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js根据地吧 关注:1,164贴子:15,784

在汉阴当工程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了部队驻地明白了,自己加入的是一支建设工程兵部队。这部队也有番号,起初叫做八七三五部队,后来改为59210部队,是团的建制。内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建筑第210团,是10个这样的工程建筑团之一,隶属总后序列,主要任务就是施工。说是部队,其实就是军中的施工队。我们,就是穿军装的建筑工。因为是施工部队,大多数连队每个班里只有三条枪。至此,我参军前、在新兵训练期间所满怀的憧憬全部打破。
到部队后,被分在了二营六连。二营驻在汉阴县卞家沟内,六连驻在最里头。
连队的营房都是兵们自己搭建的简易房,在一面山坡上平整出若干块平地,以钢骨架做屋架、以油毛毡做屋顶、以竹箔抹泥做屋墙,一个班搭建一座这样的简易房。这样的简易房只能这样避雨。汉阴地方,冬天不是太冷,夏天可是太热。夏天进得房来,如同蒸笼。于是,各班纷纷割来茅草笘在屋顶上多少挡挡阳光的炙烤。
除了住房是自己搭建以外,一切关乎生活的设施都是兵们自己动手设置。在屋内地面上埋上方木,在上边横搭上方木,再在上面架上木板,这是床。用木板钉一个架子,在一条横木板上弄出若干凹槽,这是枪架。
各连有自己的伙房,大锅烧水,大锅做饭,油水不大,香味勉强,热菜热饭而已。掌管伙房的是司务长,他有个手下,叫做助理。助理也是兵。助理的基本工作是采购,常常赶着驴车出山去弄些油盐酱醋回来。助理还有一项工作,给兵们卖香烟。每个连队都养着有猪,掌管它们的是一名编制在炊事班的饲养员。各连还设有文书、通信员、卫生员、理发员。相对于编在班排里、每天汗流浃背下苦出力的兵们,这些文书兵、通信员兵、卫生员兵、理发员兵、炊事员兵、饲养员兵们,那可是当了回舒服的兵。
六连三个排,每排四个班。六连在汉阴县的任务是在卞家沟内的山体上开掘洞窟。每个排在岩壁上各开掘出一个导洞,深入十几米后转向90°开掘主洞。主洞高十几米、跨度24米,总长几百米。每个排中的一个班是风钻班,进行凿岩爆破。其他的班将炸下的石渣排出洞外。风钻班每天在岩壁上钻出若干个约2米深的爆破孔,装上硝铵炸药引爆后,一次就可以将洞窟向前掘进2米。
排炮过后,洞窟内炸下的石渣如同小山,其他三个班的兵们进的洞来,就是凭着一双手和铁锹、铁耙、铁簸箕、矿车等极简单的的工具将这数百方的石渣排出洞外。饭由炊事班送到工地,石渣不排除完毕不得下班。
无论白天黑夜,风钻班的炮声一响,就是排渣班进洞窟的时间。往往是劳作几个小时后,太阳才照亮了山沟;往往是月亮升上山顶,劳作的兵们才满面石尘地回到营房。
天天都是如此高强度的劳作,苦不堪言。
卞家沟是汉阴南侧凤凰山山脉一处山沟,山沟中还散居着几户农家。听人说,这山沟中原本有野兽出没,部队进来,野兽都远遁了。每天早上,成群结队的是当地进山打柴的人,每天黄昏,络绎不绝的是扛着木柴出山的人。
卞家沟离县城大约十几华里,逢星期日,每连按比例放出几个兵逛逛县城。县城也没啥可逛的,书店里没有什么书,小卖部一样的商店里没有什么商品。就算是有些物件,也不是每月拿六元津贴的兵们可以买得起的。
这是1971年,林彪还是副统帅。
这一年,工程赶得十分紧张,上级说我们干的这工程属于政治任务,政治任务完成不了是要杀头的。于是,许多星期天被取消了;一逢节假日就要举行大会战,劳作的程度更甚于平常的日子。后来,林副统帅折戟沉沙后,有传言说:我们这些工程是林彪政变后的指挥所。
1982年夏天,到汉阴办理一件刑事案件,工作完成后,我一人赶去了卞家沟。进的沟来,山沟中的小河布满了巨大的石块,老乡说,这是当年八七三五打山洞时开出的石头,这些石头原本堆在山洞下的河沟里,有年发大水,全冲了下来。这时的沟里还有部队,零零散散地在河沟里砌挡墙。我爬上曾经施工的洞口,看着当年拼尽力气打成的山洞已被废弃,看着洞口两侧我亲手用水泥在岩壁上堆塑的黑板,看着黑板上我亲手涂得油漆还没有剥落尽。一瞬间,泪水喷涌而出。下的山来,看到连队营房地基上长满了荒草,我站在我们班地基上,想着我曾在这里睡过,想着在这里的每周日晚上召开的班务会,想着班务会上总是被莫名指责的情形,禁不住痛哭失声。
当时,警察身着上白下蓝的警服,进山时就有兵们关注,见到我如此,几个兵围了上来。我抹去泪水向他们喊道:这山洞就是我打的。我哭,是我认为,在卞家沟的一切付出都枉费了。
出了卞家沟,月亮已照亮了道路。一起的同事不放心,一路寻了过来,见到我问:怎么这样晚。我说:舍不得离开这地方。


