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家 寻家启事 1959年清明节后十天,我和弟弟由婶婶带着前往哈尔滨姐姐家,在途中,我在青县站下车去厕所大便,二分钟后候车启动,因我太小无法上车,下午14:39丢失在河北省青县火车站,与母亲失散。当时车次为,青岛开往通化的火车,在青岛开车时间为23:40(59年列车时刻表时间)我原姓孙,乳名叫小三,弟弟叫小四。跟母亲叫婶婶,当时走失时为7虚岁,家住小沟店,舅舅家住在店子村。青县公安局信息在63年有我的两位表哥来青县寻找过我。 其他资料: 家庭成员的记忆;记得记事起父亲就去世了,父亲是1958年去世的,记得当时叫父亲叫叔,父亲去世的时候,烧的烧纸里面有饺子,烧过之后的饺子拿出来给我和弟弟吃,说是吃了长命百岁,母亲带着自己和弟弟艰苦度日,记得自己姓孙,小名小三,弟弟叫小四。没有爷爷奶奶。村里人喊母亲都是喊孙氏,喊别人家的媳妇也是喊男人的姓后面加一个氏,男人姓王就叫王氏,男人姓张就叫张氏。自己喊母亲喊婶婶。喊家前面挨着一家一个女的也喊婶婶(不知是亲叔伯家的还是远房的)。记得自己家里住的地方小地名叫小沟店。2 亲戚朋友;记得在店子村姥姥家有两个舅舅,大舅没结婚,二舅结婚了,喊舅妈喊妗子。当时舅舅没有生儿子,只有闺女,没有姥姥姥爷。舅舅家养了两头黄牛。家里小沟到姥姥家店子,要走两个小时左右,大约10里路。还记得有个姑姑,姑姑家有两个儿子。3 家里的房子;是青砖做墙体,屋顶是三角型的,屋顶铺的黑色瓦片,家有围墙,围墙是用高粱黍杆夹的,围墙有大门,也叫门楼。记得门楼是用山角木头支的。4 饮食习惯;做饭用树叶子牛粪点燃了煮饭,灶头在炕头,炕是通铺,长枕头。烧火的时候,炕就热了。平时就是吃红高粱饽饽,麦收的一两天吃过面煎饼,过春节的时候吃过白萝卜馅的饺子。那个时候很少吃到肉的。时常母亲让在家带弟弟,然后把孩子反锁在家,出去讨饭去,回来给兄弟两吃。5 饮用水;村里有一口井,时常看见母亲提着水桶去井边提水。6 气候;感觉家里不是很冷,至少没有现在河北青县冷,记得家是在平原地区,没有山。7 家里房子的格局;三间房子是通着的,没有间墙隔开。围着锅台吃饭,睡觉是踏通腿睡觉。8 照明;家里当时没有电灯,是用煤油灯(或者是豆油)照明。9 记忆清晰的几个物件;记得舅舅卖辣椒称重量的称很特别,下面没有称盘或者簸箕,只有两个称钩,而且其中一个秤钩还带着尾巴,尾巴是铁做的。10 儿时村里面的记忆;姥姥家村那边有两个湖,两个湖一个大,看不到边,一个小(相当于坑),两个湖都在村的南边,进村的地方有条河,有鱼没有见过船,11 由于家里实在无法维持两个孩子的温饱问题,母亲带着户口自己和弟弟,准备到哈尔滨投奔一个亲戚家。清明节后一天走了两天路,到了一个小火车站,上火车的时候看见还有很多空位(感觉应该是才从始发站出来不久),自己还找了一个临窗的座位。上火车的时间大约是晚上11-12点,在第二天下午大约3点左右到达了河北青县,火车每一个站都停。自己在火车停下来的当口,下火车方便,火车启动了,由于人小没力气,没能挤上去。就这样与母亲弟弟从此天各一方12 长大的自己找到了50年代的火车时刻表,查询了一下,路过青县的火车有两趟,一趟从徐州出发,一趟从青岛出发,(徐州路过青县的火车中午12;30停青县火车站,青岛路过青县的火车在下午4点30分停靠青县火车站,)自己感觉当时下车方便的时候应该是下午3点左右(由于当时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很准确,也可能不准)。也去青县公安局查询了一下,在1963年,有两个年轻人自称是寻亲者表哥的男孩来找过他(应该是姑姑家的两个儿子),接待两位表哥的是一位叫王世信的警察,但是王世信对此事封口不言,后来王世信退休,就联系不上了。13,当时是清明节前后,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从姥姥家出发,记得当时母亲手里有一个信封,上面有表姐家地址:听大人们念叨黑龙江哈尔滨,就记下了我们要投奔哈尔滨表姐家,记得当时是迎着太阳出发的,走的都是小路,车辆,人畜混合车等都不能通过的小路,母亲背着面煎饼,是干的,用热水泡着吃,走了一天,到了姑姑家,姑姑家我两个表哥,两个表哥当时约20-30岁,两个表哥都不是农民,有工作单位的,两个表哥陪着朱先生和弟弟婶婶去了火车站,到了火车站的时候,大概是下半夜,朱先生透过月光看见了铺在铁轨上的石头子,因为是平原的,没见过石头子,感觉很新奇。 后来被现在的养父母家领养了,虽说也衣食无忧,可是越是岁月流逝,年纪越来越大,那份思家的情愫越来越浓,前前后后去过青岛,临汾,临沂 ,莱芜 ,邢台, 江苏, 连云港赣榆县,一共往返30余次,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出发,失望而归。家在哪里!根在哪里!亲人你们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