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吧 关注:1,173,827贴子:13,060,168

回复:【宣传贴】江海明珠,灵秀南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顶还得了啊,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9-07-15 11:15
回复
    通崇沙洲群
    通崇沙洲群泛指18世纪以后通州及崇明县境在长江口的诸多沙洲。其位置约在今海门、启东两市的南半部。
    宋初海门县是长江口北岸的一个大县,起初有户口120里(明代一里有110户),三乡一镇。宋元以来,海门县沿江地带多次发生水灾,县城屡遭江潮巨涛冲击而多次被迫迁移。从元至正到清康熙十一年(1672)的300多年间,海门县多次迁移县城,县境除吕四一角外,几乎没有土地了。于是,只得割借通州清干乡部分土地作为辖地,维持残局。清康熙十一年,海门县裁县为乡,并入通州。古代海门县在历史上仅存714年。长江在吞噬海门境土时,通州东部的利和、余中等盐场也被江潮侵蚀殆尽,金沙镇以东到吕四,呈一东西长、南北狭的半岛,凸入海中,蓼角嘴北移到了吕四以东。
    清代,通州东南、崇明岛以北的长江北支水道中,出现了数十个沙洲,这片水域原为海门旧县范围。新沙出水,通州、崇明县两地以及江南的农民纷纷登陆,进行围垦。新沙变良田,吸引了大批垦民登沙围垦。由垦民争地而引起的纠纷不断,于是江苏巡抚报请清廷设立海门厅,归江苏省管辖以平息争沙纠纷。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通州、崇明两地划天补、南安、裙带、藤盘、日照、复兴、半洋、大安等40个沙洲建立海门直隶厅,这个海门厅就是现在海门市的前身。
    海门设厅后,东南海口附近又涨出了一些沙洲。这些沙洲接近崇明县,多由崇明人移民开垦,归崇明县管辖,一般称为“崇明外沙”,其中最早出现的是惠安沙。乾隆中叶以后,惠安沙四周又有新沙涨出,如永丰沙、永泰沙、永兴沙、永旺沙等。海门厅诸沙洲及崇明外沙间有较宽的水道相隔,清光绪年间(1871~1908)这些沙洲终于和通州陆地连成一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崇明外沙中的惠安沙、连升沙、杨家沙等沙洲逐渐同大陆相连。1928年,在崇明外沙设立启东县,南通的境域大体形成。


    35楼2019-07-15 11:16
    回复
      2025-07-09 06:28:00
      广告
      1)南通地区最初是长江口一带海域中的若干沙洲和浅丘,其绝大部分地区是在历史时期内以这些沙洲和浅丘为依托逐渐成陆的,是长江冲积的结果。海安县一带成陆最早,当是武木冰期海平面上升的产物,距今5 0 0 0~6 0 0 0年。如皋西北部在汉初已经成陆。如东县于汉代原是沙洲,六朝时与大陆涨接。南通市和南通县一带于六朝时也是沙洲,唐末与大陆相连。南通东部地区曾经历过涨坍的剧烈变化。宋代海门县已不存在,现在的启东、海门是近3 0 0年来江中沙洲重涨的产物,启海平原是本地区最年轻的土地之一。江口地壳缓慢上升也对本地区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成陆有先后,海拔高度也略有差异,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微倾斜地势。
      2)南通地区的成陆存在一定的规律。海安、如皋西北部成陆较早,其余部分是在汉代以来自西北逐渐向东南,由沙洲涨接大陆、长江泓道淤积而形成的。如东、南通、海门与启东都是这样成陆的。海门、启东以及南通三余一带由于泥沙淤积,人类从事围垦,促成其成陆。长江口北岸沙洲的形成与涨接,受地球自转与来自东北方向的合成风的影响,也与长江主流逐渐偏向东南有很大关系。
      3)公元7世纪和15世纪地球两度气温转暖,海面上升,对本地区有巨大影响。7世纪的一次,曾使长江江口北岸江海岸线后退,这一带于六朝时期增设的县被裁废。15世纪的一次,导致建立于五代后周的海门县大片土地陆沉。历史的教训可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以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4)靖江、沙洲(今张家港市)两县的涨起对本地区西部有很大影响。长江江流在这一带南北摆动剧烈,靖江县与沙洲县的涨出又把江流逼向北岸,冲蚀南通西部江岸,引起如皋南境的大坍塌,一座原在北岸的段山移往南岸。护堤防坍成为如皋沿江一带多年来的重要任务。
      5)由于江海泥沙继续沉积,本地区仍在继续向东发展。如果任凭泥沙沉积,则崇明岛有向北涨连的趋势;如果不作有效的治理,今后几十年内可能连接长江口北陆岸,长江口崇明以北泓道亦将成陆,第二个马蹄形海湾又将出现。三余海积平原和启海平原的成陆都与人工围垦有关。


