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吧 关注:1,870,909贴子:86,335,203

回复:科普一下黑骑士的主武器(副武器?):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锏小姐应该加一个“攻击无视目标防御力”的特性,毕竟是破甲武器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21-12-24 18:19
回复
    是冷兵器dalao。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1-12-24 18:25
    收起回复
      2025-07-25 09:34: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黑骑士大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21-12-24 18:26
      回复
        牛哇牛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21-12-25 00:29
        回复
          居然有冷兵科普,点个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1-12-25 02:23
          回复
            第一次了解锏和鞭还是在镖人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21-12-25 12:40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21-12-25 12:53
              回复
                正经科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21-12-25 14:07
                回复
                  2025-07-25 09:2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上回书说到……
                  咳咳,上一次更新的结尾我们证明了一点:在两宋时期,锏的使用目的是攻克敌军厚重的铠甲。
                  一切武器的形制都是随实际的使用需求而发展的,锏也不例外。这些早期的锏主要以挥砍凭砸击破敌,其锏身长而宽大厚重;此时锏身前后的粗细变化尚不明显,护手也至多只有能在交剑时保护手指的程度。
                  于《宋史·王珪传》之中亦有“……乃复入战,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弯曲),手掌尽裂,奋击自若。”等有关此类兵器使用方式的侧面描述。

                  (辽锏复原图)
                  之前也提到过,尽管此时的锏还没有像明清时代一样轻量化、前端进一步锐化,但重心显然也不像锤类武器一样大幅度地靠前。这虽然削弱了同重量下锏的打击力度,但也让鞭锏类武器的灵活性高于锤类武器。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既然追求以钝击破甲,为什么不干脆选用威力明显更大的锤?
                  首先要指明的一点是,虽然在上文中我对锏的使用做出了大量的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两宋时期出现于战场上的钝器只有鞭锏。事实上,不仅限于之前提及的长斧,以骨朵为代表的锤类兵器同样是重要的战场兵器之一。
                  如《辽史》卷三十四(志第四·兵卫志上·兵制)所载,在辽军的正规军编制中规定,骨朵与斧钺、长短枪一样都是每名正规军需自备的格斗武器之一;北宋之《武经总要》亦注录有骨朵;

                  那么锏相比锤,又有什么优势呢?
                  两者之间,首先有一点区别是最显而易见的:长度。
                  在同重量下,极度靠前的重心既带来了更强的威力,也让挥舞的难度随着长度的增加大幅的上涨。
                  根据现存文物来看,实战使用的单手锤的长度多在40~60cm,锏的长度则从70cm~近一米等不等,所谓“寸长寸强”,冷兵器作战中长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锏与锤之间这数十厘米的差距是巨大的。

                  (锤与锏的大致比较)
                  第二点,这里要提到一对以刀剑等武器的重心配比考量时出现的概念:强剑身与弱剑身。
                  让我们以一把这样的武器为例说明一下:

                  以剑身中间为分野,将之分为剑尖的一半与护手的一半,
                  前者靠近剑身的末端、因此在挥斩时拥有更长的加速距离以及更强的斩击力量、通常用于攻击。但也因此,在这一部位受力时力臂过长难以发力,因此也难以进行格挡。这一半剑身称之为弱剑身;
                  后者靠近护手,其特性与弱剑身相反:虽然在斩击时加速空间和发力幅度均不足以达到足够威力,但稳定性和施力效果都要强于弱剑身。这一半剑身称之为强剑身。
                  类比于锏,在其挥砍时、锏身的前三分之一至一半部分都具有造成充分杀伤的能力。
                  再来看看骨朵、蒜头等重量集中在前端的锤类武器。

                  锤类武器的所谓“弱剑身”部位集中于最前端,也就是其锤头部分。
                  在锤头之外,以锤柄中的任何一段攻击显然都不具备有效的杀伤能力。甚至于考量到锤重心的极度前倾,其锤柄部分也基本不存在如强剑身一样进行防守的效能。
                  故而在武器长度之外,锏在有效杀伤范围和防守能力上也存在优势。
                  进一步地说,靠后的重心允许长度的进一步增加,也为在退出战阵后发展出充分的技术体系提供了可能;如明代《武备要略》中载有双手鞭锏技术,而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除仪仗用的金瓜锤外基本没有实战双手锤的记载。
                  因而,锏才能与众多钝器在辽宋夏金这个时代分庭抗礼,并一直延续到后世。


                  IP属地:内蒙古117楼2021-12-26 02:2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21-12-26 08:32
                    回复
                      搞了张清晰点的图,不知道为啥这副锏分节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19楼2021-12-26 09:35
                      回复
                        锏这东西,在《三侠剑》里出场较多。个人感觉《封神演义》里所谓降魔杵可能也是类似的东西。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20楼2021-12-26 15:59
                        回复
                          你既然提到了,我觉得是时候把它放出来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21-12-26 18:35
                          收起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21-12-29 2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