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住在龙山脚下的区公所家属院,隔壁住着武装部张宗仁部长,他家的二儿子和我大小差不多,八九岁,三儿子六七岁和我弟弟年纪相仿,张部长的老伴姓杨,是小脚,我们都叫她杨大娘,第一次知道尹子古墩(孤堆)还是听杨大娘说的,杨大娘说尹子是老子的学生,尹子古墩在龙山去涡阳必经之路的常楼西边,距离樊桥不远,杨大娘小时候就去过那里,说有人从那里挖出来过不少宝贝。 出老子庙东行约两公里,据传为尹喜墓,俗称尹子(古墩)孤堆,为涡阳县所独有。扬大娘说,尹喜墓以前占地三百丈,高约三丈,宛如小丘。传说尹喜为报答老子教诲之恩,嘱其后人将其遗骸移葬于尊师故里。
涡阳县原文化局局长刘光蓉介绍说,解放初期,有个地方干部叫曹林,不懂文物政策,不请示就带领群众扒尹喜墓,想使用墓砖头。此事被上级知道后,立即将其行为叫停。此事件影响很大,称为典故,曾经入选新华词典,“曹林扒墓”成为词条。
1992年,涡阳县文管所对古墩进行了清理。考证墓为砖石结构,有大型汉代方砖铺地,并存有巨石墓门两扇,每扇高170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上有兽头铺首浮雕。由于早期多次被盗,墓志铭及墓中物品大多流失。
当地村民介绍说,以前该墓面积很大,墓门上有小孔。从小孔内观看,内有石桌、石凳和石台阶,像一个四合院。如今,由于耕地原因,孤堆已经不见,现场只略微比其他地方高出一点。此地已经被用来种植庄稼,在地里还能寻到一些破碎的汉砖,上面有菱形花纹。
我小时候从刚花花记事的两三岁,就天天听奶奶念经,开头就是“绿先生,白小姐……”那时并不知道白小姐是怎么回事,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每天都会听到奶奶风雨无阻地念叨一两个时辰,后来才知道,这个“白小姐”原来是老子的母亲……白莲子。
如今,在涡阳县太清宫东边、郑店村东北角,还有一座高大的土堆,就是被老百姓叫做老子娘坟的圣母墓。每到清明时节,当地百姓都前去祭奠,希望她能给家人带来福音。去老子庙东几百米可以看到,圣母墓有两米高,墓边有几棵柏树。根据涡阳县太清宫第三期建设规划,这里将根据历史记载,恢复古圣母殿。
在涡阳民间,至今流传着圣母为何怀孕的神话故事。相传白员外,家有一女,叫白莲子。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白莲子正坐在后花园的李子林里赏月,只见一道流星划过,流星飞落在白莲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树上。
白莲子借着月光摘下,正欲尝之,刚放到嘴边的李子"咕噜"一声滑到肚子里去了。随即白莲子怀胎八十一载。八十一年过去了,这年农历二月十五,腹内婴儿撞断母亲的3根左肋跳将出来,这婴儿便是老子。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有81岁。
老子出生后,见母亲伤势很重,第一件事就是炼丹救母,并在河滩里采来苔干做药引子为母和药治病,母亲的病慢慢好起来。一年夏天,"水母"作怪,"洵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母亲命他治水,老子便施法将那口大炼丹锅移座在"洵水"之上,顿时河水被锁在锅中,变得温顺起来,不再漫堤。为感谢母亲九九八十一难的孕育之恩,老子写《道德经》时就写了八十一章,以示纪念。



涡阳县原文化局局长刘光蓉介绍说,解放初期,有个地方干部叫曹林,不懂文物政策,不请示就带领群众扒尹喜墓,想使用墓砖头。此事被上级知道后,立即将其行为叫停。此事件影响很大,称为典故,曾经入选新华词典,“曹林扒墓”成为词条。
1992年,涡阳县文管所对古墩进行了清理。考证墓为砖石结构,有大型汉代方砖铺地,并存有巨石墓门两扇,每扇高170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上有兽头铺首浮雕。由于早期多次被盗,墓志铭及墓中物品大多流失。
当地村民介绍说,以前该墓面积很大,墓门上有小孔。从小孔内观看,内有石桌、石凳和石台阶,像一个四合院。如今,由于耕地原因,孤堆已经不见,现场只略微比其他地方高出一点。此地已经被用来种植庄稼,在地里还能寻到一些破碎的汉砖,上面有菱形花纹。
我小时候从刚花花记事的两三岁,就天天听奶奶念经,开头就是“绿先生,白小姐……”那时并不知道白小姐是怎么回事,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每天都会听到奶奶风雨无阻地念叨一两个时辰,后来才知道,这个“白小姐”原来是老子的母亲……白莲子。
如今,在涡阳县太清宫东边、郑店村东北角,还有一座高大的土堆,就是被老百姓叫做老子娘坟的圣母墓。每到清明时节,当地百姓都前去祭奠,希望她能给家人带来福音。去老子庙东几百米可以看到,圣母墓有两米高,墓边有几棵柏树。根据涡阳县太清宫第三期建设规划,这里将根据历史记载,恢复古圣母殿。
在涡阳民间,至今流传着圣母为何怀孕的神话故事。相传白员外,家有一女,叫白莲子。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白莲子正坐在后花园的李子林里赏月,只见一道流星划过,流星飞落在白莲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树上。
白莲子借着月光摘下,正欲尝之,刚放到嘴边的李子"咕噜"一声滑到肚子里去了。随即白莲子怀胎八十一载。八十一年过去了,这年农历二月十五,腹内婴儿撞断母亲的3根左肋跳将出来,这婴儿便是老子。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有81岁。
老子出生后,见母亲伤势很重,第一件事就是炼丹救母,并在河滩里采来苔干做药引子为母和药治病,母亲的病慢慢好起来。一年夏天,"水母"作怪,"洵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母亲命他治水,老子便施法将那口大炼丹锅移座在"洵水"之上,顿时河水被锁在锅中,变得温顺起来,不再漫堤。为感谢母亲九九八十一难的孕育之恩,老子写《道德经》时就写了八十一章,以示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