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吧里很多人在讨论伤寒论里的桂枝到底是哪种,就忍不住想说说我本人使用的感受。
我不是中药专家,也不是中药史专家,我只是个使用经方治疗自己和亲人的爱好者,当初用桂枝,应该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迷惑,伤寒方剂里的桂枝,到底是哪种?
就我目前接触的桂枝有以下几种:
1是桂枝尖,就是嫩桂枝或者说最细枝最前面的部分,这个很好鉴别,就是你去个别药店买药时,会发现棕黑色,类似带棱,枝条不圆,似乎有小刺的桂枝,或叫做桂尖,连皮带木质心一起,
2是嫩桂枝前半部,但不是最尖的部分,就是桂枝去掉上面1说的桂尖以后,稍后面的部分,这类桂枝棕色可能伴随微发黑色或者淡灰,也是连皮带木质心
3是粗桂枝条去除中间木质部分,带外面粗纤维,色或宗或灰或灰黑不等,这类多数药店当做肉桂卖,菜市场也当做炖肉的调料卖,区别点是药店切成小块,不太熟悉的人还以为是厚补,菜市场上是卷成小卷成灰黑色棒状,炖肉用的多,
4是上面3的加强版,其他都一样,就是去掉最外层粗纤维部分,成黄色或者红黄色,或者宗黄色,由于去掉外面粗皮,表面比较光滑,这种,我去了很多药店都没有,菜市场很多,也是卷成小棒状,老百姓炖肉用,
5是油桂,更好的是紫油桂,两者都是桂枝很粗的杆或者树,去除中间木质心部分,也分带外面粗皮和去掉粗皮之分,但多数去粗皮,紫桂和油桂区别普通人看来就是,油桂色肉红黄色,卷成厚卷,油分高,紫桂更厚重些,油更多,用刀切后刀痕发红黄中发紫,而普通油桂只是发肉黄或者红色,前面四种比较便宜,这两种比较贵,气味醇厚香列,尤其是好的紫油桂更香也更贵,我使用的过程中还发现,同一把刀切油桂难度大于切紫桂,也就是紫桂更好切,后两种个别药店有卖,价格很高
这几种到底有什么区别?以下以敏感的人为例,多数来自桂枝汤及变方汤药系列:
桂枝尖发散的力量最大,但时间最短,喝完后,一两分钟之内感觉全身毛孔,刷的一下全张开了,明显感觉热气或者汗汽从每个毛孔往外散,这个适合初感风寒用,好比从外面回家时,路上被风寒吹中,回到屋里感觉不对劲,这时候喝最好,适合寒邪刚入皮毛,作用也类似葱白,但是持久力不强,感觉毛孔张开也就十几分钟,身体有时还没热,明显感觉力量没了,
桂枝发散力量比桂尖弱,但是作用比较持久些,
喝完后你不会立刻感到它在作用,多数会感觉胃里先热,再次是皮肤热,直到汗开始流的时候,才稍微觉得毛孔开了,这时候最大感觉是流汗而不是毛孔开,但是作用持久,从喝完药十几分钟开始,可以持续半个小时或更久些,然后作用削弱也是逐渐减弱,不像桂尖那样突然减弱,
桂皮,带粗皮和不带最外面粗皮,效果相近,只是气味略微不同,发散作用更弱,喝完药后,半个小时内基本感觉不到皮肤热,二是首先是胃热,然后是心热,再次是肌肉发热,最后是皮肤热,多数情况下很难出汗,作用时间更长,基本上一两个小时全身都会热乎乎的,而且会感觉心跳比平时稍快,甚至脸会红润,理论上喝了前两种也会心跳加快,但是病人感觉不到,或者说第一主要感觉不在心跳,
油桂,我用的汤剂,紫桂是吞服,吃了后基本没有发散性,喝完药似乎胃也没有喝了肉桂热,但是明显感觉胃的下半部热,你会随着时间推移,觉得这个热不是往皮肤来,而是往小腹去,然后心莫名的跳的力度大起来,肉桂给人的感觉是心跳的快,油桂第一感觉是心跳的力度大,其次才是快,吃多了甚至有心慌的恐惧感,当然不是真的心慌,持续时间也是两三个小时,两者区别就是紫桂更可口些,紫桂心跳和小腹力量更大、热更多一点,
通过以上感觉,个人通常使用如下:如果咋感风寒,桂尖或者葱白比较适合,如果过了初感期,大约两三小时之后,桂枝比较适合,如果调理身体,不是治疗外感,或者外感很少到几乎没有,用于回阳或者加强心阳,桂皮比较适合,如果重症回阳,这时第一是救人,先救回来再说,用油桂比较好,比如李可救阳脱病人常用油桂或者紫桂吞服,
当然,我个人在使用中,家里有几种桂的话可以讲究选择,如果没有,我就有啥用啥,通常都有效,比如小孩外感,没有桂枝或桂尖,我就用炖肉的桂皮,也有效,只是没有预期的好,
我不是中药专家,也不是中药史专家,我只是个使用经方治疗自己和亲人的爱好者,当初用桂枝,应该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迷惑,伤寒方剂里的桂枝,到底是哪种?