IP属地:四川1楼2021-01-27 12:05回复
    70年底,我年满十八岁,在玉川公社见到了来接新兵的老兵,他指导我填一份入伍登记表,填到家庭成员一栏处,我突然不可遏止地泪如泉涌。老兵以为我为入伍而激动落泪,但不是的,我不是为这而落泪。
    这以后,是体检。有一项体检要脱光衣服被人审视,检查的人还翻看了肛门,看看是不是有痔疮。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领到了全新的军装、军用挎包。兴奋地回家、炫耀、与家人照相。只顾着自己高兴和憧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心情。多年后再翻看当初与家人的合影,才意识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是堆出来的。
    临往部队时,这个部队在临潼县招收的新兵在县武装部集中。在这儿听说,新兵训练连在西安,我们要步行前往。
    新发的冬季军装不太合身,与其说是穿在身上,不如说是臃肿的堆在身上。看着满都是陌生面孔的未来的战友,心中有些忐忑。
    忐忑的原因还有一层,不知道自己究竟参加了什么样的部队,这个部队是什么兵种。对此,接兵的守口如瓶,武装部只字不提,也没有哪个新兵敢打探这个事。不知自己未来的军旅生涯究竟是什么,就只有忐忑。
    临潼武装部给临行的新子弟兵的送行饭是大烩菜和馒头。有新兵没有舍得吃光自己碗中的那一份饭菜,悄悄端出了门外,递给在那里蹲着的一个老汉。老汉端着碗,抬起脸,露出些尴尬的笑容,嘴里说,儿呀,你吃吧。
    由临潼县城沿西临公路向西安去,共三十余华里。第一次走这样长的路。艰难地走到十里铺的时候,有收容车上来。不少新兵爬上了车。收容队的问:你上不上?我咬咬牙,摇了摇头,继续跟着队伍往前走。
    新兵训练的地址在西安东郊陕西工业大学,到达目的地后,在上楼梯的时候,脚心痛得不敢落地,晚上脱了袜子,脚底板布满了水泡,有的已经破了。
    在新兵连能铭记的记忆:
    分班,认识了一个四川籍的班长,与他相处的不错,但离开新兵连就再也没见过他,名字也忘了,只记得他姓李,眼睫毛很长,对我很温和。
    睡觉是打地铺,褥垫下垫的是稻草。
    有个班长热衷于用指甲剪将一颗打火石剪成几段,再分别用打火机的火轮磨一磨,然后到楼下的小卖部换购打火石,那时打火石不好买。
    走队列,天天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有个新兵总走不好正步,自嘲自己是正步的胳膊齐步的腿。
    整理内务,整理不好不许吃早饭,晚上盘腿坐在地铺上开班务会。
    听课,怎样从一个老百姓转化为军人。
    实弹射击,投掷实弹手榴弹。有个新兵投实弹的时候吓得脸色苍白,怎么都不敢扔,气得连长用河北话大骂,胆儿小鬼。
    发领章帽徽,迫不及待地等到星期日出去照相。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坐大卡车去部队。一辆解放牌卡车坐几十号人,大家都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挤得满满当当的,下车休息的时候,腿麻的站不住,班长说,不想腿就不麻了。
    这时才隐约知道,当兵的地方在陕南某县。
    车进沣峪口后,总以为再翻过一架山就是平地了,可无边无际的大山,永远没有尽头。车走了一天,到了宁陕县。晚饭由军供站供给,忘了在哪睡的觉。
    第二天还是在山区中行走,只不过山离着公路远了些,也低了些。正走着,迎面也过来了几辆军用卡车,车上的人全穿着军装,有的有领章帽徽,有的没有。他们与我们车上的班长互相打招呼,这些人是复员离队的老兵。这时的我还少不更事,心想当兵就要当一辈子,为什么要复员呢?
    车在汉阴县城边向南转,经过太平公社开进了山沟。路是便道,路两边的山崖上有人在活动,山崖上有硕大的洞,山洞口活动的是穿着工作服的兵。一刹那间,心中突然酸甜苦辣起来,这是什么兵种,打山洞的兵,这也是兵吗?我当的是这样的兵吗?


    IP属地:四川2楼2021-01-27 15:00
    收起回复
      团营首长 团长:徐世昌、王洪江、解树俭、刘光喜、隋盛福、王泽仁、朱嘉喜; 政委:王长诗、高士杰、姚上进、李丙乾、李士忠; 副团长:解树俭、槐根芳、张朝君、朱嘉喜、马长亭、王洪江、李海珊、王丕珠; 副政委:高士杰、范宝鸡(音)、刘曼田、曹廷义、杨大维、刘鸣军、李径清;司令部参谋长:刘清秀、姜胜荣、陈春胜、隋盛福; 政治处主任:刘曼田、王尊奎、曹廷义、张有法、王占才、贾元成; 后勤处处长:阎书元、曹子学、余海生、华广汉; 司令部副参谋长:陈春胜、张朝君、董永年、赵先堂; 政治处副主任:槐俊德、曹廷义、张景理; 后勤处副处长:张梁理、闫里、 营长:曲发春、彭先训、赵先堂、张?(四川人)、曹锡广、陈守荣、刘光杰; 教导员:李良运(音)、赵铁禄(音)、戴增学、曹廷义、李锦龙、孙国良、赵铁路、聂隆俊; 副营长:颜庭岚、史元德、赵生堂、黄金库、李振葛、王泽仁、郭炳新、韩德相; 副教导员:唐瑛、张庆民、谷学义、窦银学、常立怀、槐俊德、张清州、张德模、王金棋、张元庚、陈亚钦、王培芝、黄纪林、袁炳?、张庆民。


