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禅吧 关注:84贴子:1,864
  • 0回复贴,共1

达真语要<6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达真堪布语要

●现在我们闻法、修法的时候,是否集中精力、小心翼翼,不让心放……逸、散漫?没有吧!如果你真的这样不放……逸、集中精神的话,还能听到别的声音吗?还能想到别的事儿吗?不可能的。心专注在一个外……j境上不动摇,这叫禅定。有的人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又看那个,东张西望,这样的人还会有禅定吗?还会有专注吗?不会的。若没有禅定,没有专注,这叫散……乱、懈怠。尽管我们每天看似在闻法、修法,但实际上还是在修散……乱心,还是在长养懈怠。

●也许大家现在做不到一个小时内保持专注、不散……乱,但若是能在十分钟内做到不散……乱,也可以啊!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做到,根本就没有禅定,根本就没有专注。尽管身在闻法、修法的行列,但是心没有专注,所以没有什么觉受。闻法的时候,只有心专注了,才能听明白,才能增长智慧,这叫闻慧;修法的时候,若是心专注了,就有觉受,就能产生智慧,这叫修慧。

●尽管我们现在也在闻法、思维,但心还是散……乱、懈怠,所以就处于似懂非懂、一知半 解的状态。我们看似明白了,实际没有明白;看似解开了心灵的疑惑,其实没有解开,还是……糊……涂、愚……痴……的状态。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心没有专注,没有禅定造成的。只有具有禅定的功夫,才有闻慧、思慧、修慧,否则不会有这些智慧。

●都说要修禅,然后去克服心,控制……心。在这样的状态下,不会有真正的禅。真正的禅,是心不改……造,自然安住,自然定下来。不要去控制念头,否则容易发……f○疯。念头起来的时候,只是看着它,因为它也是无自性的,也是不生不灭的,不要特意控制或安住。你不去改……造,不去特意安住的时候,它自然就安住了。就像风刮着的沙,风一停,沙自然就会落到地面上一样。

●很多人都怕生起念头。其实心和心念就像大海与波浪。大海生起波浪是很正常的,有大海就有波浪,有波浪就有大海。大海离不开波浪,波浪也离不开大海,实际上波浪和大海都是一……体……的。有心就肯定有心念,但是没有事,它是很自然的,不去改……造就行了。其实这种自自然然的状态,就是当下,就是本来面貌。这样自然安住,是最最殊胜的禅。所以讲:“禅定中,心不改……造为最殊胜。”

●我们现在观想也是。很多人都说:“观不出来啊,什么时候才能观出来啊?”这样特别执着,特意去观,也许观不出来,保持自然的状态才能观出来,所以心态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观想金刚萨……垛佛,心态要不紧不松,保持自然的状态,保持适度,这个很重要。

●佛在世时,有一个弟子跟阿难学禅,但始终没有学成。有一天他向佛陀请教,佛一观就知道了,原来他没有保持 适度,有时候太紧了,有时候太松了。于是就问他是不是会弹琴?他说自己出家前是弹琴的。佛又问他,弹琴时的妙……音是琴弦特别紧的时候发出来的,还是特别松的时候发出来的?他说都不是,是在不紧不松的时候发出来的。所以佛告诉他,修禅也是一样,在不紧不松的情况下才会进入状态。
  我们观修也是一样。无论是观金刚萨……垛佛,观莲花生大土,观阿弥陀佛,还是观观音菩萨,要保持一种不紧不松的心态,才能观出来,才能进入状态。心态很重要。我们现在观修,有时候太松了,心就散……乱了,东想西想,东跑西……颠。身在修法的行列中,但心不在;身在大殿里,但是心不在,跑回家去了,看亲戚去了,看朋友去了。有时候内收,太较劲了,一个个想:头……放在哪里,手放在哪里,腿……放在哪里……你是不是在塑佛像啊?这样特别执着地观想,很难观出来。内收有好几种,刚才是太执着了,太较劲了。还有一种是睡着了,这也是内收。这都是没有保持好状态。

●让心安住不散……乱有两个要诀:其一是身远离愦……闹;其二是心远离妄想。愦……闹就是指人多……事杂的环境,我们的身要远离这样的外……j境,而心更要远离纷繁的妄念与妄想。但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要打好基础,修出真正的出离心。若是没有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真的很难静下来,更难定下来。

●远离红尘闹市主要是小乘里强调的,大乘不是很注重这些。我们作为在家修行人,作为大乘行者,要离开这样的环境可能暂时没有办法,这实际上也是不对的。一个大乘修行人不应该远离社……h○会,那我们该怎么办?没有办法、也不能抛弃这一切时,就要修出离心。主要是我们心里要有定力,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若是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即使身远离了愦……闹,住在山洞也没有用,因为心还是定不下来。所以现在要讲的是出离心,超越世间的这些环境——人、事、物,你就没事了。
出离心就是我们的心要超越这一切。四外加行的内容是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包括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道理。如果修好了四外加行的内容,出离心自然就生起来了。
如果你懂得了人……身难得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人……身是解脱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这样的话,学佛修行就高于一切了。

●人……身是解脱的机会,但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因为宿世的福报我们才得到了这样一个人……身,才得到了这样一个解脱的机会,一旦失去就再也没有了。得人……身要具足很多条件,现在我们学佛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但若是仔细观察,我们连来……世得……人……身……的条件都还没有完全具备。我们在宿世中积累了多少善根和福报,最后才得到了 这么一个人……身,遇到了这么一个解脱的机会,多不容易啊,而这个人……身在刹那当中、在呼吸之间就会失去。若是你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世间的这些琐……事自然而然就放下了,自然而然就看淡了。

●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如果把佛法和解脱放在一边,然后去做世间的事情,这叫琐……事;若是把解脱和修行放在首位,然后去工作生活,这就不是“世间”,也不是“琐……事”了,这样工作生活都是了缘了……债,都是在承办解脱。如果你真正修好了暇满难得,心自然就能定下来了。
(未完待续🙏)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08 06: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