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藏辽代文物介绍:
辽代黄釉划牡丹花鸡冠壶
高24.5厘米 口径2.7厘米 壶作高身长管状口,圈足。提梁为指捏纹,似鸡冠状,圆身环梁式。壶身两侧各划牡丹花一株。线条细而且很柔和,笔法流畅给人以高雅之感。
辽代绿釉弦纹盖执壶
高17 口径4 肩径8.1厘米 壶管式口,上置帽状盖,盖口沿处有两个圆孔,供穿系之用,口沿稍外侈,圆体,曲柄,柄部有两条竖向凹弦纹。流由肩部斜上出。圈足外撇,壶除底心外满挂深绿色铅釉。釉面有脱釉现象。肩部有凹弦纹两周。胎质较细,呈粉红色。
宋影青釉莲花龟心
高5.3厘米 口径12厘米 碗圆体,口微敛.深腹,腹壁斜直,矮圈足,稍处撇,足底有刀削痕。着地处无釉,呈红褐色。施影青釉,有细开片。碗心饰一褐色细泥小龟,似游动于水中,十分生动。外壁刻数瓣莲花,刀锋犀利洒脱,具有立体感。无论造型还是釉色、纹饰都是佳品。
作者: 龙族的纷争 2005-11-4 12:58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承德文物
滦平县博物馆简介
滦平县博物馆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燕山的山脉中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目前县境内已掌握遗址,墓葬古建筑等200余处,这些大多分布在我县的滦河、伊逊河、潮河、兴洲河、氓牛河两岸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保护单位四处,县级保护单位七十三处,著名的金山岭长城就座落在这里。
滦平县博物馆是在文化馆下设文物组的基础上于1978年建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所,1985年建成博物馆,占地面积36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为二层,立体楼1000平方米,为仿古建筑,古朴凝重,典雅大方,后院办公室库房及其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馆内有职工8人,有6人分别在文博专业,中文党校等毕业,有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4人,馆内有文物保护组展览组、安全保卫组、办公室,担负着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的双重任务;负责全县文物调查保护、管理、征集、收藏与展览研究工作,隶属滦平县文物局。
滦平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馆藏文物8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94件。藏品共分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瓷器、木器货币和其他等十类。
一级文物金代瓠种器在我国是唯一珍品。对我国古代农业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石雕女神像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考古界称为史前“维纳斯”对研究造型艺术及意识形态和原始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不仅具有考古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山戎青铜器,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揭示了二千年前古山戎族文化之迷。
辽代雕塑刻花马蹬壶、风首执壶、金代铜镜在我国历史考古中是十分罕见的。
滦平县自建馆以来,举办过多次展览,如《滦平县历史文物展》、《出土文物展》、《山戎族文物展》、《长城文物图片展》、《满族文史展》、《工业、农业展》、《改革开放成就展》、《承德地区摄影展》、《美术书画展》、《抗日战争图片展》,1994-1999年《清代木兰秋狝秘史展》在承德、广东等地展出,这些展览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使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发生变化,对博物馆工作的职能更进一步了解,建馆以来参观人数达40余万人次。
博物馆现有展厅为二层仿古建筑,一层举办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二层为固定展览,为《滦平历史文物陈列》内容分七个部分,即:"序幕厅""原始社会时期的滦平"、"夏--战国时期的滦平"、"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滦平"、"宋元时期的滦平"、"明清时期的滦平"、"明代长城文物"展出文物标本八百余件。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我馆建立了200多处古文化遗址档案,对馆藏文物进行了研究,完善帐目建藏品的档案,文物卡等工作,对残缺文物进行了修复、保护、处理等工作;在专业研究中积累大量的资料,撰写40余篇业务文章和论文。其中20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有一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成果三等奖;另两篇获河北省博物馆嘉作奖,承德历史学会二等奖,出了《金山岭长城》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