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吧 关注:496,198贴子:7,341,675
  • 30回复贴,共1
许多朋友有底滤的成品缸,但过滤却惨不忍睹。这一点很奇怪,因为按照道理来讲,底滤仍然是目前最强大的过滤方式,尽管现在流行滴滤盒,流行干湿分离,甚至连同程底滤都有开始流行的趋势,可负责任的讲,目前集美观、效率、便洁于一体的最强大过滤方式仍然还是底滤。
底滤之所以强大,主要原因是它拥有更大的储备空间,一个500L的成品鱼缸底滤,可以做到有300L的底箱,这种空间的强大是滴滤难以抗衡的。但为什么对于许多朋友而言,滴滤却看似比滴滤更有效果呢?
我觉得,最简单来讲,是底滤的优势根本没有被发挥出来。
1、首先是泵没有选择好。
许多成品缸发过来,泵配的并没有到位。商家通常不会为玩家配质量更好的进口泵,而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溢水的发生也不会为玩家们配备功率太强的泵。我们知道,一个泵,最好能够在每小时将浴缸过滤10遍,这样的流量是目前为止比较有公信力的说法。
而事实上,许多国产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一定的衰减,并且国内的水泵功率虚标也很严重。一个40W的水泵,通常表明最大流量2500L,但实际可能连2000都达不到。此时再加上泵质量的不确定性,就导致很多人的泵动力越来越不够,过滤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无力。
而许多玩家,在现在水泵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对数字有所了解,并没有更深入的想过种种问题。须知,一个鱼缸的过滤,泵是源头,任你的滤材再多再好,如果泵循环不到位也是徒劳。
有的玩家认为,泵太过强烈,会有扰流的危险,会对鱼有损害。但恕我直言,在一个鱼缸中,有各种办法避免扰水扰鱼的问题,像做造景缓流、像调整进水口角度等等。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独泵虚弱无力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如果你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循环问题,那也就不要谈什么过滤不过滤了。


1楼2019-05-11 00:05回复
    第二点,是滤材的摆放问题。
    滴滤的强大是因为有巨大的底槽空间。越大的成品底滤缸,底槽空间越大。我之前说,它之所以比滴滤更强大,原因也是如此。以滤材的容积来讲,一个底滤缸的滤材可以轻松做到普通三层滴滤盒的一倍以上。
    然而从效率上,我们惊奇的发现,许多人的底滤甚至不如滴滤盒。这是什么原因?
    是滤材没舍得花钱?是滤材买的不好?
    我觉得是滤材的摆放不合理。
    以三槽的底滤槽为例。通常,第一槽为滤棉,第二槽为滤材,第三槽为泵。许多底滤盒上都清晰的标明了摆放顺序。
    然而实际上,滤材的摆放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随着一定的时间段来调整。
    首先,第一槽滤棉部分,传统的拜访是三层过滤滤棉,粗、中、细,底部空出防止溢流。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朋友的鱼缸的这个槽中,用来防止堵水溢流的塑料架经常被玩家们闲置,似乎闲它占地方。
    它空出来是为了防止堵水溢流的,但更关键的一点是,细绵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就直接被放到了缸底了,那它本身的过滤效果就少了一个面,而从一层平面的过滤网变成了一摊蓄积污垢的烂布,许多污垢还没有来得及被过滤就被水直接冲走了。
    理论上,在过滤棉这,底滤同样可以完成干湿分离,甚至可以做得更优秀。我们只需要把第一槽垫得足够高,就可以达到滴滤合的效果。可许多人不只没有这样想过,甚至反其道而行,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2楼2019-05-11 00:19
    回复
      2025-07-21 09:22:47
      广告
      再一个就是滤棉的摆放厚度问题。我前面提到过,底滤滤材的摆放应该随着不同阶段而调整。
      在第一阶段,也即是新缸开始,刚入鱼的阶段。鉴于底滤缸大部分为成品缸,以裸缸养大中型鱼为主,所以我们就以裸缸先为讨论。
      在这一阶段,硝化菌刚刚建立,并不强大,所以过滤出来的污垢主要以鱼的粪便和残饵为主,这些东西在前期阶段都是颗粒性质的,并且水中还可能残于一些原本的水垢。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用实用的三层滤棉,粗、中、细,主要是为了加强物理过滤能力。
      但度过了这一阶段,水质开始稳定下来,并且随着定期换水的进行,水质已经能够保持在一个足够清澈的程度。这一阶段来讲,鱼已经稳定,硝化菌建立已经完成,而下一步的工作我们是为了让硝化菌更加的强大起来,所以到了这时,我们应该可以逐步降低物理过滤效果。
      即,我们可以开始减少滤棉的层数。比如由原先的小层滤棉,降为两层,保留中、细型号的滤棉。
      那么滤棉槽里,就可以容出一部分的空间填充细菌屋。
      随着时间的积累,当硝化已经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再减少一层滤棉,只保留最细一层滤棉。填充更多的滤材。
      许多朋友可能会问,这样做,物理过滤能到位?
      我的回答是,当然到位了。但前提还是有的。首先,你的硝化一定要非常的强大,强大到鱼粪和残饵的分解达到绝大部分的程度,缸内粪便即便不手动清除,也能在一夜之间消散无形,过滤棉上并无太多可见的大颗粒。第二,底槽内和鱼缸内的水保持同一清澈度。第三,过滤棉要经常性的换洗。
      也就是说,减少过滤棉并没有给你的养鱼生涯提供便利,反倒增添了你劳动的次数。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最大程度的增加了滤材数量,又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滤棉的功效。如果你天生是个懒人,那你最好不要试这种方法。


