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部分:正文
第一篇:胡才人vs冯宝林
前情:每年的正月初一,是天佑一朝的天长节——皇帝的生日。天佑朝第一批秀女们忙过了天佑八年九月的册封迁宫、十月迎接皇后的等等事宜,就被告知要着手准备天长节寿礼。这一篇戏正好是主人公胡才人筹备寿礼的开端,也是之后引起雪崩的某一片雪花。
才人-胡翠微
十二月初六
[本来天越来越冷,自己就已经不怎么爱动,到梁氏事发后,更是成日窝在屋里头闷着。只有天长节礼是一早定好的,此时反倒成了疏解心烦的法子。原就央了郑司籍给自己寻来篆隶行楷各样帖书,专意从中择“寿”一字反复临摹,欲要自己绣一幅万寿图出来。整日写得万事不知,连膳食都是在书桌边上草草用过。等到九十九个寿字全部写毕要试试针时却是一万个不满意,要么是收针有个疙瘩,要么是针脚不够细密。樵青从旁看着也帮不了什么,没奈何还是出了门。将自己那几个“寿”字摆在她眼前,沉沉叹了口气]阿盈,你能不能教教我该怎么收针啊…
宝林-冯芙盈
〔梁氏降为采女一事在初四便被众人知晓,那日冯氏回宫后也想了很多。如今后更要谨慎行事,行止妥帖自然不必多提,只是在她心里,对袁皇后的敬畏之心又添了几分真切。而至于向来不甚熟络的梁氏,冯氏似乎也只余一丝淡淡的惋惜了,她更多是担心胡氏会不会因此忧虑。于是过了两日,即初六这一天胡才人来时,冯宝林先仔细打量了一下胡氏,见她面色如常,这才松了一口气。接过其中一副“寿”字,用指腹蹭了蹭其中的纹路,反而不着急答话了,笑盈盈道〕微娘,你的“寿”字真好看啊……
才人-胡翠微
[并没有过多的心思插科打诨,勉强抿了一个笑出来]哪里是我的“寿”字,明明是玄宰、苏仙的“寿”字好啊。[将几个布头一一翻到背面,指着收结处]你瞧,我总是要埋一个疙瘩在这里,也不平展,也不好看。你当日绣的那个、那个手炉套子就很好,我…[说起手炉套子就要想起皇后当日形景来。原先自己只以为那是毓秀的袁姐姐,可如今她也能叫阿盈战战兢兢食不下咽,也能叫梁美人一夜之间变为采女…一时间百感纷杂,竟噎在了那里。顿了片刻才接着往下说]我想找你拜个师呢。
宝林-冯芙盈
〔在她提及“手炉套子”时指尖一僵,随即又恬然自若道〕你我之间还说什么拜不拜师呀。我也只能在这事上给你出出主意了……〔说罢便讨来一个寿字,左右翻覆看了一遭,取起了针线。冯宝林向来好女红,穿针、引线的准备自然完成得很快,只见她先是在原寿字的尾笔上浅浅排上了另一层线,收针时用绣针压住线尾,绕针约莫两圈,大拇指则压住线及绕在针上的线,末了再将针抽出线,利落地打好一个结。冯氏将其展给胡才人看,稍有不好意思地笑道〕这样收成么?我不知道你要如何的样式,就先照着自己的感觉摆弄了一下,要是不好我就再想想。
才人-胡翠微
[很认真地看着人动作,罢了还接过针线自己试了两回。饶是这样仍有几分不满意,踟蹰了片刻才开口]这样也很好,但是…但是…[指腹摩挲着那个几乎摸不出来的小结,说到一半突然换了主意]哎,倘若我用极细极细的线绣字,那会不会就比这个更像是拿笔写出来的呢?
宝林-冯芙盈
〔支颐想了一下,回道〕嗯……拿细线缝制确实会好看不少,只是过程要更为繁琐,所需时间也长。〔微蹙起眉头〕啊,对了,你要缝寿字,细线的颜色也要从深到浅好好斟酌呀……
才人-胡翠微
[苦起脸来]啊?我预要绣上九十九个呢。要是都这样深浅配色的,哪还赶得上正月初一啊…[垂着头想了一会儿,却又咬咬牙道]那阿盈,你觉着我取些什么色好呢?素锦绣金好不好?我找几种黄色配一配?
宝林-冯芙盈
〔忙去宽慰她〕不必担心,还有我呢。你我二人一起咬咬牙,应当是能赶在初一前完工的。〔实则这话冯氏说的也不是万分确定,她的寿礼尚未收尾,又哪能将整个白日花去帮胡才人缝制呢?她在心里思虑一番,冒出一个想头〕你要绣九十九个寿字是不是?金色最讲究层次,倘若一应是细线反而略显俗气,倒不如前头几十个用粗线,后面的渐渐使细,这样便能宽松不少时间了。〔顿顿,又细细思量着续说〕微娘你对字很有钻研,想必也能拣出适用粗细线的各种字体罢?自然,我也可以从旁参谋的。你觉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