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心气了,写不动了。大纲放出来吧。
【剧情主线】
亦天凛从沐璎传书中得知凌无绝刺杀锦王未遂,被蜀山所俘,蜀山邀请段霄烈与楚天碧上蜀山给蜀山一个交代。
为保凌无绝,亦天凛急匆匆赶赴蜀山,至山路他见李玄青等人被山贼围困,于是出手相助(第一次,亦救李),从被抓获山贼身上,亦天凛搜出锦王府令牌,这使得他与李玄青都察觉事情复杂。
抵达蜀山派山门,蜀山弟子急匆匆赶来,告知李玄青,段霄烈正准备击杀凌无绝,大殿闹得不可开交,亦天凛急忙赶去,救下凌无绝。
亦天凛询问凌无绝,她刺杀锦王是否有人授意,凌无绝义正言辞说锦王为祸一方,并拿出从锦王府家仆身上拿到的锦帕为证。
但蜀山众人坚称这是凌无绝的诡辩,并认为亦天凛与凌无绝容貌相像,是一丘之貉。这让亦天凛百口莫辩。
关键时刻,李玄青来到大殿,拿出锦王令牌,认为此事另有隐情,要求和亦天凛一起彻查此事,若真有幕后黑手,那就证明凌无绝无辜,再议此事。
临走前,亦天凛告知段霄烈,请调段红儿等人来巴蜀相助,随后他和李玄青只身入锦城。
一到锦城,他们就看到锦王府家丁飞扬跋扈,并害死一位老妪和一个孩子,此事令李玄青和亦天凛义愤填膺,二人在茶馆打听下得知近来锦王府行事风格大改。
于是二人决定夜探锦王府。
是夜,二人乔装改扮,潜入锦王府。他们轻而易举就在锦王府翻出一本假账,账本记录了锦王府一直在西川一带横征暴敛,但李玄青却疑惑这些事他们蜀山竟然从来不知。
亦天凛在记录账本的屋中发现一间密室夹墙,这间密室是锦王为避祸秘密打造,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被亦天凛二人误打误撞找到。
从这里可以听到上方有人在交谈,自对话中他们得知锦王府领事似乎与什么人勾结,并且此刻锦王不在府中,他的儿子被人绑走,意图离间锦王与唐门的关系。
在躲藏过程中,程墉的小蝎出现,李玄青被吓了一跳,差点叫声音,亦天凛情急之下将其抱在怀中,紧紧搂住李玄青,李玄青咬住亦天凛的肩头,让自己不出声。
这一声响自然惊动了领事,两人发现情况不对,匆匆离开。
亦天凛将小蝎收在衣袋里,与李玄青连忙追赶,追到后花园,两人遭遇悲观楼刺客,与一群来历不明,武功却更加高强的锦衣卫,打斗的声响惊动了府兵。
领事带领府兵前来抓捕刺客,他做贼心虚,要将亦天凛与李玄青乱箭射杀,两人急忙跳墙逃跑,一支箭正瞄李玄青后背,亦天凛将之一把推下,这支箭射中亦天凛肩头。(第二次,亦救李)
回转客房,李玄青要给亦天凛包扎伤口,亦天凛推脱,全被李玄青强硬按下,包扎过程中小蝎出现,亦天凛得知李玄青怕蝎子(两个人的秘密),亦天凛看出李玄青情绪低落,李玄青告知亦天凛她只是憧憬锦王,亦天凛宽慰李玄青,锦王之事并不能用单纯的善恶来看待。
锦王府兵搜索客栈,亦天凛急中生智,二人易容装作情侣,让李玄青叫两声,李玄青矜持不从,亦天凛于是搔李玄青痒。
两人火热场面让锦王府兵不疑有他,遂离去。
次日亦天凛和李玄青乔装改扮来到锦王府,发现锦王府外罩缟素,一问方知就在今晨锦王幼子被发现死在城外一处破庙,此前锦王遍寻幼子不得,验尸结果得知锦王幼子死于唐门剧毒。