      36楼2019-07-15 11:18
      回复
        今天的南通和近代第一城的称号还是不相匹配,还得一起努力奋斗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9-07-15 11:20
        收起回复
          南通地区复杂的方言
          大约从公元4世纪起,在长江口黄海上相继出现了扶海洲、胡逗洲(壶豆洲)、南布洲、布洲、东洲等较大的沙洲。其中扶海洲约在南北朝后期即与江北大陆涨接,这就是今天的如东 县地。胡逗洲(壶豆洲)即是今天的南通市市区、郊区及通州市西部地;南布洲约当今通州市 金沙镇以东至三余镇五甲苴(jiē) 一带;布洲则约当今启东市北部吕四港镇迤南一带;东洲 在布洲以南,其地已坍没,约当今海门市东南部和启东市西南部。根据文献记载,六朝梁元 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时,壶豆洲上即有流人煮盐为业。所谓流人,大抵指流放人犯。这些沙洲,隋时属海陵;唐初为盐亭场,属扬州广陵郡。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设置盐官,属扬州海陵县,隶淮南道。因此,初期的流人可能来自扬州属地,洲上的方言当为古江淮话无疑。
          到了公元8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始在狼山驻军,狼山成为浙江西道管 辖下的一个军事据点,胡逗洲及附近岛屿也就成为浙江西道常州辖地了。唐乾符二年(公元 875年),于胡逗洲置狼山镇遏使,设防务机构,属浙西道节度使节制。由于这些岛屿改属常 州管辖,从这时起,流人便多来自江南常州,即今常州、宜兴、无锡、江阴一带了。他们带来了 古代常州一带的吴语,并与原先岛上通行的江淮方言接触、融合,形成了新的具有一定江淮话特色的吴语。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南布洲连成一片,始称静海洲,整个沙洲的范围向 东扩展到大致今海门市包场镇一带。唐末,军阀姚存据静海、东洲(东布洲)二洲,为东洲镇 ·347· 遏使。姚存卒,其子廷硅代之。唐亡,姚转向杨吴,姚廷硅任东洲静海军使,长江口上岛屿即 成了杨吴之地。大约即在此前后,静海洲与北岸砂嘴涨接。长江口上岛屿转属杨吴后,引起 了江南地区吴越国的不安。公元908年、913年和918年,吴越和吴(杨吴)两国曾4次进行 了争夺长江口岛屿的战斗,这些岛屿最终为吴所据,东洲、静海洲也就成为淮南海陵郡(治今 泰州市)管辖地了。


          38楼2019-07-15 11:21
          回复
            公元937年(吴天祚三年)南唐代吴,立静海都镇制置院,姚廷硅子彦洪 为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周师克淮南,取南唐长江以北地, 姚彦洪眼看在这儿再无立足之地,便带着家属、军士等一万多人离开静海投奔吴越去了(《十 国春秋》、《资治通鉴·后周纪》)。姚氏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军士亦多吴兴子弟,姚氏 三代统治长江口上岛屿长达半个世纪,军士和家属人数逾万,因此,古吴兴方言必定对当时 人数并不多的这些岛上的方言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吴兴与常州两地毗连,方言大体相 近,因此,岛上方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 属扬州,旋改为通州,析其地为静海、海门二县。由于静海洲与大陆涨接并改属海陵郡管辖, 静海人与江南入的交往日减,而与江北海陵,尤其是与其毗连的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 繁,同时也有大量的海陵人来往于两地之间,有的甚至定居这里。海陵,作为这一带的行政、 经济和文化中心,海陵方言自然也成了这一带的优势方言,因而对静海方言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最终导致了静海方言由吴语向江淮话的转化,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南通方言——一 种具有许多吴语特点的江淮官话。而海门岛直至公元11世纪中叶(宋庆历、皇祐间) 始与通州东南涨接,在古代交通相对闭塞的情况下,其居民与岛外来往比较少,因而方言并未发生 根本的变化,始终保持了吴语的特色。
            公元14—15世纪问,由于地球气候一度转暖,海面上升,长江主泓曾一度北移,引起了北岸的大坍削。公元1350年左右,海门县治地北迁礼安乡 (今海门市刘浩镇与万年镇交界处)。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大潮泛滥,吕四场被 淹,三万余盐丁淹死,盐灶被迫停火,国库收入减少,于是明太祖便将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 江南士民强迁至海门吕四,以补盐丁之不足。这些移民带来了江南地区的方言,使古老的海 门方言有了新的发展。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七月,海潮泛滥,溺死千余人。是年,县治地 迁余中场(今海门市四甲镇余中村)。以后连年海潮侵袭、土地坍塌,死亡人数以万计。嘉靖 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县治地不得不西迁通州金沙场(今通州市金沙镇进鲜港村), 借通州部分地与海门坍剩地,重新建县。以后又连年受灾,至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 海门县大半坍入江中,人口仅剩下2200余人,不得不裁县归并通州,成为通州的一个乡—— 海门乡(1832年改称静海乡)。