就我目前接触的桂枝有以下几种:
1是桂枝尖,就是嫩桂枝或者说最细枝最前面的部分,这个很好鉴别,就是你去个别药店买药时,会发现棕黑色,类似带棱,枝条不圆,似乎有小刺的桂枝,或叫做桂尖,连皮带木质心一起,
2是嫩桂枝前半部,但不是最尖的部分,就是桂枝去掉上面1说的桂尖以后,稍后面的部分,这类桂枝棕色可能伴随微发黑色或者淡灰,也是连皮带木质心
3是粗桂枝条去除中间木质部分,带外面粗纤维,色或宗或灰或灰黑不等,这类多数药店当做肉桂卖,菜市场也当做炖肉的调料卖,区别点是药店切成小块,不太熟悉的人还以为是厚补,菜市场上是卷成小卷成灰黑色棒状,炖肉用的多,
4是上面3的加强版,其他都一样,就是去掉最外层粗纤维部分,成黄色或者红黄色,或者宗黄色,由于去掉外面粗皮,表面比较光滑,这种,我去了很多药店都没有,菜市场很多,也是卷成小棒状,老百姓炖肉用,
5是油桂,更好的是紫油桂,两者都是桂枝很粗的杆或者树,去除中间木质心部分,也分带外面粗皮和去掉粗皮之分,但多数去粗皮,紫桂和油桂区别普通人看来就是,油桂色肉红黄色,卷成厚卷,油分高,紫桂更厚重些,油更多,用刀切后刀痕发红黄中发紫,而普通油桂只是发肉黄或者红色,前面四种比较便宜,这两种比较贵,气味醇厚香列,尤其是好的紫油桂更香也更贵,我使用的过程中还发现,同一把刀切油桂难度大于切紫桂,也就是紫桂更好切,后两种个别药店有卖,价格很高
这几种到底有什么区别?以下以敏感的人为例,多数来自桂枝汤及变方汤药系列:
桂枝尖发散的力量最大,但时间最短,喝完后,一两分钟之内感觉全身毛孔,刷的一下全张开了,明显感觉热气或者汗汽从每个毛孔往外散,这个适合初感风寒用,好比从外面回家时,路上被风寒吹中,回到屋里感觉不对劲,这时候喝最好,适合寒邪刚入皮毛,作用也类似葱白,但是持久力不强,感觉毛孔张开也就十几分钟,身体有时还没热,明显感觉力量没了,
桂枝发散力量比桂尖弱,但是作用比较持久些,
喝完后你不会立刻感到它在作用,多数会感觉胃里先热,再次是皮肤热,直到汗开始流的时候,才稍微觉得毛孔开了,这时候最大感觉是流汗而不是毛孔开,但是作用持久,从喝完药十几分钟开始,可以持续半个小时或更久些,然后作用削弱也是逐渐减弱,不像桂尖那样突然减弱,
桂皮,带粗皮和不带最外面粗皮,效果相近,只是气味略微不同,发散作用更弱,喝完药后,半个小时内基本感觉不到皮肤热,二是首先是胃热,然后是心热,再次是肌肉发热,最后是皮肤热,多数情况下很难出汗,作用时间更长,基本上一两个小时全身都会热乎乎的,而且会感觉心跳比平时稍快,甚至脸会红润,理论上喝了前两种也会心跳加快,但是病人感觉不到,或者说第一主要感觉不在心跳,
油桂,我用的汤剂,紫桂是吞服,吃了后基本没有发散性,喝完药似乎胃也没有喝了肉桂热,但是明显感觉胃的下半部热,你会随着时间推移,觉得这个热不是往皮肤来,而是往小腹去,然后心莫名的跳的力度大起来,肉桂给人的感觉是心跳的快,油桂第一感觉是心跳的力度大,其次才是快,吃多了甚至有心慌的恐惧感,当然不是真的心慌,持续时间也是两三个小时,两者区别就是紫桂更可口些,紫桂心跳和小腹力量更大、热更多一点,
通过以上感觉,个人通常使用如下:如果咋感风寒,桂尖或者葱白比较适合,如果过了初感期,大约两三小时之后,桂枝比较适合,如果调理身体,不是治疗外感,或者外感很少到几乎没有,用于回阳或者加强心阳,桂皮比较适合,如果重症回阳,这时第一是救人,先救回来再说,用油桂比较好,比如李可救阳脱病人常用油桂或者紫桂吞服,
当然,我个人在使用中,家里有几种桂的话可以讲究选择,如果没有,我就有啥用啥,通常都有效,比如小孩外感,没有桂枝或桂尖,我就用炖肉的桂皮,也有效,只是没有预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