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发现已经快凌晨三点了,说实话我从未熬过这么晚,好了,发完该见周公了)
初见白玉堂这三个字,就不由地心生喜欢,这三个字一开始就吸引住了我。
这“白”字,一方面是人的姓,另一方面也让我联想到这个少年可能长得白净,俊。
这“玉”字,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君子温润如玉。话说从初三那年开始我很想努力成为一名君子,同时也想养成一种儒雅的气质,但想到刚刚和舍友打游戏时不注意又开喷了……这两件事也许需要我用一生去做,惟有冷静,冷静,谨慎,谨慎。
只是这“堂”字我当时没联想到别的东西。
小时候看过三五相关的电视剧,但印象也就限于包公,展昭,公孙策,对白玉堂只能说“好像记得有这号人”了。后来是从村里某个老人的收音机里又听到了这个名字,对这个名字后面的人物有了兴趣,就把角色对应的原书三侠五义弄来开始看。
开头十多章说白了就是包公养成记,包公作为书中的重要角色,安顿好他还是很有必要的。

好了,终于是到了书胆出场。
“只听楼梯声响,又见一人上来,武生打扮,眉清目秀,年少焕然,展爷不由的放下酒杯,暗暗喝彩,又细细观看一番,好生的羡慕。”
越品越觉得作者对这人的描写和从别处看到的不一样。眉清目秀这个词用的人不少,但“年少焕然”这种形容方式我是真没见过。闭上眼睛,能想到的是一个少年人眼神清澈透亮仿佛有光,让人觉得很温暖。看到这里才开始慢慢体会什么是作者“着墨的浓烈”(这里用了黑·风流年间的歌词)。说实话,如果我也坐在展昭出现的那个地方,很可能和他是一样的想法,“暗暗喝彩”“观看”“好生的羡慕”。
想咱老李虽然也是十里八乡有名(划掉)的俊后生(李云龙:你小子抢老子台词干嘛),但读到这段情节的时候还是顿了顿,暂时把书放下,双手背后,对着镜子默默“观看”几眼,再想象一下自己身着行装提刀为侠的样子,自命风流。
别的情节中玉堂锄强扶弱,行侠仗义之事自然也是让人对其钦佩不已,但于我而言,最喜欢的还是这“少年”二字,不是指皮囊,毕竟容颜会随着年华流走而老去,而是看着他我能感觉到什么是年轻的。一个人是否年轻,某种程度上并不是看他的实际年龄,而是看这个人是否怀有年轻的心态。
在书中,玉堂心存侠义,遇见不平之事总要去管一管;心气高,为了五鼠的名号干脆利落地决定去找御猫斗一斗;不轻易屈服,和展昭比高下的过程中即使兄弟纷纷倒戈也撑住心里的那口气独自行动,不愿看着名号被压……这种人行动力强,只要他想搞一番事情,怕是谁来都压不住。不仅脑子灵光,想的多,行动还能跟得上(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这样),这就让人更羡慕了。
白少侠带给我一种相当奇妙的感觉,可以说他惊艳了我的时光。
在这里预祝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春节,也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平平安安。

(最近才换的笔记本设置的ID镇层,别问为什么用拼音,问就是觉得1080p分辨率的屏幕显示这个大小的字不是很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