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中的上帝》(四星)
先提一句:伊甸差分机的煤炭食粮似乎并无必要跨越三大洋运输,因为英国本岛就能大量出产威尔士优质煤,而从海外输入煤炭的船舶本身又需要消耗大量煤炭,似乎得不偿失。
藤野老师的这篇错列历史故事是个“大产业”,时间线索悠远,核心主题力量集中,很抓人,但也挑读者。本文里作者似乎已在逐渐脱离刘慈欣文字巨大影响,虽然还能看到不少残留痕迹……但不足之处与此前在其他平台发表的那些文章仍类似:笔触用力过猛,节奏太紧绷,恨不能每段对白都是历史金句、每个譬喻都是惊世美文,不够放松,写的累,读的也累。文中脚注实在过多,有炫耀之嫌。如今的时代已不需要这种手段科普,读者遇到疑惑和吸引的地方自然会自行搜索;或者将需要注释的关键信息放入正文中也可。此外,已有其他评者指出,文章尤其进入收尾阶段时与《最后的问题》过于相仿,似乎已超过了致敬的程度;结尾也颇有强行感。总体而言,前半段的“超级工程”部分段落虽然节奏与后文不匹配,但爽感十足,国内目前如此着力书写黄金时代风格的作者屈指可数,所以仍应加分鼓励。
先提一句:伊甸差分机的煤炭食粮似乎并无必要跨越三大洋运输,因为英国本岛就能大量出产威尔士优质煤,而从海外输入煤炭的船舶本身又需要消耗大量煤炭,似乎得不偿失。
藤野老师的这篇错列历史故事是个“大产业”,时间线索悠远,核心主题力量集中,很抓人,但也挑读者。本文里作者似乎已在逐渐脱离刘慈欣文字巨大影响,虽然还能看到不少残留痕迹……但不足之处与此前在其他平台发表的那些文章仍类似:笔触用力过猛,节奏太紧绷,恨不能每段对白都是历史金句、每个譬喻都是惊世美文,不够放松,写的累,读的也累。文中脚注实在过多,有炫耀之嫌。如今的时代已不需要这种手段科普,读者遇到疑惑和吸引的地方自然会自行搜索;或者将需要注释的关键信息放入正文中也可。此外,已有其他评者指出,文章尤其进入收尾阶段时与《最后的问题》过于相仿,似乎已超过了致敬的程度;结尾也颇有强行感。总体而言,前半段的“超级工程”部分段落虽然节奏与后文不匹配,但爽感十足,国内目前如此着力书写黄金时代风格的作者屈指可数,所以仍应加分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