形成的。为什么说少数人的性格是天生的遗传的,而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呢?
    那部分少数的人,性格天生的遗传的,是因为胎儿的时候发育不良,或者说先天发育不良,或者是受基因遗传导致大脑发育不全的,这部分人,后天对他的影响就不大了。
    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那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在三岁之前,特别是一岁之前尤为重要,然而,这个阶段却不被人重视。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男孩的性格像父亲,女孩的性格像母亲,却又不是一模一样。这就是让人误认为性格是遗传的原因。
    假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送给别人养育,也就是说,亲生父母跟孩子完全没有联系,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他的性格就不会像他的亲生父母,连相貌都不会很相似。这就说明性格跟天生跟遗传关系不大,决定性格的是他的生活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的性格像父母,却又不是一模一样的原因。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父母,所以,他的性格会像父母。但是,父母幼儿时期的生活环境跟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孩子的性格又跟父母不是一模一样。
    新生幼儿就像是一张普通的白纸,虽然白纸上可能会有几个小黑点或者是红点什么的,又或者是缺了那么一点,但是,对于整张白纸没有太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张白纸太普通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会在意,都会在白纸上由着自己的喜好乱涂乱画,结果,把一张白纸给糟蹋了。原本,这张白纸可以绘出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但是,经过父母乱涂乱画之后的那张纸,就算是非常厉害的艺术大师也无法绘出优秀的作品了。新生幼儿就好比是一张白纸,而性格就是涂在白纸上的色彩,涂得好不好决定了这张白纸的价值,刚开始涂的那些色彩就已经决定了这幅画的风格。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性格像父母,而且,孩子长大之后性格就难以改变的原因。
    不过,性格也并非一点都没法改变,只要知道性格是怎么形成的,也就可以慢慢的去改变性格。那么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性格形成的过程是:知识改变思想,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知识是可以改变性格的,而且,改变的过程会很漫长。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会慢慢的沉淀,会慢慢的改变思想,从而改变性格。当然,要是不学习,不积累知识,就想改变性格,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新生幼儿还无法读书,知识也并非都是来自书籍,新生幼儿的知识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有经验的果农都知道,果树要结出优良的果子,还要产量高,就要从小树苗开始管理打理,不能任其随意生长,或者说不能从果树开始结果子再来管理打理,而且,时时都要对果树进行管理打理。要不然,果树要么寿命短、要么不结果子、要么结出来的果子品质很差。也就是说,要塑造出好的性格不仅仅要从小开始,而且,还要时时刻刻的注意出现的变化。
    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得更久,企业的掌门人要对自己的性格非常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要努力的改掉性格中的缺点。


    IP属地:浙江2楼2018-11-07 19: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延长企业寿命的奥秘
      第六节 企业的品位
      企业不仅要有品位,而且,品味还要高。品位和品味两个词语读音一样,但是,在含义上还是有区别的。
      品位是指层次、品质、档次、格调,是形象的展示,是对待世界的态度,是对审美的追求。企业的品位就是企业的格调、企业的档次。
      不过,企业的品位还是来自企业的品味。那么,品味又是什么呢?
      品味是指趣味、情操、修养。品味高就是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品味低就是粗鲁低俗、愚昧无聊。
      当然,企业本身不会有品味,企业的品味基本上就是企业掌门人的品味,企业掌门人有什么样的品味,企业也就是什么样的品味,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有一些企业为了让人觉得它很有品位,建起了宫殿似的办公楼,在办公楼面前还建了一座豪华的花园。这些真的能体现出企业的品位吗?其实不然。这些反而体现出企业没有品味,这些都能反应出企业掌门人的愚昧低俗,修养不高,是企业腐败的表现,是企业衰败的开始。
      很多人买东西只会挑贵的买,特别是赚了一点钱的人,俗称“暴发户”,以及“富二代”,他们就是觉得贵的东西就是有档次。其实不然。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服装店里,有一套衣服标着99元就是卖不掉,把它改成999元后很快就卖掉了。这个笑话说明了贵的东西不一定就有档次,不一定就能体现出高品位,很可能只是在花冤枉钱而已,甚至是让人当猪宰。
      那么,企业的品位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或者说,哪些地方能体现出企业的品位呢?
