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吧 关注:6,911贴子:83,509
  • 9回复贴,共1

新手通用问题:墨与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首先,是新手问题,是练字的人的问题
高档的不要来
什么清光、紫光,墨分五色等等,与我我关
就是自己练字,就是只求个乌黑好写


IP属地:湖北1楼2022-02-10 11:08回复
    以前我用普通的松烟,不太想用墨汁,总觉得自己磨的好歹有点逼格哈
    但是磨着累,所以大多通常是淡墨
    磨得浓了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胶重,写小点的字,拖不动笔,烦人
    其实仅仅就练字而言,纸笔墨三者,总要小心的就是墨
    现代人因为平时不用毛笔,所以用毛笔写字的手感生疏,想要练字首先得要多用,熟悉了手感才行
    我曾见过建国初民间普通文化人遗留的字迹,就是民间教书先生这种水平的
    坦率地说,那个基本功,超过现在的书法家
    没办法啊,人家整天就是用这个工具,手熟
    现代人写字的手感,平时日用积累的,多半是硬笔光滑纸的那种
    为了更好的适应,就得像办法妥协


    IP属地:湖北2楼2022-02-10 11:16
    回复
      2025-07-24 04:38: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由于配合面粗质疏的宣纸,所以中国墨,里面胶质多,才能固话留存在纸面上
      但是胶多了,就不好写,书法家也是人,没有人爱写重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学问就在能够满足宣纸留存要求,然后尽可能地把胶弄少
      说穿了就是这么点事情
      。。。。。。
      我曾试过胶质少的墨水,打印机墨水,因为它那个使用工艺,必须要流动性非常好,需要尽量胶少
      确实好写,但是,得配合加了淀粉质的打印纸才好实现纸面留存,用来写宣纸,干了之后,一下水,散了,因为胶太少


      IP属地:湖北3楼2022-02-10 11:23
      收起回复
        胶质的另一个作用是成形,所以凡是制式商品磨,花纹清晰那种,必定是比简单的受挫圆果,加的胶要多,否则就弄不成哈
        所谓陈放老墨,无非就是里头加的动物胶质,经过长期降解,胶质失效了而已
        胶质减轻了,就好写了
        就这么点事,根本没那么多玄学
        。。。。。。
        胶质降解的另一个方式是宿腐
        因为磨好的墨液含水量多,容易造成动物胶降解,而且是快速降解
        我曾试过陈放宿腐的墨液,到了动物胶发臭的阶段,一两天,就很好写,但是干后下水,也会洇了
        古人日用,其实到不是特别怕,因为写了文字的纸,总归就是要尽量干燥保存
        而现代人,所谓书法者,因为有了装裱这个环节,所以,非得经历湿水这个环节,那么就必须要忍受胶多了不好写哈


        IP属地:湖北4楼2022-02-10 11:31
        收起回复
          好轻胶本是人之常情,因为好写好用
          以前看资料,好像说是,偏好重墨的,号称黑宾虹,是爱用宿墨的,估计墨用的重,不宿的话简直就是胶水了吧,哪里拖得动笔呢,但是宿墨用起来的话,估计对于装裱师傅,就成了大考验了也
          也许是黄大师 也是摸索到,宿得恰到好处的诀窍,既不过于影响装裱,又最大化地降解了胶质吧,对于自己练字的普通人来说,其实也完全可以少一点执念,好用为上
          。。。。。。
          最近,用的是淘宝上最普通的手搓圆果
          近来做墨的人,料就开始用机制炭黑,其实只要够细,做墨材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乌黑够用
          而且以前的墨,是加动物胶,为了防止腐的太快,加了中药材,主要是防腐,冰片什么的,闻起来味道好,只是次要作用也
          现在最普通的圆果,好像不是加动物胶了,有说植物胶,有说化学胶,好用并没什么不好用的,古人想用还没这个条件呢,这些方面要把制墨当做技术来看,千万不要当成玄学
          有些人非要说古法就有如何如何神秘的好处,古法如何如何必须遵循,根本没必要
          不用动物胶,带来另一个好处,是腐化大大减轻,普通圆果墨里头已经闻不到冰片味道了,不用加了,想要它臭也很不容易了
          所以我现在大用宿墨,现在的胶,放时间短了还不行呢,很耐讲解,一般都是写完字就墨,放到第二天再用,如果太干稍微兑点水就很好


          IP属地:湖北7楼2022-02-10 14:07
          回复
            墨有清光、紫光,多是因为采用的炭黑材料的不同,好的油烟自带紫光,这个首先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是材料选用的问题
            够条件有追求也是挺好的事,但是也没必要执着,首先还是得字写好
            我自己现在这水平,也就只配得上最普通的圆果墨,恐怕都还有点超标了
            最近我也想开了,已经下单了成品墨汁来试下
            成品墨汁用的也是机制炭黑,其实最普通的圆果墨,用的也是这个料,并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不知道的是成品墨汁,加的胶质含量究竟是高还是低,但是我想它有个好处,总归是自带宿腐效果的哈
            从下单到运到,这墨汁在路上就得几天,还不知道哪天生产的呢,所以一定是宿了很久的了
            前几次也碰到别人的成品墨汁,试写几下,确实都还挺流畅好写的
            。。。。。。
            如果成品墨汁不舍得放炭黑,不够黑,大不了自己再加研一下,总比磨清水来的省力气哈


