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吧 关注:182,367贴子:1,201,134

难道拍个身筒就叫“全手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我处处显露属于壶的本色之美。壶却时时显现属于人的涵养之身。茶文化孕育壶文化,它将融合所有爱茶人玩壶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5-05 16:59回复
    。难道拍个身筒就可以叫“全手工”吗?有些话一直忍着不想多说的,现在业内上到大师,下到“民工”,盛传“全手工”之说,网上玩壶的更是人云亦云,行外的媒体也是众口一词,其实我是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说法是带有一定的忽悠性和地方保护性质的,业内的小秘密罢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5-05 17:00
    回复
      2025-07-25 20:40: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假如我说,现代制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全手工,也许要招来业内业外很多骂名,但这却是事实,难道拍个身筒就可以叫“全手工”吗?用一把光素器做例子,起身筒的过程起码运用了6种工具,曰:泥搭只、转盘、矩车、尺子、刀、拍子、(泥凳咱就不算工具了),而拍好一个身筒仅是“初具规模”,需要再用其它工具整形、准形、最常规的就是用篦子篦身筒。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5-05 17:01
      回复
        篦子通常是用竹做的,取一节大竹段剖开,按照不同的弧度取用(详细制作过程我就不细表了),一个身筒的不同部位有时需要制作多个不同弧度的篦子,篦好身筒整好形只是制壶过程中初级阶段,或饱满、或挺拔、或转折、或流畅,这些都需要艺人的眼到手到,(嘴、把等附件的制作就不细说了),各人有各人的做法,有些创新手法更是鲜为人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5-05 17:01
        回复
          。传说中的“模只”不是天生就有,这是一种设计,(这里只谈高手的设计),模子又有内模和外模之分,身筒准形的可称内模,叫荡身筒,篦子类的就属于外模,叫篦身筒,任何手法都离不开拍身筒和篦身筒的,做盖的盖圈,盔头等都属于模子。圆的盖钮目前几乎没有用“捏”的,大多是用“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5-05 17:02
          回复
            不管用何种手法,要制成一把好壶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制壶的难度不是在做工上,而是在设计审样上,乡下做低档壶的做了30多年还是低档壶,有悟性又有艺术功底的,几年就能出好活,形韵的美才是评判一把壶的好坏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所有的一切好壶的要素和制作工艺手法,都是为形韵服务的,这就是艺术。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5-05 17:03
            回复
              。所以,我认为哪怕是全用手做一件粗陶,也要回到原始社会了,更不要说是紫砂壶这样的精细活。现代制壶对于工艺严密精细是越来越苛求,这也必然导致工艺手法的进步,做工越好的壶,使用的辅助工具就越多,顾景洲大师最倡导的就是要做好壶,首先要制作好趁手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顾老考量学生的制壶功底,往往会先让弟子制作好工具,不会制作工具的壶艺人,决不会做出好壶!难道拍个身筒就可以叫“全手工”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5-05 17:03
              回复
                世界各地的民间手工艺也许只有宜兴制壶才用一个自欺欺人的“全手工”称谓,我研究过的明清紫砂史料,好像没看到过全手工制作的名称,假如看到一本古书上写道,某某壶,明代时大彬全手工制,某某壶,清代杨彭年全手工制,那就是让人喷饭的笑话了,而这类笑话目前正随处发生着,让人津津乐道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5-05 17:04
                回复
                  2025-07-25 20:34: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手工活就是手工活,何必要冠以“全”字,甚至“纯”字呢?这不是忽悠是什么?很多人还甘愿被忽悠,有些钻在钱眼里的艺人(称商人也许更合适)和一些壶商乘势抬高壶价,说自己的是“全手工”,别人的是“半手工”,最终买单的还是壶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5-05 17:04
                  回复
                    近几年还冒出了很多网络“教师爷”,网络“吹鼓手”,倡导所谓“以壶养壶”的理念。而半手工的说法更是无理了,一半是手做一半是机器做?所以,我站内介绍是称为传统手工,老法、新法都只能称为手工,而不能称一个全字。制壶重在泥质、架子、法度,玩壶重在审美、韵味,功用,不是去看如何制作的过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5-05 17:05
                    收起回复
                      垃圾的壶品不管怎么做都是垃圾的,好壶品不管怎么做都是好壶品,这些是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很多独门的手法技巧说出来就不神秘。玩壶,不需要太多的杂念,如扁翁先生所铭:“一半清醒一半醉,一日清闲一日仙”!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5-05 17:06
                      回复
                        有气韵的壶价格不会便宜。普通玩家怎么会去考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5-05 18:31
                        收起回复
                          次贴不错👍👍☕️☕️辛苦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5-05 20:43
                          回复
                            好贴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5-05 20:57
                            回复
                              2025-07-25 20:28: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上去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5-05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