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吧 关注:4,394,660贴子:21,030,776
  • 14回复贴,共1

谈谈文玩核桃的收藏价值与增值空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写这样一篇文字很久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很多“唱衰”文玩儿核桃的人一直在说文玩儿核桃的市场“不行了”,文玩儿核桃“没有增值空间了”……,站在我个人的角度,第一我觉得文玩儿核桃的收藏空间一直存在,第二我觉得文玩儿核桃的增值空间存在与否一定是取决于你购买核桃的价格。
首先,文玩儿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概念,我们没法指望着全中国14亿人口每人每年买一对儿核桃,因此,从最本源的角度来分析,就不要指望文玩儿核桃的销量可以和绵核桃一样大。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核农、核商、还是爱好者,都要对文玩儿核桃的总量有一个自己的概念。因为是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小众品种……什么的,就不应该作为收藏和增值的考虑范围。别说核桃了,大蒜、绿豆……今年卖得好,你看吧,明年地里种的就是都是大蒜、绿豆,产量大了,为了保证销量和效率,核农、核商自然就会把价格降下去。
其次,从种植的角度来说,文玩儿核桃和吃的绵核桃区别大吗?如果文玩儿核桃的砧木如果就是绵核桃的核桃树,种植难度有差别吗?可是不要忘记,吃的核桃是论斤卖的,盘的核桃再便宜,也是论个儿卖的,这种销售单价上的差别永远存在。绵核桃,十块钱一斤的有的是,麻核桃呢,十块钱一对儿、五块钱一对儿,怎么也是底价了吧。
如果市场来决定的话,每一个品种的文玩儿核桃到了五块钱一对儿的时候,种植自然机会减少,这也就会让这个品种的核桃基本稳定在这个价位以上。只有到了这样的平衡点,才能说后续有没有增值空间。
再次,文玩儿核桃的收藏,在我看来讲究的是“异形精对儿”,多棱少棱算异形、个头超大超小算异形、怪模怪样算异形、几乎完全相同也算异形……。“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无论产量有多大,真正的“异形精对儿”是永远有收藏价值的,只要保证湿度、温度不会剧烈变化,即使是不盘,那些配对儿精致的核桃摆在家里也显得非常有品位。
盘的核桃和收藏的核桃总是有差别的,盘的核桃因为会包浆变色,会修饰掉很多原来配对儿不够精致的瑕疵,但是收藏的则不同了,收藏品更多地是用来观赏,所以,多强调视觉效果——特别是装在密封容器里的视觉效果才是正理儿。
最后,说说文玩儿核桃的增值。很多说文玩儿核桃没有增值潜力的人,理论依据都是原来一对儿5000的核桃,现在同品种同尺寸可能只卖到50了,怎么还可能说到增值呢?其实关联上面谈到的观点,核桃的增值并不应该以“你买到的价格”来判断。如果你5000买的核桃,别人5块钱买到,现在可以卖到50,是不是就算增值了呢?
很多文化产品都可以增值,比如瓷器,但是你在超市买的饭碗其实无法增值;即便是你去拍卖会上拍到的瓷器,如果你拍下来的价格已经透支了它的增值空间,那么你还指望增值,这不是开玩笑吗?判断一对儿核桃是否可以增值,你先要对核桃的价值判断制定一个标准?在涞水买一对儿配对儿差不多的麦虎,可能五块钱十块钱吧,你去潘家园,以20到30的价格卖掉并不算夸张。即便是隔年,卖到这个价格也很有可能;但是同样一对儿核桃,如果你已经是花了50块钱买到手的,怎么可能再增值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6-28 15:51回复
    不管核桃多与少,贵与便宜,什么时候核桃都有几块钱,几十几百,几千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6-28 15:53
    回复
      2025-05-28 16:35:08
      广告
      各种精品核桃咱家走平台不直款V:w12052412
      南疆石,宫灯,苹果园闷尖白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6-28 15:54
      回复
        用心的文章不多了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6-28 16:15
        收起回复
          指着玩个核桃增值,你还不如钱存银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28 16:48
          回复
            我想问下青皮能提前知道里面核桃啥样不?我想在淘宝买来自己开,能开到长得好的吗?会不会是好的提前被老板拿走了,58六个青皮可以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28 17:28
            收起回复
              核桃增值?除非把嫁接麻核桃树全砍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29 13:45
              回复
                首先需要说明,核桃不管是麻核桃还是纸皮核桃,都只是一种经济作物,是人为种植、收获、可大量复制的。再怎么炒作,也出不了这个框架。那么对于一个经济作物而言,它的价值就取决于受众能够接受的一个程度。比如说天津小站稻,卖得就是比一般大米贵,因为受众觉得它值这个价,所以很有市场。尽管它每年的价值可能会受到产量、受众喜好度及受众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但都会局限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用编新花样、转基因、美化加工之类的炒作方式强行在其真实价格后面多写几个零,除了极个别现象,受众普遍是不会接受的。所以说麻核桃价格一路走低,就和产量增加,受众减少这些因素息息相关,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不是找些别的概念出来就能忽略的。
                其次关于收藏,这本就是个因人而异的行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但大体都是讲究一些被赋予人文因素的东西。纵观中国上千年的收藏历史,很少在书本里提及收藏农作物的,毕竟农作物和人文之类的很难结合。就连麻核桃盛行的明清,也只是作为一种实用器。直到雕工的产生,赋予了人文因素才让带雕工的麻核桃成为了一种藏品,但所收藏的点在于优良雕工所带来的文化价值而不是核桃本身。可见天然的麻核桃始终不过是一个农作物的范畴,和文物相差甚远。如果碰上就喜欢这口的,就当作收藏也无可厚非,毕竟个人自由。但这种个别的特例却不能拿来作为一个衡量麻核桃价值的标准。至于当年旗人玩核桃之风大盛,带动价格高涨,主要原因就是皇帝喜欢,上行下效的缘故。但是这就跟宋徽宗那样,特别喜欢太湖石,一车一车当贡品往汴梁拉,可当他的朝代结束后,谁会再拿太湖石当个宝?
                最后说下市场价值,除了那些愿打愿挨的个别现象,目前麻核桃的价值应该是会高过食用核桃一些的,仅此而已。
                既然说到了瓷器,那么正好说两句。超市的瓷器比如一个普通的小碗无法增值,那是因为它是实用器量产货,并不是个文物。如果一个光绪年制民窑粉彩的小碗呢?拍卖会上的瓷器,目前为止是不会有透支之说的。文物捣子碰到报价超过了心中的价位,就不会再举牌;溢出底价数倍成交的买家所在意的点并不是金钱。碰到盛世古董自然增值;如果碰上乱世,所有行情都会下跌,但当乱世结束的时候,古董永远是涨幅最大的,因为文化的价值永远摆在那里,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非要拿5000元举个例子的话,那么5000元在拍卖会上买的瓷器,远远会比5000元在核商手里买的核桃增值得多的多。


                9楼2020-06-29 22: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