            IP属地:湖北8楼2022-02-10 14:19
            回复
              机制的炭黑,细度是足够细的,磨出来的粗细程度,短板其实在砚材
              既要发的细,又要下的快(否则累死人),这个砚材通常就得要有点要求了
              好在现在自己磨墨的人,其实并不算多,所以供求关系而言,好砚台相对来说,价格比30年前,是要跌的多了去了
              。。。。。。
              墨里头的胶质,除了对于纸上固化的作用外,另一个作用,就是对于笔的手感有明显的影响
              我也曾写过水写布,有些笔,用水并不好写,但是换成用墨,就挺好用
              因为墨汁里头的胶质,自带聚拢笔毛的作用
              所以,调理好墨汁里头的胶质程度,就没必要非要追求好墨、好笔,笔与墨的门槛与成本,其实并不高
              就自己练字来说,消耗最大的,倒是得要算是纸了
              由于国展的风气导向,现在人写字,都是给5米之外的观众看的,写大字,用大纸
              墨即使可以不用讲究了,但是纸总归是比较耗费的
              还在本人是写小字的,纸也用的不多


              IP属地:湖北9楼2022-02-10 14:31
              回复
                名人名作,不见得用的墨就有多好
                后人评价书法名篇,评黄山谷松风阁,虽经岁月墨色光彩差退,而书法神韵超然,估计黄庭坚用的墨,也就一般
                评苏轼寒食诗,每到笔画末尾,墨如聚粟,东坡是枕腕写法的,相比于悬腕派,浓墨对于笔的迟滞的力学效果,要弱的多,所以大学士估计也是特爱用浓墨的,是否也是宿透了把胶质降解了,就不得而知了
                董其昌是大地主,有前有闲,买的起好墨也有人代劳研磨,好用淡墨那必然也是多方面考量的哈


                IP属地:湖北10楼2022-02-10 14:49
                回复
                  2025-07-24 04:32: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核心观点很明了:
                  1、写字的人,认真写字就好,不要在这些东西上多花心思,当然专一研究文房的除外
                  2、文房几样当中,砚台相比30多年前,绝对价格可能涨了一倍,但是其实相对价格降了不少,百多元就能买个不错的,权当买个好看的墨盒了
                  3、笔的绝对价格也就只涨了一倍而已,而且并不比老笔难用,很多人说加尼龙,其实根本没必要执着
                  动物毫毛来说,也是为了用锋颖那段,顺直且弹性均匀,这些特点尼龙都能满足
                  以前尼龙技术水平差,这几年练宾馆里一次性牙刷,尼龙毛都是尖头的了,技术早达标了,用作制笔辅毛,除了含墨性能稍差,其他性能并不比动物毛差,况且狼尾也早已开始搞养殖了
                  就使用来说,5元一只的小狼毫都相当好用了,练字足够,野生狼尾已经属于奢侈品而已
                  当然手感上略有差异,稍微适应一下,练字足够好用
                  4、30多年来,纸品涨价倒是差不多10倍,但是主要也是因为原材料始终没有工业化的方法,因为原材料涨价也是没办法,不像机制炭黑,足够细腻完全够制墨的,否也也会涨很多
                  所以,现如今练字,开支大头是纸钱了
                  。。。。。。
                  1、文房几样当中,其实后期自己掌握和调解余量最大的,就是墨了,所以,学习这项确有必要
                  2、单纯练字的,就墨汁就很好,但是即使用成品墨汁,也得要学一些调理的方法
                  3、墨的调理,其实就是折腾胶而已,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足够乌黑,有顺畅好写
                  明白折腾的要点在于尽量减胶,就不至于花很大的价钱去搞那些什么陈年老墨等等各种昂贵的玄学
                  。。。。。。
                  仅此而已


                  IP属地:湖北14楼2022-02-11 15:00
                  收起回复
                    楼上这段讲的好
                    现在像我们这些以用为主的人,最大的苦恼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细化的程度完全没有跟上
                    想多赚钱没错误,但是不要讲故事,其实古来传统,如果不进行解剖型定量研究,也不可能完全继承
                    某天用到某某老墨很好,于是认定这个牌子、这个时期,甚至这个工匠就很好,也不是那么回事
                    这批的胶材如何?难说,工艺都完全一致性?很多看心情
                    后期保管条件?只能大致描述下而已
                    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好用?理化指标怎么样,今后如何复制它?没谱
                    。。。。。。
                    照猫画虎,买来老胡某某老墨,结果不见得就好用哈
                    。。。。。。
                    希望玩家们能真正促进工匠的制造,定量化、工艺细分
                    否则就变成自己去淘,其实就碰运气了,缺乏定量研究的工法,最终走向玄学了
                    今日之用,也要配合今日条件
                    明清以来宣纸,其实沙田稻草原料到现在基本都绝了,当粮食这稻没人种了,因产量不行,当纸材种出来估计也没人用的起哈
                    况且说,这也只不过就是明清以来的偏好,在更之前的,皮纸、麻纸倒才是书用的主流呢
                    所以说,明清以来,所谓墨法,为了卖相好,重工、描金等等各种搞法,不见得就最合使用
                    为了配合明清宣纸的墨的改进,包括各种光泽的刻意追求,顶多也就2、3百年传统,不要硬去攀附千年以来哈
                    。。。。。。


                    IP属地:湖北18楼2022-02-12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