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新年来的很快。
那之后的日子虽算不上太平,但也没什么风浪。重复的搬货下斗,偶尔活动活动筋骨收拾找上门来的家伙。潘子只觉得自己已经麻木。
街边陆陆续续的挂起灯笼,吴三省手一挥说提前放了吧,听着身边伙计欢呼着喊谢谢三爷,潘子便只得跟着说谢谢三爷,心里倒是不明为何。
直到有伙计过来问“潘哥过年回哪?”潘子才意识到哦,年要到了。
本是忙活的日子就这么清闲起来,潘子无所事事的躺着家里,隔着窗户看着街道来来往往的人流。女人的牵住孩子的手,男人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忙着制备年货……是喧嚣热闹的。
一扇窗,隔开了这一切。
年有什么过的呢。潘子想,无非是奔波着图一个团聚,又再奔波着离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潘子想起还在战场上的日子。班长是个文化人,激动的时候总会咏几句诗出来,营里识字的本就不多,更别说懂诗的了,所以班长每次在那念叨都没人能听懂。
战场的形势不容乐观,兵源短缺,很多上战场的都只是些孩子,兵革互兴,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命如同草芥,很多的名字只喊过一次,就再也说不出了。
班长有一个本子,那本子是从前面的兵传下来的。噼啪作响的篝火边,潘子就靠在班长身上,看那只冻的发抖的手,一笔一划写下那些逝去的名字。
潘子不识字,班长就每写完一个就给潘子念一遍。没有课本,没有教书先生的戒尺,只有粗糙的指尖划过破旧发黄的内页,轻声念着那些名字。潘子就这样识了字。
“潘子啊……如果哪天我也回不来了,这本子就交给你了。”
这句话他不知道班长究竟说了多少次。
那个本子一直放在班长左胸前的口袋。
原来那个本子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旧,原来封皮上的划痕还要多,原来血污几乎遍布了每一页……原来手捧起这个本子便会抑制不住的颤抖。
这些都是在潘子接过后才发现的。
班长最后说了些什么?
潘子不知道,班长走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但依班长,一定又会说那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年复一年,潘子记不清这仗打了多久了,只记得班长有时会念念这句诗,然后笑着说想阿娘做的年糕了。
潘子听不懂,但他知道,那说的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潘子看够了街上不停的人流,忽然想到自己还没有吃午饭,便顺手拿起一旁的外套下楼去了。
常去的拐角处的面摊倒是还开着,潘子和老板算是熟络,一句来碗面就不必再加些什么了。老板是个热心肠,看潘子到了年也没有动身的打算,把他当做了早早出来打工的苦娃子,特意又在面里加了几块肉。
“年轻人,有空常回家看看啊……唉……这在城里闯荡不容易啊”老板把面端了上来,似乎有些感慨。
潘子谢过老板,笑着点点头应了,说自己也想家了。
面吃到一半电话突然打了进来,是堂口的个伙计,那边的声音有些吵杂,估计是在忙活些什么。
“潘哥……潘哥听的见吗?我是小刘,那个啥,三爷说今年把不回家的那些个都叫到堂口过年热闹热闹……”
潘子心里觉得奇怪,早几年三爷是年年都要回家的,怎么今年要从堂口了?
……
“潘哥,你来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年,他穿着褪色的军装,背着破破烂烂的挎包,装着那个写满了名字的本子,站到了村口前。
他以为他终于带着他们回到了家。却发现,自己那么多个月夜盼望的家,早就没有了。
“潘哥……你来不?”
……
“我呃……我就不去了……家里这边有点事”
新年来的很快。
那之后的日子虽算不上太平,但也没什么风浪。重复的搬货下斗,偶尔活动活动筋骨收拾找上门来的家伙。潘子只觉得自己已经麻木。
街边陆陆续续的挂起灯笼,吴三省手一挥说提前放了吧,听着身边伙计欢呼着喊谢谢三爷,潘子便只得跟着说谢谢三爷,心里倒是不明为何。
直到有伙计过来问“潘哥过年回哪?”潘子才意识到哦,年要到了。
本是忙活的日子就这么清闲起来,潘子无所事事的躺着家里,隔着窗户看着街道来来往往的人流。女人的牵住孩子的手,男人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忙着制备年货……是喧嚣热闹的。
一扇窗,隔开了这一切。
年有什么过的呢。潘子想,无非是奔波着图一个团聚,又再奔波着离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潘子想起还在战场上的日子。班长是个文化人,激动的时候总会咏几句诗出来,营里识字的本就不多,更别说懂诗的了,所以班长每次在那念叨都没人能听懂。
战场的形势不容乐观,兵源短缺,很多上战场的都只是些孩子,兵革互兴,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命如同草芥,很多的名字只喊过一次,就再也说不出了。
班长有一个本子,那本子是从前面的兵传下来的。噼啪作响的篝火边,潘子就靠在班长身上,看那只冻的发抖的手,一笔一划写下那些逝去的名字。
潘子不识字,班长就每写完一个就给潘子念一遍。没有课本,没有教书先生的戒尺,只有粗糙的指尖划过破旧发黄的内页,轻声念着那些名字。潘子就这样识了字。
“潘子啊……如果哪天我也回不来了,这本子就交给你了。”
这句话他不知道班长究竟说了多少次。
那个本子一直放在班长左胸前的口袋。
原来那个本子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旧,原来封皮上的划痕还要多,原来血污几乎遍布了每一页……原来手捧起这个本子便会抑制不住的颤抖。
这些都是在潘子接过后才发现的。
班长最后说了些什么?
潘子不知道,班长走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但依班长,一定又会说那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年复一年,潘子记不清这仗打了多久了,只记得班长有时会念念这句诗,然后笑着说想阿娘做的年糕了。
潘子听不懂,但他知道,那说的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潘子看够了街上不停的人流,忽然想到自己还没有吃午饭,便顺手拿起一旁的外套下楼去了。
常去的拐角处的面摊倒是还开着,潘子和老板算是熟络,一句来碗面就不必再加些什么了。老板是个热心肠,看潘子到了年也没有动身的打算,把他当做了早早出来打工的苦娃子,特意又在面里加了几块肉。
“年轻人,有空常回家看看啊……唉……这在城里闯荡不容易啊”老板把面端了上来,似乎有些感慨。
潘子谢过老板,笑着点点头应了,说自己也想家了。
面吃到一半电话突然打了进来,是堂口的个伙计,那边的声音有些吵杂,估计是在忙活些什么。
“潘哥……潘哥听的见吗?我是小刘,那个啥,三爷说今年把不回家的那些个都叫到堂口过年热闹热闹……”
潘子心里觉得奇怪,早几年三爷是年年都要回家的,怎么今年要从堂口了?
……
“潘哥,你来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年,他穿着褪色的军装,背着破破烂烂的挎包,装着那个写满了名字的本子,站到了村口前。
他以为他终于带着他们回到了家。却发现,自己那么多个月夜盼望的家,早就没有了。
“潘哥……你来不?”
……
“我呃……我就不去了……家里这边有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