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陇生吧 关注:5贴子:258
  • 1回复贴,共1

东晋门阀政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晋门阀政治起源于“王与马,共天下”,表现在。
1.司马睿对王导极度尊重,给王导写信,“顿首” “惶恐”
2.王导来了,要起身迎接
3.王敦造反,司马睿也不敢责备,委曲求全,希望王敦放过,自己赔不是
但是,没人说曹操和汉献帝共天下,王家并没有被人非议,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总体来说东晋门阀政治的核心就是,“政由门阀,祭则司马”,门阀是真,司马只是个符号而已。
司马睿的爷爷是当年伐吴的琅琊王司马伷,封在徐州琅琊郡,境内大族是琅琊王氏和琅琊诸葛氏,王导就是琅琊王氏的人马,魏末晋初时,王祥做到了西晋三公,琅琊王氏算是当时顶级门阀,能比拼的只有河东裴氏了后期因为地理位置缘故,裴家支持成都王司马颍,很少过江,结果被匈奴杀的七七八八,在东晋一朝就没有影响力了。
当时普遍有诸侯王征辟封国内士子为自己掾属的特点,比如吴王司马晏征辟了吴郡陆机陆云,司马睿也由此认识了王导和诸葛恢。司马睿老爹被邺城的司马颍杀了,所以就铁了心跟东海王司马越混,算司马越的小跟班,替他守徐州老家,司马越自己在洛阳辅政,但是手下的部队都是徐州东海人。
八王之乱以后,司马越莫名其妙获得胜利,宗室死的七七八八,自己又是血统疏远,说不上话,于是大肆招揽高门大族组织起来了朝廷才获得合法性,其中就请到了王衍,虽然说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朝廷迟早完蛋,顾荣张翰都收拾东西回南方老家避风头去了。
总得来说,司马越的手上有兵权,大概实力在王衍之上,二者共同执政,算早期版本的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司马越出镇许昌,最终死在周口项城,死了以后,原来在徐州东海国招募的士兵没了领导都想回家,王衍就带着部队押着司马越的灵柩回徐州,半路被石勒追上,西晋中央部队由此全军覆没。
司马越早年安排司马睿镇下邳,后来可能是因为要去江左收粮补给中原,再者江左爆发陈敏之乱,需要人去管事,司马睿就搬家过江去建康办公了。司马越王衍一死,谈玄论道的名士慌了神,北方眼看已经没有力量对抗匈奴太危险,就投奔集团江左分舵江南来了。
司马睿和王导二人,就地位而言,都是司马越的下属,但是王导门第高,所以实力强于司马睿,有当年吕不韦支持子楚的风范。后期皇族被杀的干干净净,名士也死伤大半,王导的领袖地位就更高了,王家也就成了东晋门阀第一家。


1楼2020-12-08 13:54回复
    第四章 不与刘 石通使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南宋和东晋都是割据江南但是南宋太怂了,居然称呼少数民族政权为叔叔。东晋就很有骨气,不和前赵后赵往来。
    1.东晋不是不和少数民族政权往来而是与特定少数民族政权往来
    2.东晋本身也没什么骨气
    1.只与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往来。
    东晋政权本质是西晋末期司马越王衍政府的派出机构,所以外交遗产是完全继承西晋政府的。当时司马越在洛阳,司马颍在邺城进行八王之乱的最后决战,八王之乱里藩王自己的部队打过了,就调动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队帮自己作战。在河北,并州刘琨带着鲜卑段部,幽州刘浚带着鲜卑宇文部支持司马越,并州匈奴刘曜支持司马颍,羯族石勒从小运气不好,被司马越的弟弟当成奴隶贩卖,所以和司马越关系不共戴天。双方的斗争实际上是汉族皇族带着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后来前后赵占据了北方,作为司马越的嫡系的东晋政权自然也和前后赵关系很差了。
    以至于东晋末期,都有宁愿将洛阳送给北魏也不愿意给氐族后秦的情况发生。可以说是派系内部传统友谊和民族气节挂不上勾。
    温峤是刘琨派驻东晋的个人代表,后来段匹磾杀了刘琨,东晋也没谴责段匹磾,就是个证据,大致温峤就留在江南了。
    2.东晋政权本质和南宋一样是偏安政权
    东晋政权对于匡复神州其实没什么热情,当时司马越政府让司马睿勤王,司马睿也故意不去保存实力。后来祖逖打算扫清中原,司马睿就送了几匹布让祖逖自谋出路。王导也不过是搞内部关系而已,没人想北伐。北方人来了南方如果安定下来了,也就不想回去了,大环境没人想去北伐。
    不过东晋的北伐还是打的有声有色的,桓温的部队一直打到长安和邺城,收复了洛阳,刘裕的部队收复了青州还有长安和洛阳二都。不过东晋北伐战绩的漂亮是因为皇室孤危,权臣太多。权臣为了攫取权力喜欢北伐刷战绩来给自己夺权铺路。所以每次北伐都是将领在外心猿意马半途而废,中央在内阻拦添乱唯恐权臣得胜而归自己帝位不保,刘裕北伐战绩最漂亮,所以东晋就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10 0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