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是哪怕是宋明画作、雕塑上的“山文”形制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除了都有个“三棱”的形,细看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看下我贴的这些图片,你们就了解,当今复原出来的“山文甲”是多么可笑的拍脑袋举动

敦煌的壁画,腹部可见“山文”,看出来大概是细条状的,似乎条与条之间有较大空隙

应该是明代木雕,具体我也记不清了,这里能看出“山文”里还包括一个小“山文”是怎么回事?

这里腹部的“山文”变成圆角了,不是直来直去的三岔路口了,还同时存在肩甲的竹篮“山文”,这又是怎么回事?

山西博物馆藏明代关公木雕,有其他更清晰多角度的图大家可自行搜索,这里的“山文”甚至看起来打了铆钉,这又是什么鬼?再看胸甲,这个胸甲被当今许多爱好者称作“龟背甲”,佩服他们的自主命名能力

宋代皇陵石雕,这个肩甲没什么说的,三岔路口,唯一值得提及的地方,现在好多复原“山文甲”的人认为“山文”是立体的,但是这张图片上看起来又是个“竹篮编织”,难道是风化了吗?另外这个裙甲的锁子样式可以说是雕刻的非常完美了,但是问题来了,胸甲上那乱七八糟的花纹又是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