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之于畿辅蕞尔邑尔,然自春秋两汉以来称侯国焉,六朝之际置州郡焉,五代迄宋开军府焉,非仅以县名也,故溯其盛时,可兼有数邑之地,及其遭废,或裁省尔并入临封,要之时事所趋,宜民为急,是所望于莅斯土者。
附郭興治东光舆地考
东阳国名,《左转》晋荀吴伐东阳,是时东阳国已属于晋。其为郡自秦始,战国时赵割河间以事秦,又乐毅摧三晋于关津,后奔赵时,封于关津。是邑,本赵地,与燕无涉。其余齐,则或以其当属渤海郡云,(按属齐当以平原郡,若汉渤海 沧州,至隋唐以降乃在山东武定属下。需分别论之。)
注:东阳国:①春秋晋地,战国时先后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吴略东阳”;《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 皆即此。
附郭興治东光舆地考
东阳国名,《左转》晋荀吴伐东阳,是时东阳国已属于晋。其为郡自秦始,战国时赵割河间以事秦,又乐毅摧三晋于关津,后奔赵时,封于关津。是邑,本赵地,与燕无涉。其余齐,则或以其当属渤海郡云,(按属齐当以平原郡,若汉渤海 沧州,至隋唐以降乃在山东武定属下。需分别论之。)
注:东阳国:①春秋晋地,战国时先后属卫、赵,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荀吴略东阳”;《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 皆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