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考】
首发于步知公考社区
1、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中性词。
【注意点】只能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2、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3、首当其冲:本指处在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中性成语。
4、祸从天降: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灾祸。侧重于意外。
5、无从下手: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事)。指某件事没有任何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没法着手去办。
6、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用于推辞。
7、难以胜任:不足以承受或担任。做谦辞用。
8、力不从心: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中性成语。用于谦辞。
【2003年国考】
1、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中性成语
2、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
足以影响全局。用于指人的地位等。
3、点石成金: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
4、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含褒义的意思
【2007年国考】
1、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形容动作、想法一致。区别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强调的是策划和计划,而不约而同是指事件。
2、截然相反:完全不同的意思。
3、如出一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用于言论和行动。
4、大相径庭:形容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和“天壤之别”都有“相差很远”的意思。但“大相径庭”常含有“彼此矛盾”的意思;“天壤之别”仅强调差别极大。
5、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形容技艺非常精巧。指人的技艺。
6、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含褒义)
8、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褒义词。
9、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含褒义。
10、门庭冷落:形容来的人很少,非常冷清。多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11、鲜为人知: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2、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中性词,多指一个地方,与与穷乡僻壤的区别在于:穷乡僻壤是指一个地方很穷,也很荒僻。
【2008年国考】
1、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指人做事机械,不知变通。
2、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含贬义。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区别在于“扬扬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3、矫枉过正: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中性成语。
4、舍本求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含贬义。
5、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词。
6、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含贬义。
7、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含贬义。
8、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指人不果断,含贬义。
9、事在人为: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可以给人以自信,树立信心。用于劝诫人。
10、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侧重于不同性质的东西。同“兼收并蓄”。
11、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含褒义。
12、顺其自然: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 另一个含义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植物界的规则,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则。这就不是指听之任之,而是主动去发现和利用规律。
13、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含贬义,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14、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没有任何阻碍,事情很顺利。含褒义。
15、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用于祝辞。
16、唾手可得: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含褒义。
17、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
18、恍如昨日:形容时间过的真快,沧桑已变化,却感觉就像在昨天那样。
19、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可用于指眼前情景;也可用于对往事的回忆。
20、历久弥新: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如与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21、扼腕叹息: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中性成语。用于惋惜。
22、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用作贬义。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23、心存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24、不寒而栗:成语的意思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25、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含褒义的意思。
26、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指清楚地辨别出是和非。(行测风暴羚羊)
27、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多用于管理。
28、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含褒义。
【2009年国考】
1、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用作褒义。多用于劝人不要急于求成;或说明某事的成功是因为客观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有别:“水到渠成”偏重于事情的成功;“瓜熟蒂落”偏重于事情发展有了结果。
2、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顺其自然: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 另一个含义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植物界的规则,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则。这就不是指听之任之,而是主动去发现和利用规律。
4、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含褒义。
5、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6、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7、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8、步人后尘:这个词最初是用于褒义,表明人的自谦。但现在基本上用于贬义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没有创造性。
9、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10、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含贬义。
11、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2、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含贬义。
13、自上而下:从上到下:从上级到下级:从中央到地方。
14、一呼百应: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含褒义。
15、有条不紊: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乱。含褒义。
16、运筹帷幄: 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多指拟定作战策略。
17、铺天盖地: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到处都是。侧重于来势很猛。
18、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中性成语。
19、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0、争先恐后: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人的动作等。
21、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含褒义。
首发于步知公考社区
1、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中性词。
【注意点】只能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2、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3、首当其冲:本指处在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中性成语。
4、祸从天降: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灾祸。侧重于意外。
5、无从下手: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事)。指某件事没有任何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没法着手去办。
6、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用于推辞。
7、难以胜任:不足以承受或担任。做谦辞用。
8、力不从心: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中性成语。用于谦辞。
【2003年国考】
1、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中性成语
2、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
足以影响全局。用于指人的地位等。
3、点石成金: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
4、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含褒义的意思
【2007年国考】
1、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形容动作、想法一致。区别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强调的是策划和计划,而不约而同是指事件。
2、截然相反:完全不同的意思。
3、如出一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用于言论和行动。
4、大相径庭:形容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和“天壤之别”都有“相差很远”的意思。但“大相径庭”常含有“彼此矛盾”的意思;“天壤之别”仅强调差别极大。
5、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形容技艺非常精巧。指人的技艺。
6、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含褒义)
8、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褒义词。
9、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含褒义。
10、门庭冷落:形容来的人很少,非常冷清。多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11、鲜为人知: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2、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中性词,多指一个地方,与与穷乡僻壤的区别在于:穷乡僻壤是指一个地方很穷,也很荒僻。
【2008年国考】
1、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指人做事机械,不知变通。
2、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含贬义。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区别在于“扬扬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3、矫枉过正: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中性成语。
4、舍本求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含贬义。
5、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词。
6、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含贬义。
7、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含贬义。
8、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指人不果断,含贬义。
9、事在人为: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可以给人以自信,树立信心。用于劝诫人。
10、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侧重于不同性质的东西。同“兼收并蓄”。
11、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含褒义。
12、顺其自然: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 另一个含义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植物界的规则,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则。这就不是指听之任之,而是主动去发现和利用规律。
13、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含贬义,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14、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没有任何阻碍,事情很顺利。含褒义。
15、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用于祝辞。
16、唾手可得: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含褒义。
17、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
18、恍如昨日:形容时间过的真快,沧桑已变化,却感觉就像在昨天那样。
19、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可用于指眼前情景;也可用于对往事的回忆。
20、历久弥新: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如与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21、扼腕叹息: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中性成语。用于惋惜。
22、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用作贬义。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23、心存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24、不寒而栗:成语的意思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25、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含褒义的意思。
26、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指清楚地辨别出是和非。(行测风暴羚羊)
27、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多用于管理。
28、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含褒义。
【2009年国考】
1、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用作褒义。多用于劝人不要急于求成;或说明某事的成功是因为客观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有别:“水到渠成”偏重于事情的成功;“瓜熟蒂落”偏重于事情发展有了结果。
2、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顺其自然: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 另一个含义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植物界的规则,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则。这就不是指听之任之,而是主动去发现和利用规律。
4、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含褒义。
5、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6、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7、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8、步人后尘:这个词最初是用于褒义,表明人的自谦。但现在基本上用于贬义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没有创造性。
9、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10、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含贬义。
11、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2、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含贬义。
13、自上而下:从上到下:从上级到下级:从中央到地方。
14、一呼百应: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含褒义。
15、有条不紊: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乱。含褒义。
16、运筹帷幄: 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多指拟定作战策略。
17、铺天盖地: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到处都是。侧重于来势很猛。
18、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中性成语。
19、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0、争先恐后: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人的动作等。
21、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