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鹤铭吧 关注:10贴子:36
  • 4回复贴,共1
先更一章。


IP属地:河南1楼2020-03-25 13:31回复
    《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其书者传为南朝梁的书法家陶弘景。原石刻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存五残石,现陈列于江苏省镇江焦山碑林中。 [1] 《瘗鹤铭》书自左至右,原文12行,每行23字或25字不等,其内容是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作的纪念文字。此铭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是楷书,却还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铭书自左而右,与碑不同,刻字大小悬殊,结字错落疏宕,笔画雄健飞舞,且方圆并用,无论笔画或结字,章法都富于变化,形成萧疏淡远、沉毅华美之韵致。 [1-2] 《瘗鹤铭》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楷书典范之一,被历代书家推为“大字之祖”。


    IP属地:河南2楼2020-03-25 13:34
    回复
      2025-07-28 03:52: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释文(清张弨《瘗鹤铭辨》录):瘗鹤铭并序。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奞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我竹,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着经,余欲无言,尔也何明,雷明门去鼓,华表留形,义唯髣髴,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化厥土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左取曹国,右割荆门爽垲,势掩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夅岳征君,丹杨外仙尉,江阴真宰。 [3] [4]


      IP属地:河南3楼2020-03-25 13:35
      回复
        《瘗鹤铭》为大字摩崖,原刻写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的崖壁上。北宋末年被雷击崩落而坠江中,碎为五块,平时没入水中,至水枯时方能见到。据《焦山志》载, 《瘗鹤铭》铭文原来有一百六十多字。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冬,曾任江宁、苏州知府的陈鹏年募工,历时三月,起《瘗鹤铭》残石于江中,清理剔垢得铭文八十六字,其中九字损缺。”原碑残石后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移置寺壁间,建亭加以保护。《瘗鹤铭》残石共有五块九十三字,其中有十一字不全,分左上石(侧立于水,存八字,字迹已模糊)、左下石(为宋人补刻,在仆石之背)、中上石(此石仰面于水)、中下石(此石卧仆于水,字面向下)、右上石(如枕斜连于仆石之上,间隔一石)。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多次上山侵扰,寺里的僧侣将石碑掩藏起来,才使其免遭一劫。1960年,合五石为一,砌入壁间。现于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石碑“多灾多难”的经历。现《瘗鹤铭》陈列于焦山碑林之中


        IP属地:河南4楼2020-03-25 13:36
        回复
          自残石出水置于亭中后, 《瘗鹤铭》拓本即有水前本、水后本之分,各版本字数不尽相同,内容也略有差异,孰是孰非难下决论。水前本因椎拓不易,传世已凤毛麟角而珍稀异常,片纸只字,视若拱璧。故出水后拓本即便字数增多、摹拓精于水前本,然其版本艺术价值仍不能与水前本同日而语。对《瘗鹤铭》全文的考订前有唐人佛经本和宋人邵亢、张堂本传世,尤其是清淮阴张弨作《瘗鹤铭辨》,补录原文达一百六十七字,被视为《瘗鹤铭》较权威的考证。现可查阅的传世水前拓本《瘗鹤铭》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何绍基旧藏水前拓《瘗鹤铭》廿九字本、秦古柳藏俞复旧藏水前拓《瘗鹤铭》九十一字本、上海图书馆藏水前拓《瘗鹤铭》四十二字本、镇江博物馆藏水前拓《瘗鹤铭》九十三字本、清刘墉旧藏水前拓《瘗鹤铭》九十八字本。 [3]


          IP属地:河南5楼2020-03-25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