            39楼2019-07-15 11:22
            回复
              古海门县废置并入通州后,一直为通州或后来的南通县辖 地,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始析其地分属启东、海门、南通3县管辖。因此,古海门方言 一直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的影响,越往西受到的影响越大,最终导致了方言的分化:随 县治地西迁和被迫流亡至金沙场的海门人,因世代与说通州方言(南通方言)的当地人相处 交往,方言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较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以金沙镇为分布中心的金沙方 言;而居住故土的海门人,因距通州城较远,方言受通州方言(南通方言)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最终发展为今天的通东方言。17世纪末、18世纪初,江流回向南泓,长江北岸开始涨积。
              公元1706年前后,崇明人陈朝玉(1688—1761)与妻刘氏来到这里垦殖,带动了一大批崇明人迁来江北。他们披荆斩棘,辛勤垦殖,不久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划通州、崇明部分沙屿及通州与崇明间新涨沙,设海门直隶厅,人口达10483人,其中崇 明划入2958人。这些崇明人便是今天海门方言区最早的先民。以后200多年间,续有崇明 ·348· 人迁来海门,所以海门话实际就是崇明话。1928年析置启东县,海门话又有海启话或启海 话之称。海启话与崇明话差别极小,实际上是一种方言。以后随着移民。海启方言又被传播 到今通州市东北部和如东县东南部,海安县东部滨海一些地区,苏南张家港市沿江常阴沙一 带(当地称常阴沙话),甚至传播到盐城市东台、大丰、盐都、射阳、灌云、滨海等县、市沿海地 区,在那里形成零散的海启方言点或海启方言带。 这就是通东方言、金沙方言形成的大致过程以及它们与南通方言的关系。


              40楼2019-07-15 11:23
              回复
                【南通地区的美食】寻味南通(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南通美食有句口号,叫做"江鲜、海鲜、河鲜,天天有鲜;江鱼、 海鱼、河鱼,餐餐有鱼",总之,南通美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字:鲜。
                文蛤
                ,“天下第一鲜”即炒文蛤,南通人称其“跳蛼蛾”,系南通名馔。因文蛤肉富含氨基酸与琥珀酸,其味非常鲜美,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被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所赞颂。


                42楼2019-07-15 11:31
                收起回复
                  2025-07-09 06:22:00
                  广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9-07-15 11:31
                  回复
                    红莲继续,马上上精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9-07-15 11:32
                    回复
                      南通一定会延续张謇先生的精神,不辜负张四先生对南通的所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9-07-15 11:38
                      回复
                        近代第一城的短暂辉煌已经过去,历史和现实总是如此诡异,那些曾经的辉煌能够被现实遮掩得一干二净。
                        今天的南通人应该学习,或者铭记张謇的精神,他的坚韧不拔。
                        重塑近代第一城的辉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愿土通儿女共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9-07-15 11:39
                        收起回复
                          给我们如皋的火腿 肉松宣传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19-07-15 11:47
                          收起回复
                            河豚
                            关于河豚,有一句最有名的话叫做“拼死吃河豚”,一直以为这句话是日本人说的,日本人为吃一口河豚肉不顾身家性命。去了南通才知道,南通也可以品尝到鲜美的河豚肉。河豚具备“长江三鲜”的鲜明特点:食肉性、江海洄游、肉嫩味鲜是鱼中极品,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亦相当深厚。其营养丰富,保健功效独特。


                            48楼2019-07-15 11:49
                            收起回复
                              2025-07-09 06:16:00
                              广告
                              带鱼
                              启东吕四渔港是全国四大渔港之一,世界九大渔场之一,地近长江的出海口。冷、暖、咸、淡不同水系在此汇合,处于沿岸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加之渔场水浅,紧靠大陆,大、小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丰富、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鱼群十分密集。盛产的吕四带鱼,体大肥美,鳞光闪烁似银,味极鲜美。每当春节刚过,带鱼上市之际,大江南北的渔船在南通江面樯桅如林,捕捉带鱼场景蔚为壮观。南通人在正月里宴请宾朋好友,带鱼是待客的美味菜肴。


                              49楼2019-07-15 11: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