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结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优先满足新建中小学机构所需,自2015年以来,共设立10所中小学。加大内部挖潜,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将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的编制用于调剂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足额足量保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中小学编制。在公立医院、公办幼儿园、中职学校等领域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顺利完成区属1家公益二类中职学校、17所公办幼儿园人员控制总量核定工作,有效破解了编制不足与学校、幼儿园发展的内在矛盾,建立事业单位人员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释放用人“自主空间”,激发了学校、幼儿园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