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说:“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人地位未落实、产权归属不清晰、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我觉得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
一是以采用母体高校师资为主的独立学院,可能会导致母体高校的师资负荷增大,如果把独立学院的学生人数加上,有些母体高校的师生比可能是不达标的;但如果因此让母体高校引进更多师资,那就相当于由财政来负担独立学院的师资,这里面的账就不好算了。况且将来如果生源萎缩,独立学院缩招或停办,母体高校又要闲出来一些有编制的人员,也不好处理。
二是增加投入达到标准的独立学院,为什么必须要转设呢?继续挂母体高校的牌子一起赚钱不行吗?我的理解是,既然这些独立学院已经达到独立办学标准,也就是说实际上已经不需要依赖母体高校的各种资源,却还要继续挂母体高校的牌子,那就是名不副实,只是为了借母体高校的光环来吸引生源,有点以次充好的感觉了。
总之,无论独立学院是否达到独立办学的条件,继续挂母体高校的牌子都存在弊端,所以必须推动转设。
以上是个人浅见,未必正确,请大家讨论批评。
我觉得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
一是以采用母体高校师资为主的独立学院,可能会导致母体高校的师资负荷增大,如果把独立学院的学生人数加上,有些母体高校的师生比可能是不达标的;但如果因此让母体高校引进更多师资,那就相当于由财政来负担独立学院的师资,这里面的账就不好算了。况且将来如果生源萎缩,独立学院缩招或停办,母体高校又要闲出来一些有编制的人员,也不好处理。
二是增加投入达到标准的独立学院,为什么必须要转设呢?继续挂母体高校的牌子一起赚钱不行吗?我的理解是,既然这些独立学院已经达到独立办学标准,也就是说实际上已经不需要依赖母体高校的各种资源,却还要继续挂母体高校的牌子,那就是名不副实,只是为了借母体高校的光环来吸引生源,有点以次充好的感觉了。
总之,无论独立学院是否达到独立办学的条件,继续挂母体高校的牌子都存在弊端,所以必须推动转设。
以上是个人浅见,未必正确,请大家讨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