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吧 关注:102贴子:664
  • 6回复贴,共1

化妆品有哪些基本作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清洁作用  化妆品能够清除皮肤、毛发、牙齿表面的脏物,以及人体分泌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污物等。如洗面奶、洗发香波及牙膏等。
  (2)保护作用  化妆品能够使皮肤及毛发滋润、柔软、光滑、富有弹性等,起到保护肌肤,抵御风寒、紫外线等刺激,防止皮肤受损以及毛发枯断等作用。如润肤乳液、、防晒霜、护发素等。
  (3)营养作用  配方中添加的营养原料,能够补充皮肤及毛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组织细胞活力,维系皮肤水分平衡,减少皮肤细小皱纹产生,从而起到延缓皮肤衰老及促进毛发生理功能等作用。如营养面霜、营养面膜等。
  (4)美容修饰作用  人们通过使用化妆品进行护肤和化妆,能够增加个人魅力或散发香气,达到美容修饰的目的。如粉底霜、唇膏、发胶、摩丝、香水及指甲油等。
  (5)特殊功能作用  一些化妆品具有以下特殊功能,如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及防晒作用。


IP属地:广东1楼2019-11-30 19:24回复
    怎样选择儿童用化妆品?
      儿童化妆品大致有护肤、清洁、卫生用品及防晒产品几类,其中清洁类及卫生用品最为多用。如清洁类的婴幼儿香皂、浴液及香波等,卫生用品类的痱子粉、爽身粉及花露水等。由于婴幼儿皮肤特别柔软娇嫩,在化妆品的选择上,除应考虑对皮肤、眼睛没有毒性外,还应确保产品的低刺激性。
      (1)选择儿童用化妆品的原则  选购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尽量购买专业、正规的儿童化妆品生产厂家的产品,同时,尽量购买成熟产品、老牌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安全性更高一些。②尽量购买配方组成比较简单,不含香料、酒精以及着色剂的产品,以降低产品对宝宝皮肤产生刺激的风险。③尽量购买小包装产品:由于婴幼儿护理品每次用量较少,一件产品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用完,所以尽量选购保质期长且包装不过大的产品。④选用婴幼儿不易开启或弄破包装的产品,以防摄入或吸入有害物质。⑤不宜选择泡沫过多的产品,因为泡沫多的产品往往刺激性较大,应选择质地清爽、用后感觉润滑的产品为宜。
    (2)提醒家长注意的3个细节
      另外,有几点需要提醒家长:①在给宝宝使用一种新的化妆品前,最好先给宝宝做个“皮试”。操作方法是,在宝宝前臂内侧中下部涂抹一些所试产品,若是沐浴露,则需要稀释后再涂抹,每天涂一次,连续3~4天,如果宝宝没有出现红疹等过敏现象,就可以进一步使用了。②宝宝护肤品的牌子不宜经常更换,这样宝宝的皮肤便不用对不同的护肤品反复做出调整。③不要让孩子随意用成人的化妆品,因为成人的化妆品中可能会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如美白、抗衰老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对儿童娇嫩的肌肤产生较大的刺激,可能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


    IP属地:广东2楼2019-11-30 19:26
    回复
      2025-05-22 04:26:07
      广告
      如何解读化妆品成分表?
        我国规定,从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包括国内生产的和进口报检的)的化妆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真实地标注产品配方中加入的全部成分的名称。实施全成分标识规定,既符合各国法规规定,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同时能提供更全面的产品信息,以方便消费者选择需要和喜爱的产品并避开过敏的原料。
      化妆品成分表的标识有如下规律:①所标识的成分名称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进行顺序,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的含量越高。例如,水是大多数化妆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剂,在许多情况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最靠前的位置。②对于在产品中含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在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可以任意排列顺序,也就是说,这类成分之间可以不分先后。③香精虽然是多种香料的混合物,但在配方表中只作为一个成分,用“香精”一个词进行标注,并和其他成分一起按照加入量的顺序排入成分表中。④色素一般以着色剂的编号(即索引号)进行标注,如“CI73015”,如果没有编号,可以采用着色剂的中文名称,如“颜料黄”。
        由此可看出,成分排名的先后顺序不代表它们的重要性,比如水和其他的一些物质如甘油、丁二醇等,都是常用的溶剂,它们除了基本的保湿作用以外,更多的是帮助分散和溶解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帮助这些有效成分接触到我们的皮肤或者毛发,以发挥作用。很多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不如水高,成分表中排位在水之后,但是它们却是化妆品发挥功效的重要因素。


