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泉子的故事
东关有个磨面房,是当年人们碾米磨面的地方.当年磨面的后生就是海泉子.大名不知道,反正人们都叫他海泉子.是一个很和善的后生,不论对谁,都很和气,而且极为聪明.一个人在磨面房,管机器,维修机器,没有他不会的.而且还会当时很少人会的手艺,使用电烙铁(锡焊).经常看见人们抱着自己的收音机找他去修.
现在人们很少去磨面房了,当年生产队分给每家都是谷子,黍子和玉米棒子.每个村都有一个磨面房.虽说叫磨面房,但是也碾米.当然不是石碾,而是当时被称为小钢磨的电动碾米机.磨面比较简单,磨面机出口是一个大口袋(过滤袋),把玉米从上边倒进去,磨碎的面就被吹到了大口袋,磨完后,再倒进你自己带来的口袋,然后背着回家.窝窝头,搅拿糕...然后就变成了大粪...
碾米比较麻烦,因为米和糠需要分开.米到了口袋,米糠就被吹到了一间小房.碾完以后,再扫到你自己带来的口袋.米可以作小米干饭(也就是蔚县人早晨吃的粥,不是稀粥).米糠可以喂鸡喂猪.
黍子比较麻烦,一般是要先去皮(和碾米一样),然后磨面.这就是黄米面.如果不去皮,直接磨成面,做成糕后黍子皮有点划嗓子,不大好吃.这就是外地人所说的"毛糕".当年粮食不足,好多人都这样吃.拿到现在,这就是上档次"全谷物"高档健康食品,可见此一时彼一时.小麦也是这样,如果不去麦糠,直接磨成面就是"黑白面".做成馒头也不错,毕竟比窝窝头好吃多了.
海泉子日复一日的为东关的人们碾米磨面.但是过了几年就不见了,后来听大人说死了,是肺病.是不是和每天吸入大量的粉尘有关?还是得了当时不能治疗的肺结核?就不知道了.很好的一个后生,从来都是面带微笑,无论是对着大人,还是街上耍泥巴的孩子.好像因为有病,一直也没有用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