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来,就八个大字。德,才,方,价! 礼,法,辨,诚!
前4个,是从大夫方面评价,后4个,是患者的注意事项。
首先从大夫方面讲:
1,德
是指医生的品德要好。做人,德是基础,医生尤其如此。病人千里迢迢跑来看病,非常不易。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不厌多问;辨证组方,祛病为本,选最适合药物,是对一个医生品德最基础的要求。
没有品行,光想着开大方、贵方赚钱,那么,肯定治不好病。举个例子,我之前在给大家分析方子的时候,发现某个医生的组方非常科学,同在一所医院,为何有的医生一号难求,为何有的医生门可罗雀,除了工作年龄这些不讲,说白了就是水平和品德的问题。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个医生怎么样,会比较容易通过网络查找出来。
2,才
是指有才华,能看好病,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识别。
(1)看头衔:医生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分别,一般情况下,排除年龄因素,主任医师水平高于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
医生的等级分别,是医院对其水平的认可,如果一个医生不能为医院带来客流,医院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年龄大而聘请他为主任医师。
(2)看号是否好挂:有才就是能看好病,这种医生的号往往非常难挂,放出来就挂满。物以稀为贵,好医生大家都抢号。
3,开经方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是久经考验,疗效显著的方子。对患者来讲,识别经方比较困难,但是数数多少味药还是比较容易的。经方组方简单,用药味数较少,一般不超过16味。
如果一个医生开药超过20味 ,就要高度警惕,超过25味,可以直接弃之不用。用药多说明这个医生对治病完全没有把握,只是罗列一堆药物提高命中率而已。但是,中医看病是辨证求本的,不适合散枪打鸟。
4,价优
根据现在的行情,一般7副药的价格在100到300间,都是正常的价格,如果7副药超过800,那医生可能考虑药品提成大于治病本身。要知道,现在社会压力大,中医收入很低,适当增加收入无可厚非,但是过分提高价格,医生的心思已经不在治病上了,而是关注收入。心思一多,其用方已经偏离治病的根本,不能指望这样的方子是好方子了。
以上,是从医生方面讲。
从患者方面来讲,礼,法,辨,诚。
1、礼
待人以礼,是个基本的原则,何况对患者来讲,是我们求医生,不是医生求我们(好医生不缺病号),无论平时我们在多高的位置,在本行业多牛,看病的时候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医生要彬彬有礼。(其实往往越是成功有素质的人,越是有礼貌)。
曾经看到有患者怀疑医生多开药,把药买来,然后把自己认为多开的药,叫医生自己掏腰包买下来。患者衣着光鲜,肯定不是贫穷使然,才几十块钱的药品而已,何必呢。
没有人乐意和没有礼貌,盛气凌人的粗人打交道,何况是天天被人捧着的明医。
2、法,是讲究方法,比如:
1)去正规医院,找有德有才的好医生
正规公立医院,有德有才的好中医,是指每次7付药费也就200~300多块钱,起码14付药能见效,2~3个月内,配合家长的调理可以治的差不多无症状的那种。而不是其他,比如吃1年中药,比如开非常贵的药物。
当然,正规医院就有能看好的医生么? 不见得,我见过太多公立医院开各种金石,各种清热药。这些药治标不治本,根本看不好。多提醒一句:如果公立医院每次开20~30味药给你,包括我上述说的药物,每次费用800~1000多,那么,咱抓紧跑步离开。少花钱,不受罪。
2)挂专家号
专家号虽然贵,但是人少,医生可以看的更仔细,特别是中医,确实需要思辨的过程。思辨正确了,才有可能开好方子。 另外专家号都200到300块,医生收入也有了保证,在开方子的时候就会从疾病着手,不再考虑从药物方面给医院创收。
3)托人
有人好办事,这点不用解释!
4)适当夸医生
比如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这即是实际情况,医生听了也舒服,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医生也不例外。交代老远而来,医生就会特意花些时间仔细辨证,这对患者来讲,是好事。
5)全面介绍病情
比如疾病发生原因,曾经治疗情况,吃饭如何,睡觉如何,大小便如何,是否有疼痛,用过的药等等,越详细越好。
3、辨
就是学会辨别,通过医生的态度,询问的仔细程度,开方子的味数,药物,来看医生是否靠谱。
所以,当我们决定采用中医,自己学会看方和选择医生还是比较重要的。
4、诚
就是要真诚,互相理解。
比如,医生很忙,可以多问问医生,但是别抓着一问20几个问题。医生还有很多病人需要他去照应。
比如,问问题以请教的方式,而不是怀疑,咄咄逼人。即便是你发现医生开了蝎子蜈蚣,那可能是医生知识结构的问题。我们可以不用这个方子,可以不拿中药,可以以后不找这个医生,但不要当场质疑,指责。 这是最基本的!
