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吧 关注:475贴子:3,487

回复:最基础的十个佛教常识,你都知道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第一个圣谛是苦谛。即人生是有种种痛苦的——包括生理上的痛苦(如疼痛,生病等)及心理上的痛苦(如嫉恨,焦虑,孤独,恐惧,失望和愤怒等)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佛教是尊重事实的,而不是悲观主义。因为悲观主义只是预期一切都是悲观的;而佛教则解释了如何摆脱痛苦以及如何使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二个圣谛是集谛,讲痛苦的原因是渴求和厌恶(贪与嗔) ——如果我们期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强求别人都和我们的三观一致;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等等,这些都会令你痛苦和烦恼。不停地渴求只会使我们失去真正的快乐和内心应有的宁静。
第三个圣谛是灭谛,即“离苦得乐”是可以实现的,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是可能获得的。假如我们放弃无用的渴求与厌恶(贪与嗔),脚踏实地地去修行,那么我们就会获得快乐与大自在。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别人——这就是涅盘(解脱)。
第四个圣谛是道谛,即八圣道可以使人彻底脱离苦海。


IP属地:天津19楼2020-11-12 14:18
回复
    佛法中的“空” 指的是什么?
    佛法讲的空不等于“无”,而是指“自性空”,即一切事物都无自性,一切皆因缘和合而生、缘起缘灭;因而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无常的——任何东西没有永恒。
    因此,正确的“空”观,应与缘起论联系起来,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IP属地:天津20楼2020-11-12 14:22
    回复
      2025-07-27 13:29: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浅谈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论”
      "缘起论"是佛教的根本教理。即: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非凭空而有,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的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消散,事物本身也就化为乌有。
      缘起论是宇宙、人生普遍的,必然的原理法则。 当初世尊在菩提树下,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
      所以,“缘起”并非世尊所发明创造的,他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一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后再将它对众人宣讲、开示。
      佛经上对缘起的定义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简单说,世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相互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从生起。


      IP属地:天津21楼2020-11-12 14:26
      回复
        为什么说“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一)佛法中所讲的空、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等,其实它们都是方便教法——是为了更好地诠释“缘起论”这一根本教理。佛经上说:“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 这说明了佛教教法有其一贯性。
        二)佛教的各种理论和宗派,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和宗教实践。尽管他们的论述说法各不相同,但对于缘起说,所阐述的无非是宇宙万法生灭存坏的关系,以及人生苦乐的来源。
        三)“缘起” 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解释宇宙一切事物起灭,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
        佛经上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诸法实相即佛的法身,也就是“缘起论”!所以说,“缘起”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进一步达到菩提觉悟,以至佛的境界。。。


        IP属地:天津22楼2020-11-12 14:46
        回复
          缘起的意义
          缘起论表明一切事情的结果——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此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
          如果您没种善因善缘,一旦遭遇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结果上计较。
          所以,了解“因缘果”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懂得如何改善“逆缘”、广结善缘。
          此外,它启示我们: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即使您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不改初心,坚持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
          所以它也为人生带来了无穷的希望。


          IP属地:天津23楼2020-11-12 15:12
          回复
            佛教合乎科学吗?
            答:科学是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是通过观察和试验等来说明一般的自然法则。
            佛教从总体上来说也符合这种方式,因为佛法的四圣谛等是可以通过检验和求证的。
            事实上,佛陀本人也要求佛门弟子自己去修行,证悟佛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的话。
            佛教更重视理解,证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坚信”。


            IP属地:天津24楼2020-11-12 15:28
            回复
              总的来说,佛法就是追求觉醒的学问。目的是找到自己的真心,本性(或者说是佛性)之后便能达到一种圆满的境界。。。佛家强调佛性人人皆有,许多人不能证得只是因为嗔恚,执着,嫉妒,妄想等心念过重。其实造成束缚的正是自身的弱点,最后获得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觉悟。


              IP属地:天津25楼2020-11-12 1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