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起源于“王与马,共天下”,表现在。
1.司马睿对王导极度尊重,给王导写信,“顿首” “惶恐”
2.王导来了,要起身迎接
3.王敦造反,司马睿也不敢责备,委曲求全,希望王敦放过,自己赔不是
但是,没人说曹操和汉献帝共天下,王家并没有被人非议,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总体来说东晋门阀政治的核心就是,“政由门阀,祭则司马”,门阀是真,司马只是个符号而已。
司马睿的爷爷是当年伐吴的琅琊王司马伷,封在徐州琅琊郡,境内大族是琅琊王氏和琅琊诸葛氏,王导就是琅琊王氏的人马,魏末晋初时,王祥做到了西晋三公,琅琊王氏算是当时顶级门阀,能比拼的只有河东裴氏了后期因为地理位置缘故,裴家支持成都王司马颍,很少过江,结果被匈奴杀的七七八八,在东晋一朝就没有影响力了。
当时普遍有诸侯王征辟封国内士子为自己掾属的特点,比如吴王司马晏征辟了吴郡陆机陆云,司马睿也由此认识了王导和诸葛恢。司马睿老爹被邺城的司马颍杀了,所以就铁了心跟东海王司马越混,算司马越的小跟班,替他守徐州老家,司马越自己在洛阳辅政,但是手下的部队都是徐州东海人。
八王之乱以后,司马越莫名其妙获得胜利,宗室死的七七八八,自己又是血统疏远,说不上话,于是大肆招揽高门大族组织起来了朝廷才获得合法性,其中就请到了王衍,虽然说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朝廷迟早完蛋,顾荣张翰都收拾东西回南方老家避风头去了。
总得来说,司马越的手上有兵权,大概实力在王衍之上,二者共同执政,算早期版本的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司马越出镇许昌,最终死在周口项城,死了以后,原来在徐州东海国招募的士兵没了领导都想回家,王衍就带着部队押着司马越的灵柩回徐州,半路被石勒追上,西晋中央部队由此全军覆没。
司马越早年安排司马睿镇下邳,后来可能是因为要去江左收粮补给中原,再者江左爆发陈敏之乱,需要人去管事,司马睿就搬家过江去建康办公了。司马越王衍一死,谈玄论道的名士慌了神,北方眼看已经没有力量对抗匈奴太危险,就投奔集团江左分舵江南来了。
司马睿和王导二人,就地位而言,都是司马越的下属,但是王导门第高,所以实力强于司马睿,有当年吕不韦支持子楚的风范。后期皇族被杀的干干净净,名士也死伤大半,王导的领袖地位就更高了,王家也就成了东晋门阀第一家。
1.司马睿对王导极度尊重,给王导写信,“顿首” “惶恐”
2.王导来了,要起身迎接
3.王敦造反,司马睿也不敢责备,委曲求全,希望王敦放过,自己赔不是
但是,没人说曹操和汉献帝共天下,王家并没有被人非议,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总体来说东晋门阀政治的核心就是,“政由门阀,祭则司马”,门阀是真,司马只是个符号而已。
司马睿的爷爷是当年伐吴的琅琊王司马伷,封在徐州琅琊郡,境内大族是琅琊王氏和琅琊诸葛氏,王导就是琅琊王氏的人马,魏末晋初时,王祥做到了西晋三公,琅琊王氏算是当时顶级门阀,能比拼的只有河东裴氏了后期因为地理位置缘故,裴家支持成都王司马颍,很少过江,结果被匈奴杀的七七八八,在东晋一朝就没有影响力了。
当时普遍有诸侯王征辟封国内士子为自己掾属的特点,比如吴王司马晏征辟了吴郡陆机陆云,司马睿也由此认识了王导和诸葛恢。司马睿老爹被邺城的司马颍杀了,所以就铁了心跟东海王司马越混,算司马越的小跟班,替他守徐州老家,司马越自己在洛阳辅政,但是手下的部队都是徐州东海人。
八王之乱以后,司马越莫名其妙获得胜利,宗室死的七七八八,自己又是血统疏远,说不上话,于是大肆招揽高门大族组织起来了朝廷才获得合法性,其中就请到了王衍,虽然说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朝廷迟早完蛋,顾荣张翰都收拾东西回南方老家避风头去了。
总得来说,司马越的手上有兵权,大概实力在王衍之上,二者共同执政,算早期版本的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司马越出镇许昌,最终死在周口项城,死了以后,原来在徐州东海国招募的士兵没了领导都想回家,王衍就带着部队押着司马越的灵柩回徐州,半路被石勒追上,西晋中央部队由此全军覆没。
司马越早年安排司马睿镇下邳,后来可能是因为要去江左收粮补给中原,再者江左爆发陈敏之乱,需要人去管事,司马睿就搬家过江去建康办公了。司马越王衍一死,谈玄论道的名士慌了神,北方眼看已经没有力量对抗匈奴太危险,就投奔集团江左分舵江南来了。
司马睿和王导二人,就地位而言,都是司马越的下属,但是王导门第高,所以实力强于司马睿,有当年吕不韦支持子楚的风范。后期皇族被杀的干干净净,名士也死伤大半,王导的领袖地位就更高了,王家也就成了东晋门阀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