      IP属地:广东3楼2019-11-30 19:28
      回复
        油性原料在化妆品中有哪些作用?
          油性原料在化妆品中用量较大,在常温下有液态、半固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如橄榄油、杏仁油等;常温下呈半固态的称为“脂”,如矿物脂(即凡士林)、牛脂等;常温下呈固态的称为“蜡”,如蜂蜡、固体石蜡等。所以也可把化妆品中的油性原料直接称为油脂蜡类原料。
          油性原料在化妆品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屏障作用  油性原料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膜屏障,防止外界不良因素对皮肤产生刺激,保护皮肤,并能抑制皮肤水分蒸发而发挥保湿作用。如我们使用的保湿膏霜,涂抹后停留在皮肤表面的油性原料发挥的就是屏障作用。
          (2)滋润作用  油性原料的滋润作用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不但能滋润皮肤,也能滋润毛发,并能赋予皮肤及毛发一定的弹性和光泽。如润肤的膏霜奶液、发乳、发油等产品中的油性原料发挥的主要就是滋润作用。
          (3)清洁作用  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理,油性原料可溶解皮肤上的油溶性污垢而使之更容易清洗,如卸妆油以及清洁霜中的油性原料。
          (4)固化作用  固态的蜡类原料可赋予产品一定的外观状态,使产品倾向于固态化,如固态的唇膏类产品中使用了大量的蜡类原料,既可滋润口唇,赋予口唇光泽,同时又能赋予产品固态的外观形式。


