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连续两次落榜,这不能不算是王阳明人生道路上的一大挫折,但他却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达观态度,这种心态值得我们后人效仿。
不管怎么说,王阳明暂时是一个失败者,他该如何应对这场失败危机呢?有的人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来;有的人恰恰相反,越挫越勇。王阳明属于后者,他没有因为考试落榜而颓废不堪。
既然落榜了,继续留在京城也没什么意义了,王阳明便回到老家,成立了一个龙泉山诗社,用诗歌来填补内心的落寞和失意。
在中国古代社会,失意的文人总会搞些东西,不仅发泄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而且也借以表明自己的存在。自从唐中期形成文人结社后,文人士子就以此作为自己重要的活动方式。到了明代,就更不能小看这种结社活动了。据有的学者研究,在明代至少有680家以上的结社。这不仅影响到当时的文风学风,而且对明朝的地方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
大体来说,明朝文人结社有四大类,分别是:纯粹的诗社,怡老会社,文社和政治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