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省府报备,国家批复的江苏省大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和中小城市(常州、宿迁、淮安等)的定位,不是传统意义上城市大小之分,实质是辐射和被辐射,带动和被带动的关系。明确了一个在地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关键的作用;一个则是处于从属、次要的地位。说得再通俗一点,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儿子的关系,省府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定位,当然有重大意义,否则何必多此一举。无锡编委说的比较透彻“在中央和省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市委积极争取,我市作为区域内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常州也应该进行过力争,但事与愿违,关键还是城市实力和所处的尴尬位置决定的,这就是命该如此。对城市性质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这次完全是从城市地位进行定性,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准确性,其它任何的解释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定位,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些人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所有才千方百计阿Q式的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其实是缺少定力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