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今年一入宫。路线:午门西,登城。西雁翅楼有展《冰嬉图卷》。东行至东南角楼,北折,参观东华门城楼,下城墙,过文华门前,穿协和门、太和门广场、熙和门,南折至南大库家居馆,出南大库门北行,经断虹桥,十八槐,冰窖至隆宗门外,进永康左门,出徽音右门至寿康宫。再出永康左门,进隆宗门、内右门,一路直行。穿长康右门、琼苑西门,经养性斋、千秋亭、澄瑞亭、位育斋、延晖阁、集福门、承光门、望了一下堆秀山,出延和门。穿顺贞门、神武门,出宫。后宫没逛。
在午门——东华门城楼用手机拍了些照片,还有样式雷烫样。和大家分享。
太庙后身,照的不真。

照照角楼里,回头角楼外


旧时各种大库,现今各种石构。

北海***图,忘拍介绍了。

忘了拍介绍,个人觉得这是同治十三年,西苑第一次大修前的图。

“中海德昌门春藕斋一带添盖房屋地盘尺寸图”,手机所限,照的不清。




西苑第二次大修(光绪十一年),样式雷烫样。



说明。中南海勤政殿:
“日下”记载:

乾隆全图:

同治光绪两朝。西苑主要大修有三次:
第一次,同治十三年八月至十二月,终因年仅19岁的同治帝驾崩而止。
第二次,光绪十一年开始,磨磨叽叽,十四还是十八年才结束。
第三次,光绪二十七年,庚子国变,两宫回銮后,老太后又想修了。
看这图

临池北向德昌门,面阔三间,门外东西各朝房一座,三间。狮子东西各一座。勤政殿面阔五间,前后廊。
与北面一齐,东西有顺山房各一间,后还有廊。仁曜门面阔三间,两侧顺山房各四间。
除了勤政殿东西各一间顺山房后面的廊,基本和乾隆图一样。
同治帝大修夭折后,这个样式是否可以保持到光绪十一年大修前?
此图,我照的不清。看勤政殿样式,好像没有抱厦。还叫“中海德昌门春藕斋一带添盖房屋地盘尺寸图”
是不是同治帝的计划?

光绪十一年,老太后一道懿旨,开始大修西苑,勤政殿也是要内容之一。
勤政殿的改动:北接抱厦三间,南接殿身五间,成了三卷殿。就是烫样那种。
之前吧友发过的图:
第二次大修后,带抱厦的。

《翁同龢日记》补记,光绪二十年五月自十五日,勤政殿改南向。
民国时期被袁世凯拆改

全文完。
如有错误,请吧友指正。
在午门——东华门城楼用手机拍了些照片,还有样式雷烫样。和大家分享。
太庙后身,照的不真。

照照角楼里,回头角楼外


旧时各种大库,现今各种石构。

北海***图,忘拍介绍了。

忘了拍介绍,个人觉得这是同治十三年,西苑第一次大修前的图。

“中海德昌门春藕斋一带添盖房屋地盘尺寸图”,手机所限,照的不清。




西苑第二次大修(光绪十一年),样式雷烫样。




说明。中南海勤政殿:
“日下”记载:

乾隆全图:

同治光绪两朝。西苑主要大修有三次:
第一次,同治十三年八月至十二月,终因年仅19岁的同治帝驾崩而止。
第二次,光绪十一年开始,磨磨叽叽,十四还是十八年才结束。
第三次,光绪二十七年,庚子国变,两宫回銮后,老太后又想修了。
看这图

临池北向德昌门,面阔三间,门外东西各朝房一座,三间。狮子东西各一座。勤政殿面阔五间,前后廊。
与北面一齐,东西有顺山房各一间,后还有廊。仁曜门面阔三间,两侧顺山房各四间。
除了勤政殿东西各一间顺山房后面的廊,基本和乾隆图一样。
同治帝大修夭折后,这个样式是否可以保持到光绪十一年大修前?
此图,我照的不清。看勤政殿样式,好像没有抱厦。还叫“中海德昌门春藕斋一带添盖房屋地盘尺寸图”
是不是同治帝的计划?

光绪十一年,老太后一道懿旨,开始大修西苑,勤政殿也是要内容之一。
勤政殿的改动:北接抱厦三间,南接殿身五间,成了三卷殿。就是烫样那种。
之前吧友发过的图:
第二次大修后,带抱厦的。

《翁同龢日记》补记,光绪二十年五月自十五日,勤政殿改南向。
民国时期被袁世凯拆改

全文完。
如有错误,请吧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