      3楼2019-05-11 00:32
      回复
        再说说第二槽,滤材的放置。
        原则上,我们当然是以越多越好。可实际上,多不等于好。滴滤在滤材的利用率要优于地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干湿分离,水中的溶氧又比较多,所以能够更高效的培育细菌。
        而滤材一直在水下,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完成这个工作。
        但我们可以人为的为细菌培育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在溶养方面,我们是可以在滤材槽中加一个氧泵的,这样做其实并不废力,也并不多花费太多钱。我们可以加一个氧泵,加一个细化盘,这样做能够大大提高水的溶氧度,也有利于细菌的培育。而从这方面入手,在滤材的选择上,我们也有了更大的调整空间。比如传统的细菌屋,或许毛孔不够多,不容易溶氧,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更多孔的滤材。
        不过还要提到一个重要的菌种——厌氧菌种。由于鱼缸内的亚硝酸盐主要是有厌氧菌种分解的,所以说,比起硝化细菌来,厌氧菌的存在其实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们之所以强调滤棉槽要尽量的多占有空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这些厌氧细菌。所以滤棉槽最好用黑胶布包裹。这样做,也使得第二滤材槽内的打氧可以正常进行,因为如果厌养菌培育在后面,那结果就很尴尬了,出来一批死一批,也别扯什么培育不培育了。
        理论上,厌氧菌的培育和分解都在第一滤棉槽内进行,所以滤棉槽真的应该足够大。但很可惜,目前几乎所有的成品缸,滤棉槽都小的可怜。


        4楼2019-05-11 00:52
        回复
          最后是水泵槽的问题。
          有很多人愿意在水泵槽里放置滤材,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增加滤材量。但可惜,我认为这样做是错的。
          水泵的吸力非常大,在水泵槽放滤材,没等细菌着床,水就已经被吸上去了,基本最后能够培育出一些硝化菌类,数量也是不多的。而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是怎样的滤材,都是容易藏污纳垢的,像许多人放陶瓷环在里面,没多久就会发现上面挂了一层的污垢。其实我们讲,无论再怎么强大的滤棉层、细菌屋、都一定不能百分百的过滤污垢,一定会有杂质到水泵那里。在这个环节上,如果水泵周围如果没有滤材,水中的杂质可以被一环一环的过滤掉,但有了滤材,就留住了。这样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知道更有意义的是什么吗?是下一个步骤。水泵的水上去,出水口是可以改造的。
          成品缸的出水口设置的非常合理,可惜不能达到最大效果。但滴滤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可以选择出水口接雨淋管。上面拉筋底部接滤棉槽。效果上这种物理过滤更强大。
          不过说句实话,这一部分是我单方面的想法而已,没具体实施过。麻烦确实是麻烦,可如果订制鱼缸的话……
          话说到这,有时候,探讨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有动手能力强的老兄,不妨试一试。


          5楼2019-05-11 01:07
          收起回复
            同程底滤不是早就过气了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5-11 01:36
            收起回复
              楼主是原创吗?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5-11 08:42
              收起回复
                说到底还是饲养密度和喂食频率的关系 底滤感觉还是目前最好的过滤的方式 主要缺点就是空间大 成本高 所以成品小缸一般都是上滤
                目前个人觉得底滤问题并不大 大的是人的饲养技巧和相关知识,合适的饲养密度和喂食频率的关键
                不管你过来再大 水泵再猛 给你1米5的缸扔头死猪进去 不依然要臭死


                IP属地:广东8楼2019-05-11 15:32
                收起回复
                  2025-07-21 09:16:47
                  广告
                  写的不错,但是有几个地方有错误啊!硝化细菌不分解鱼屎,鱼食靠其他的异养型细菌分解,分解的氨是亚硝化细菌的原料,生成亚硝酸盐(有毒),硝化细菌再把亚硝酸盐变成硝酸盐(无毒),通过换水稀释硝酸盐;第二个问题,厌氧菌,厌氧厌氧,和遮光有啥关系?厌氧菌需要低氧环境才能生存,底滤这点地方怎么培养厌氧菌?海缸的厚沙系统是可以培养厌氧菌的,草缸的厚泥里面也可以培养厌氧菌,但是底滤这里,滤材透水性那么好,水流那么急,不可能有厌氧菌的存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12 02:21
                  收起回复
                    选泵时是否需要把底滤的水容积算在内呢?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5-12 04:17
                    收起回复
                      底滤说白了优势就是增大水体面积,无管件外露美观,然后滤棉方便清洗可以无限大密度养鱼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3-15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