但李玄青知道,唐门已经多年不曾研毒,此事恐是有人栽赃嫁祸。
二人赶到蜀中唐门,见锦王府兵已经和唐门剑拔弩张,亦天凛看出事有蹊跷,本不想趟浑水,但锦王府领事一口指认李玄青昨夜潜入锦王府,认为此事她也参与其中,锦王闻之勃然大怒。
面对锦王质疑,李玄青也拿出锦王令牌和账本,与锦王对峙。
而锦王对此十分疑惑,就在此时石司命再度出现,欲行刺锦王,被亦天凛挡下。
不过,石司命并非有意刺王杀驾,他故意将金针射偏,意不在杀死锦王。发觉暗处有人,石司命遁逃,留下一封假书信,上面模仿贺碧霄笔记,向悲欢楼下单,买锦王姓名。
至此,所有棋子都已布下。
亦天凛隐约察觉自己似乎身处一局大棋,但他一时之间无法想透,于是招来沐璎送他的白鹰,将近来发生的事情修书给沐璎。
遭锦王嫌隙的李玄青情绪更加低落,她少有表露出消沉,眼下他们两人虽未能尽探出此事结果,但已初步确认锦王府与某人有勾结。
亦天凛提议先行与李玄青回蜀山禀明此事,也好替凌无绝开脱,但他们来在峨眉山下,正欲从百里连廊回青城山时,却被一群猿猴拦路,这些猿猴动作灵敏,身法诡异,竟然令亦天凛和李玄青一时难以脱身。
随后众猴将两人引至峨眉附近一处幽谷,躲开前来巡捕的蜀山弟子,在这里二人见到醉心武学、疯疯癫癫的心猿百剑袁白云。
亦天凛从这些玩耍的猿猴身上结合自身所学领悟出一套功法,随后他们试图离开幽谷,却被袁白云拦下,在猴谷深处花圃,两人又见到鹤姑,方知鹤姑一早就在这里等他们。
鹤姑告知李玄青,锦王府领事前来拜山,并以刺王杀驾为由向贺碧霄讨要李玄青与亦天凛,贺碧霄迫于压力,令蜀山弟子严防,一旦李玄青与亦天凛回山,立刻将他们捉拿归案。
对此亦天凛颇有微词,但鹤姑却宽慰李玄青,自己既然身在这里,当然也是贺碧霄授意;这几日锦城所发生的诸般事件,也已传入蜀山,他们深知此间事确实复杂,恐凌无绝也是遭人陷害,所以已将凌无绝转交天道义军段霄烈手中。
如今真正有麻烦的,反而是亦天凛和李玄青。
亦天凛料想若要洗脱嫌疑,查找幕后真凶,只怕还要从锦王府领事身上下手,顺藤摸瓜。
亦天凛乔装成蜀山弟子,拿出锦王府令牌,放出蜀山已经从山贼喽啰口中拷问出幕后凶手所在的假消息。
此消息被在外探听虚实的锦王府家仆带给领事,亦天凛与李玄青则暗中窃听,确认拦路山贼竟然是训练有素的锦衣卫。
于是,隔日亦天凛又传出消息,说是要杀锦王的不是江湖人,而是朝廷。
听到这一风声的领事终于相信,幕后消息可能确实泄露,于是前往隐藏在西川的张建忠。
亦天凛与李玄青紧随其后,不料他们的行踪竟还是被张建忠发现,遂后者准备杀人灭口,李玄青为亦天凛挡下一镖,身中裂心针。
亦天凛带着李玄青纵身跳崖,虽然差点真的坠崖,但还是幸而活下来,两人找到僻静所在,亦天凛运起天清诀竟不能替其祛毒,仅能助李玄青暂缓伤势。
此时,外面传来张建忠带领手下搜索的声音,李玄青身中剧毒,体虚气弱,不能行走;她让亦天凛先走,但被亦天凛断然拒绝,情急之下,咬了亦天凛一口。
亦天凛见状,竟然直接走出洞穴,引开追兵,再回来时,他见一名似曾相识的乞丐正为李玄青运功疗伤,再次助李玄青压制体内剧毒,乞丐告知亦天凛,这山中藏有宝藏,许有可为李玄青祛毒之法。
于是为两人指出一条道路,亦天凛背着李玄青离开山崖洞穴,回头不见老乞丐,只好依老乞丐所言,找到无生教昔日据点。