      IP属地:四川4楼2021-01-27 16:41
      收起回复
        三个小时的车程,父亲一路滔滔不绝,给我们讲述他曾经的故事。他们曾经在青海格尔木,西藏当雄,河南淮滨,北京丰台,陕西汉阴多地施工。在大山深处修建过战备弹药仓库,在青藏高原上修建过输油管线,在陕西安康参加过抗洪救灾,在北京修建过总后丰台工地等多项艰巨的工程。是一支担负着国防施工任务的建筑兵团。而他在210团整整呆了18年。看到部队旧址大门,年过花甲的父亲激动的健步走去。  古老的大门虽然旧迹班斑,但却依旧巍然耸立!站在熟悉的大门前,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曾经在这里工作学习,曾经在这里列队操练,生命中的青葱岁月在这里度过,这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在熟悉的岗哨前站一次岗!虽然此时的父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笔直了,但这种精神却影响了他一辈子。  隔墙瞭望曾经的院子,每一个景每一处物都能够联想到一段故事,时间,走的太快了……  部队大门前的坡是我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我仿佛依稀听到了熟悉的军号声。30多年前的坡是这样的。


        IP属地:四川5楼2021-01-27 16:51
        回复
          我的母校~汉阴县城关一小部队机关大楼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左起前排第二就是我。当年的团部已经变成现在的汉阴中学了。部队为当地政府修的军民路,也是我当年上学的必经之路


          IP属地:四川6楼2021-01-27 17:09
          回复
            曾经的安装连40年前的安装连,现已旧貌换新颜。这是当年我和父亲在安装连里的留影。还有在安装连后山上和一块石头的合影,如今石头还在,而我却远走他乡。


            IP属地:四川7楼2021-01-27 17:11
            回复
              汉阴老城的记忆西城门当年的牛爷爷整齐的军装,精神焕发。现在的牛爷爷和小牛牛。一代人的芳华就这样悄然走过。


              IP属地:四川8楼2021-01-27 17:13
              收起回复
                1971年,解放军总后勤部8735部队来淮滨县驻赵集公社六里庄,执行生产任务。这是为应付苏联武力对中国的威胁,根据三线时期战备需要诞生的部队,也称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程兵建筑团、工程兵建筑第210团,番号8735部队/59210部队。部队在陕西汉阴、西安、青海格尔木、西藏拉萨、当雄、河南淮滨、北京等地施工,还有农业生产及其他作业。
                在当时驻扎淮滨的部队中,8735的伙食最好,荤素搭配,吃饭时,六人一桌,必须入桌坐好就餐。伙食费每人每天八毛八。兵营房间还建有北方的炕铺,以应付淮滨湿冷的冬季。还有一匹参加过战争的马,曾在战争期间用马嘴叼着昏迷军官的皮带,把军官拖离战场。后来年老随军来淮滨军垦农场,这马死后,部队还开了追悼会。


                IP属地:四川9楼2021-01-27 17:17
                回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程兵建筑团
                  工程兵建筑第201团(?,59201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2团(?,59202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3团(?,7818部队/59203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4团(陕西华县,59204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5团(?,59205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6团(?59206部队/81898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7团(?,59207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8团(福建邵武县,59208部队/32258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09团(焦作,59209部队/34631部队/59***/62117部队)
                  工程兵建筑第210团(?,8735部队/59210部队)1985年10月并入工程建筑第209团


                  IP属地:四川10楼2021-01-27 17:22
                  回复
                    1986年底,210团与武汉基地指挥部工程技术大队(原209团改编)合并,组建成59252部队,归总后郑州后方基地管辖,名称为总后第一工程管理处。59252部队现改称62117部队,住河南焦作


                    IP属地:四川12楼2021-01-27 17:25
                    回复
                      我也曾经在这个院子里住过,我上的是城关二小,从家属院走路去上学,要走很长时间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21-04-18 13:00
                      收起回复
                        欢迎在回卞家沟看看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1-07-15 19:30
                        收起回复
                          唉!苦难的“兵们”,都是记忆犹新啊!那么多年的辛苦白废了!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22-11-22 07:11
                          回复
                            你老爸是210团的!我记的210团加工厂长,是位抗美抗美援朝个子不太下来的老兵个子不太高,好像是山东人!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22-11-24 20:49
                            回复
                              哦,我就是59210汽车连的,好怀念战友,怀念部队的生活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23-02-26 0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