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像①----勾鼻小丑炒上天
随着近年来岩栖类马湖慈鲷的火热,原本被嗤之以鼻马湖岩栖一跃成为三湖大类中最受追捧的一类。而火中之最的就是勾鼻小丑类。一条野生母小丑能够开出千元天价。说实话我是不明白为什么?是勾鼻小丑特别好看?是勾鼻小丑行为特别?还是因为勾鼻小丑被炒热了,想着繁殖了,能赚一笔?
勾鼻小丑没有斑马类绚丽的栋线,也没有小岩鲷类多变的色彩。甚至你在自己是水族箱里,你都观察不到勾鼻蝴蝶属的这个鼻子的作用。因为那鼻子是为了啃长藻节省体力的杠杆支点。
至于繁殖,我讲个中国的经济现象。中国有一个生猪指数,这个指数总是周期性上升下降。一般伴随着肉价的涨跌,肉价涨了,猪农加大投入,生猪存栏数猛增,然后因为猪肉供应量增加,肉价下跌,猪农亏本,缩减生猪存栏数,肉价再次上涨,进入下一个循环。除了大型企业以外,小规模的猪农往往是踏不准这个节奏而亏钱的。我讲这个现象,鱼友自己体会一下本质吧。
更有甚者,玩勾鼻小丑还能玩出一条鄙视链来,玩卡塔乐的最牛,看不上MBJ的,MBJ看不上其他地域的。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
怪像二----乱纹不招人待见
几年前我玩岩栖的阶段,从不介意乱纹的问题,因为乱纹是天然产生的,客观存在的,对我来说,一条状态爆棚的鱼远比乱不乱纹来说重要的多。如果同一品种的两条鱼供我选择,我只会挑状态好的那条。因为发色不发色,远比纹路上细微的差异重要的多。
怪像三----岩栖火热/中马冷清
若干年前,岩栖被誉为杂鲷。那时候是在鄙视链的底部的。随着岩栖的火热,这下热到中小马没有人玩了。中国人的一窝蜂习惯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什么热追什么,有点自己的想法可以不?三湖那么大,有很多玩法,干嘛都盯着岩栖不放?为此我会写一系列的文章,专门介绍三湖的玩法。
怪像四---马湖火热/坦湖冷清
以前的论坛时代,坦湖是绝对的主宰,也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现在的坦湖没落到极致。以至于赞比亚野生订单被GT线放弃,阿杜线基本放弃坦湖。若是德系订单再完蛋,坦湖爱好者就没得玩咯。
深挖一下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乍看起来,马湖颜色艳丽,坦湖颜色素雅。新手往往会被马湖鱼类似海水鱼的颜色所吸引。其实深玩下去,资深鱼友在坦湖的比较多。因为坦湖鱼的行为远比马湖鱼有意思。有进口商问我,为啥坦湖鱼进口了以后,一下子就卖光了,然后这些鱼就消失了,不见了。不像马湖鱼进口以后会在各个论坛,微信群里看到这些鱼的踪迹。我回答说:因为这些鱼都是被真正的资深鱼友买走了,他们太会去展示炫耀自己的鱼。他们只会暗暗窃喜买到了一条罕见品种的鱼。
2.马湖鱼容易死!你没有看错,因为马湖鱼容易死,因为容易死,才有动力买鱼阿,鱼商才要进口啊。特别是野生鱼,马拉维膨胀病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不断的死鱼,不断的买鱼,才会刺激鱼商不断的进货以及开发新品种啊。相比之下,坦湖鱼实在是太好养了。除了蝴蝶,蝴蝶类似马湖鱼的死亡率,造就了蝴蝶成为坦湖鱼最大的进口品种。说实话,我在玩马湖的时候,累啊,不停的治病,进鱼。玩野生马湖,只要你进鱼,就会出问题,感觉不是我在玩鱼,是鱼在玩我。而现在玩坦湖,每天可以安心坐在鱼缸面前观赏的感觉真好。
怪像五----野生火热/人工冷清
这又是一个鄙视链,什么都要追求野生鱼。有野生不要德系,有德系不要人工。但是在我佩服的高手里,有几位就是玩人工鱼的。
野生鱼,特别是马湖鱼,玩死的概率是很高的,包括很多你眼中的大神。死鱼-进鱼-治病-死鱼。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不知道是鱼玩你,还是你玩鱼。为了野生鱼所谓的体型差异而趋之若鹜。甚至片面的认为野生鱼就是瘦的,鱼商进口的胖鱼,就质疑鱼商混了人工鱼。其实湖里的野生鱼多数都是很胖的,为什么会有野生鱼瘦的印象?其实是因为采集,运输,暂存,再运输的过程中,鱼商是不会喂食的,如果运输时间长,进口的野生鱼会很瘦。如果运输时间短,就会比较胖。
而养鱼养性,想要省心一点,多点时间去观赏鱼,而非糟心的治疗鱼,高品质人工鱼是非常好的选择,1828的人工鱼替代计划已经介绍了不少优秀的鱼商。他们提供的人工鱼品质已经非常高。有些鱼在体型上也不输于野生鱼了。
今天就随手写这么多了,怪像这个问题,可以写很久。光吐槽其实没啥大用,吐槽完了,我会写文章用自己的方法去引导大家玩的好,玩的精,玩的有特色!从而推动我们这个圈子健康发展。
随着近年来岩栖类马湖慈鲷的火热,原本被嗤之以鼻马湖岩栖一跃成为三湖大类中最受追捧的一类。而火中之最的就是勾鼻小丑类。一条野生母小丑能够开出千元天价。说实话我是不明白为什么?是勾鼻小丑特别好看?是勾鼻小丑行为特别?还是因为勾鼻小丑被炒热了,想着繁殖了,能赚一笔?