        IP属地:广东4楼2019-11-30 19:30
        回复
          防晒化妆品中的防晒剂有哪几类?
            防晒化妆品在我国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能够防止或减轻由于紫外线辐射而造成的皮肤损害的一类化妆品。我国2015年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规定,防晒化妆品中使用的防晒剂必须是该《规范》中准许使用的27项准用防晒剂之中的,而且使用条件应满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这些防晒剂可分为无机防晒剂和有机防晒剂两大类。这两类防晒剂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1)无机防晒剂  是一类白色无机矿物粉末,目前《规范》中允许使用的只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两种物质。  无机防晒剂的防晒机制与其粉末粒径大小有关。当粒径较大(颜料级别)时,防晒机制是简单的遮盖作用,这类粉末在皮肤表面形成覆盖层,把照射到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反射或散射出去,从而减少进入皮肤中的紫外线含量,就像一束光照在镜子上被反射出去一样,属于物理性的屏蔽作用,所以也称为紫外线屏蔽剂,防晒作用较弱。但随着粉末粒径的减小,此类防晒剂对紫外线的反射、散射能力降低,而对UVB的吸收性明显增强,当粒径小到纳米级时,防晒机制是既能反射、散射UVA,又能吸收UVB,防晒作用较强。
            通过简单遮盖阻隔紫外线的无机防晒剂(颜料级别)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但由于在皮肤表面沉积成较厚的白色层,所以容易堵塞毛孔,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正常分泌,且容易脱落,具有增白效果的防晒品中往往都含有这类防晒剂。纳米级的无机防晒剂的粉粒直径在数十纳米以下,已经无遮盖作用,而具有防晒能力强、透明性好的优势,但也存在易凝聚、分散性差、吸收紫外线的同时易产生自由基等缺点,所以需要对其粒子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解决上述缺点,这对生产厂家的研发能力要求较高。
            (2)有机防晒剂  与无机防晒剂不同,此类防晒剂是一类对紫外线具有较好吸收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也称为紫外线吸收剂。这类物质能选择性吸收紫外线,分子结构不同,选择吸收的紫外线的波段也不同,有些防晒剂主要吸收UVB,有些防晒剂主要吸收UVA,而有些防晒剂属于广谱防晒剂,既能吸收UVB,又能吸收UVA。这类防晒剂将吸收的紫外线的光能转换为热能,同时其自身结构不发生变化。2015年版《规范》中列出了25项准许使用的有机防晒剂,并对其使用条件(主要是用量)作出了规定。常用的有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类、樟脑类衍生物、苯并三唑类及奥克立林等。通常以多种防晒剂配合使用的方式用于防晒品中,以增强防晒效果。
            与无机防晒剂相比,有机防晒剂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一些,比如刺激皮肤、导致皮肤过敏等,但有机防晒剂的防晒能力大多强于无机防晒剂。所以,大多厂家将无机防晒剂与有机防晒剂配合使用,最大化地增强防晒效果,同时提高安全系数。作为消费者,在购买防晒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在正规渠道购买,以防劣质产品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IP属地:广东5楼2019-11-30 19:33
          回复
            影响化妆品渗透吸收的皮肤因素有哪些?
              对于化妆品而言,发挥功效的功能性成分能否通过表皮角质层,并到达其发挥作用的皮肤层,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的特定功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化妆品中的功能性成分的渗透吸收是以经皮渗透后积聚在发挥作用的皮肤层为最终目的,并不需要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这与药物的透皮吸收制剂是有区别的。
              根据产品功用的不同,化妆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需要到达的皮肤层也不同。如美白类产品中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美白成分应能够渗入表皮的基底层,作用于黑色素细胞来阻断黑色素的合成;抗衰产品中的抗皱性成分应渗透至真皮层,促进真皮基质中成纤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提高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含量,使皮肤富有弹性;而防晒产品中的防晒成分则需停留中皮肤表面,防止其渗透进入皮肤,对照射到皮肤表面的紫外线进行屏蔽和吸收。
              影响化妆品渗透吸收的主要障碍是角质层,而通过角质细胞间隙扩散是化妆品功能性成分渗透吸收的最主要途径,同时,通过角质细胞膜及皮肤附属器扩散在化妆品的渗透吸收中也起一定作用。影响化妆品渗透吸收的皮肤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皮肤部位  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皮肤的角质层厚度以及皮肤附属器数量各不相同,导致这些部位对化妆品的渗透吸收能力也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鼻翼两侧的吸收能力最强,上额和下颌次之,两侧面颊吸收性最差。
              (2)皮肤温度、湿度及角质层含水量  皮肤温度升高,可促进功能性成分的渗透吸收;皮肤湿度及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均能促进皮肤对化妆品的渗透吸收,如蒸汽熏面、利用面膜等方式促进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以及化妆品中添加保湿剂均有利于功能性成分的渗透吸收。
              (3)皮肤健康状况  皮肤在病理状态下或受到损伤时,皮肤结构会被破坏,角质层屏障功能降低或丧失,化妆品的皮肤透过性明显增加。但某些皮肤病如硬皮病、牛皮癣等使皮肤角质层更加致密,使化妆品的渗透性降低。


            IP属地:广东6楼2019-11-30 19:36
            回复
              皮肤敏感者在选用化妆品时应注意什么?
                敏感性皮肤往往对很多化妆品都不耐受,尤其对含有化学成分的化妆品反应强烈。因此,最好选择专为敏感性皮肤设计的舒缓类化妆品,其含有的活性成分主要有积雪草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维生素B类、尿囊素及红没药醇等,产品作用要温和,不含或少含香精、乙醇等刺激性成分,产品pH值应接近皮肤,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也不宜选用含有动物蛋白的面膜及营养霜,产品配方尽量简单为好。对于具有深层次洁肤作用的磨砂膏、去死皮膏以及撕拉性面膜均不宜选用,也不宜采用热敷或者热的喷雾等方式为皮肤补水,以免加重皮肤敏感。
                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妆品,敏感性皮肤在使用过程中也应加以注意,避免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敏感性皮肤人群更换化妆品时应非常慎重,事先应做皮肤实验,以确保其安全性。试验方法是:在前臂内侧涂抹少量受试产品,每天涂抹2次,连续7天左右,若无过敏反应出现,方可使用。切忌滥用或频繁更换化妆品。


              IP属地:广东7楼2019-11-30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