前4个,是从大夫方面评价,后4个,是患者的注意事项。
首先从大夫方面讲:
1,德
是指医生的品德要好。做人,德是基础,医生尤其如此。病人千里迢迢跑来看病,非常不易。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不厌多问;辨证组方,祛病为本,选最适合药物,是对一个医生品德最基础的要求。
没有品行,光想着开大方、贵方赚钱,那么,肯定治不好病。举个例子,我之前在给大家分析方子的时候,发现某个医生的组方非常科学,同在一所医院,为何有的医生一号难求,为何有的医生门可罗雀,除了工作年龄这些不讲,说白了就是水平和品德的问题。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个医生怎么样,会比较容易通过网络查找出来。
2,才
是指有才华,能看好病,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识别。
(1)看头衔:医生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分别,一般情况下,排除年龄因素,主任医师水平高于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
医生的等级分别,是医院对其水平的认可,如果一个医生不能为医院带来客流,医院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年龄大而聘请他为主任医师。
(2)看号是否好挂:有才就是能看好病,这种医生的号往往非常难挂,放出来就挂满。物以稀为贵,好医生大家都抢号。
3,开经方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是久经考验,疗效显著的方子。对患者来讲,识别经方比较困难,但是数数多少味药还是比较容易的。经方组方简单,用药味数较少,一般不超过16味。
如果一个医生开药超过20味 ,就要高度警惕,超过25味,可以直接弃之不用。用药多说明这个医生对治病完全没有把握,只是罗列一堆药物提高命中率而已。但是,中医看病是辨证求本的,不适合散枪打鸟。
4,价优
根据现在的行情,一般7副药的价格在100到300间,都是正常的价格,如果7副药超过800,那医生可能考虑药品提成大于治病本身。要知道,现在社会压力大,中医收入很低,适当增加收入无可厚非,但是过分提高价格,医生的心思已经不在治病上了,而是关注收入。心思一多,其用方已经偏离治病的根本,不能指望这样的方子是好方子了。
以上,是从医生方面讲。
从患者方面来讲,礼,法,辨,诚。
1、礼
待人以礼,是个基本的原则,何况对患者来讲,是我们求医生,不是医生求我们(好医生不缺病号),无论平时我们在多高的位置,在本行业多牛,看病的时候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医生要彬彬有礼。(其实往往越是成功有素质的人,越是有礼貌)。
曾经看到有患者怀疑医生多开药,把药买来,然后把自己认为多开的药,叫医生自己掏腰包买下来。患者衣着光鲜,肯定不是贫穷使然,才几十块钱的药品而已,何必呢。
没有人乐意和没有礼貌,盛气凌人的粗人打交道,何况是天天被人捧着的明医。
2、法,是讲究方法,比如:
1)去正规医院,找有德有才的好医生
正规公立医院,有德有才的好中医,是指每次7付药费也就200~300多块钱,起码14付药能见效,2~3个月内,配合家长的调理可以治的差不多无症状的那种。而不是其他,比如吃1年中药,比如开非常贵的药物。
当然,正规医院就有能看好的医生么? 不见得,我见过太多公立医院开各种金石,各种清热药。这些药治标不治本,根本看不好。多提醒一句:如果公立医院每次开20~30味药给你,包括我上述说的药物,每次费用800~1000多,那么,咱抓紧跑步离开。少花钱,不受罪。
2)挂专家号
专家号虽然贵,但是人少,医生可以看的更仔细,特别是中医,确实需要思辨的过程。思辨正确了,才有可能开好方子。 另外专家号都200到300块,医生收入也有了保证,在开方子的时候就会从疾病着手,不再考虑从药物方面给医院创收。
3)托人
有人好办事,这点不用解释!
4)适当夸医生
比如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这即是实际情况,医生听了也舒服,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医生也不例外。交代老远而来,医生就会特意花些时间仔细辨证,这对患者来讲,是好事。
5)全面介绍病情
比如疾病发生原因,曾经治疗情况,吃饭如何,睡觉如何,大小便如何,是否有疼痛,用过的药等等,越详细越好。
3、辨
就是学会辨别,通过医生的态度,询问的仔细程度,开方子的味数,药物,来看医生是否靠谱。
所以,当我们决定采用中医,自己学会看方和选择医生还是比较重要的。
4、诚
就是要真诚,互相理解。
比如,医生很忙,可以多问问医生,但是别抓着一问20几个问题。医生还有很多病人需要他去照应。
比如,问问题以请教的方式,而不是怀疑,咄咄逼人。即便是你发现医生开了蝎子蜈蚣,那可能是医生知识结构的问题。我们可以不用这个方子,可以不拿中药,可以以后不找这个医生,但不要当场质疑,指责。 这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