勾鼻小丑没有斑马类绚丽的栋线,也没有小岩鲷类多变的色彩。甚至你在自己是水族箱里,你都观察不到勾鼻蝴蝶属的这个鼻子的作用。因为那鼻子是为了啃长藻节省体力的杠杆支点。
至于繁殖,我讲个中国的经济现象。中国有一个生猪指数,这个指数总是周期性上升下降。一般伴随着肉价的涨跌,肉价涨了,猪农加大投入,生猪存栏数猛增,然后因为猪肉供应量增加,肉价下跌,猪农亏本,缩减生猪存栏数,肉价再次上涨,进入下一个循环。除了大型企业以外,小规模的猪农往往是踏不准这个节奏而亏钱的。我讲这个现象,鱼友自己体会一下本质吧。
更有甚者,玩勾鼻小丑还能玩出一条鄙视链来,玩卡塔乐的最牛,看不上MBJ的,MBJ看不上其他地域的。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
怪像二----乱纹不招人待见
几年前我玩岩栖的阶段,从不介意乱纹的问题,因为乱纹是天然产生的,客观存在的,对我来说,一条状态爆棚的鱼远比乱不乱纹来说重要的多。如果同一品种的两条鱼供我选择,我只会挑状态好的那条。因为发色不发色,远比纹路上细微的差异重要的多。
怪像三----岩栖火热/中马冷清
若干年前,岩栖被誉为杂鲷。那时候是在鄙视链的底部的。随着岩栖的火热,这下热到中小马没有人玩了。中国人的一窝蜂习惯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什么热追什么,有点自己的想法可以不?三湖那么大,有很多玩法,干嘛都盯着岩栖不放?为此我会写一系列的文章,专门介绍三湖的玩法。
怪像四---马湖火热/坦湖冷清
以前的论坛时代,坦湖是绝对的主宰,也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现在的坦湖没落到极致。以至于赞比亚野生订单被GT线放弃,阿杜线基本放弃坦湖。若是德系订单再完蛋,坦湖爱好者就没得玩咯。
深挖一下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乍看起来,马湖颜色艳丽,坦湖颜色素雅。新手往往会被马湖鱼类似海水鱼的颜色所吸引。其实深玩下去,资深鱼友在坦湖的比较多。因为坦湖鱼的行为远比马湖鱼有意思。有进口商问我,为啥坦湖鱼进口了以后,一下子就卖光了,然后这些鱼就消失了,不见了。不像马湖鱼进口以后会在各个论坛,微信群里看到这些鱼的踪迹。我回答说:因为这些鱼都是被真正的资深鱼友买走了,他们太会去展示炫耀自己的鱼。他们只会暗暗窃喜买到了一条罕见品种的鱼。
2.马湖鱼容易死!你没有看错,因为马湖鱼容易死,因为容易死,才有动力买鱼阿,鱼商才要进口啊。特别是野生鱼,马拉维膨胀病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不断的死鱼,不断的买鱼,才会刺激鱼商不断的进货以及开发新品种啊。相比之下,坦湖鱼实在是太好养了。除了蝴蝶,蝴蝶类似马湖鱼的死亡率,造就了蝴蝶成为坦湖鱼最大的进口品种。说实话,我在玩马湖的时候,累啊,不停的治病,进鱼。玩野生马湖,只要你进鱼,就会出问题,感觉不是我在玩鱼,是鱼在玩我。而现在玩坦湖,每天可以安心坐在鱼缸面前观赏的感觉真好。
怪像五----野生火热/人工冷清
这又是一个鄙视链,什么都要追求野生鱼。有野生不要德系,有德系不要人工。但是在我佩服的高手里,有几位就是玩人工鱼的。
野生鱼,特别是马湖鱼,玩死的概率是很高的,包括很多你眼中的大神。死鱼-进鱼-治病-死鱼。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不知道是鱼玩你,还是你玩鱼。为了野生鱼所谓的体型差异而趋之若鹜。甚至片面的认为野生鱼就是瘦的,鱼商进口的胖鱼,就质疑鱼商混了人工鱼。其实湖里的野生鱼多数都是很胖的,为什么会有野生鱼瘦的印象?其实是因为采集,运输,暂存,再运输的过程中,鱼商是不会喂食的,如果运输时间长,进口的野生鱼会很瘦。如果运输时间短,就会比较胖。
而养鱼养性,想要省心一点,多点时间去观赏鱼,而非糟心的治疗鱼,高品质人工鱼是非常好的选择,1828的人工鱼替代计划已经介绍了不少优秀的鱼商。他们提供的人工鱼品质已经非常高。有些鱼在体型上也不输于野生鱼了。
今天就随手写这么多了,怪像这个问题,可以写很久。光吐槽其实没啥大用,吐槽完了,我会写文章用自己的方法去引导大家玩的好,玩的精,玩的有特色!从而推动我们这个圈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