      其实,企业的品位就体现在企业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上。品位不高的企业做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也不会有好的服务。因为品位不高的企业根本不知道产品质量好不好跟企业有什么关系,甚至,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它们的理念是,只要是产品就行,只要客户不投诉就行,甚至是,只要能拿到货款就行,客户投诉也无所谓。特别是那些一心只想多赚钱的企业。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也有一些品位不高的企业天天在强调质量,只不过,一边在强调质量,一边却在偷工减料。因为,品位不高的企业总是认为自己做的产品质量是最好的,它们根本分不出产品质量到底好不好,或者说,它们认为质量做得那么好根本没必要。
      然而,产品的质量却影响着企业能做多大能做多久。
      那么,产品的质量是什么呢?
      有的人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外观和服务。
      有的人则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符合使用要求的程度和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使用对象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新,产品的质量也应该不断更新。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
      还有人认为,产品质量是对产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产品的固有特性包括物质特性、感官特性、行为特性、时间特性、人体工效特性、功能特性等。
      简单的说,产品质量就是指产品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外观质量等。
      企业做产品的时候必须要对产品的质量做一个定位。比如,是做质量差的产品还是做质量中等的产品或者是做质量最好的产品。
      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所以,有很多企业以为用最低的价格就能占领最多市场份额。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价格最低就意味着质量最差,大多数的用户在一次使用过最低价的产品后就不会第二次购买,大多数用户考虑的并不是价格最低,而是产品的性价比。
      企业做产品的时候,在成本和质量之间有一个平衡。也就是说,最低成本和最适合使用的产品质量之间有一个平衡,最高成本和最高质量之间也有一个平衡。低于最低成本意味着产品的质量会很差,不适合使用。高于最高质量的成本,质量不会再提升,而成本却增加了,这就意味着浪费。
      产品质量定位的关键是要针对企业面向的用户群体,用户群体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企业就做什么样质量的产品。也就是说,适合才是真理,并不是质量最好就是真理,或者是成本最低就是真理。
      不过,企业在了解用户要求后,在不增加成本或成本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尽量把产品质量做得高于用户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尽量把产品做到性价比最高。其实,那些优秀的企业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那些优秀的企业能够做得那么大还能做得那么久。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呢?或者说怎样才能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呢?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增加成本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不过,也不尽然。很多企业,就算增加了成本也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更是不能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同样的成本,有一些企业就能把产品的质量做得很好,有一些企业就是做得很差,换句话说,同等的产品质量,有一些企业成本要低一些,有一些企业成本要高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哪里呢?
      产品的质量做不好,或者说做不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掌门人的品位太低,品位太低的原因是能力太低。
      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企业的主体是人而不是产品,是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在做产品,所以,产品的质量能不能做好,关键就看企业里的所有员工,包括企业掌门人。已经有很多人算过这样一比账了,就是企业用优秀的员工比用低工资的员工成本更低。为什么呢?优秀的员工不是意味着非常高的工资吗?
      对!优秀的员工需要支付的工资确实要高很多。但是,优秀的员工能给企业解决许多问题,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把产品的质量做到最好,能大大的提高企业的信誉,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顺风顺水。而那些低工资的员工,不但不能给企业解决问题,反而会给企业制造出许多的问题,产品的质量就是做不好,甚至做得很差,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企业举步维艰,直至倒闭。
      企业要做好产品的质量,就要懂得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而不是偌大一个企业里,连一个像样的人才都找不出来。
      一个企业想要做得更大一些,企业的寿命想要更长一些,就要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品位,不断的提高企业掌门人的品位。


      IP属地:浙江3楼2018-11-08 2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