在这里亦天凛得知无生教当初本应是行侠仗义的大帮派,却沦为魔教,这其中是八大莲灯尊者之一,名为张建忠的尊者从中作梗。
并在此地得到燃灯留下的神功秘籍,亦天凛为帮李玄青祛毒,无奈练就,功力大涨,结合天清决顷刻间就能帮李玄青祛毒。
只是依照李玄青性格,她定然不依从,于是亦天凛骗她说是找到一个妙方。
成功疗毒之后,二人离开无生教据点,先行回转蜀山,准备将此事说明,搬请外援。
不料,两人刚到蜀山山脚,就被蜀山弟子围住,亦天凛看出其中有诈,于是两人诈降,被抓到蜀山派,方知此刻的蜀山已经被张建忠手下接管。
贺碧霄、鹤姑、袁白云、莫不语等皆下落不明。
蜀山代掌门放出毒气,亦天凛立刻识别出这熏香成分,于是利用龟息功假装睡去。
一路留意他们被关押所在的路线。
来到这里,亦天凛发现蜀山二山长与众长老皆身中无涯毒,使不出功力、昏昏欲睡。于是使用在无生教所学燃灯绝学,为众人祛毒。
被困地牢难以逃脱,此时程墉的小蝎找到亦天凛,从程墉寄来暗号中,亦天凛得知钟若昕、段红儿等俱已至西川,等待亦天凛联络。
亦天凛传递消息,与众好友里应外合,不仅逃出生天,还在那位假掌门拿出因中无涯毒而无力反抗,迫使贺碧霄写下禅让掌门手书,准备接管蜀山派之际,拦住张建忠的阴谋。
平息蜀山之乱后,张建忠知道必须提前发难,于是将多年培植的势力开入锦城,以锦衣卫的身份要缉拿锦王,却不料这里的百姓竟然都袒护锦王。
为了逼迫锦王出现,张建忠屠戮锦城川蜀百姓,最后伪装成蜀山弟子的锦王不得不出面制止。
亦天凛等人企图杀入锦城,营救锦王,但没想到张建忠武功高强,超乎想象,又有石司命相助,一时难以拿下。
天道义军与众武林豪侠四面围城,双方僵持住了。
就在谁也无法退让的时候,张建忠展开心里攻防战,先是点破亦天凛就是魔教余孽,且他身怀无生教武功,要杀他张建忠,应该先斩亦天凛,这让李玄青大为动摇;然后他有点破李玄青的父母就是他的手下,当年驰骋西川的江洋大盗。
斥责李玄青根本没有立场行侠仗义。
为避免川蜀生灵涂炭,锦城束手就擒。
李玄青失落离去,大雨中她与亦天凛割袍断义,此时亦天凛才察觉自己喜欢李玄青的心悸,他心如刀绞,却又不知道如何面对李玄青。
此时老乞丐现身,亦天凛点破这个老乞丐就是武林盟主孟畅,他问孟畅,是否知道他的身世,为什么不杀了自己反而帮自己。
孟畅回答,人的善恶不应由身世来定,而应该由言行。
这句话点醒了亦天凛,他赶去寻找李玄青,虽遭李玄青斥责,但亦天凛不进不退,还应剑而上,一番肺腑之言打动了李玄青。
李玄青正欲答复亦天凛时,沐璎出现,有名的江湖双姝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修罗场。
沐璎带来消息,说锦王已经被押入京城,待秋狝结束,皇帝就要问罪锦王。
众人决定猎场逼宫,谏言皇帝饶恕锦王。
但沐璎却反对此事,若无凭据,仅凭锦王威望,不仅不会让皇帝饶锦王,反而更会坚定杀锦王之心。
所以他们必须捏造张建忠谋反的证据,最好还能拔掉夏侯焕。
然而他们不知道,夏侯焕早已将张建忠作为弃子,不仅不做准备,还帮亦天凛等人创造张建忠贪污腐败的证据,原因是杀了锦王只会失去民心,而张建忠功高震主,地位毕竟威胁到他。
拿到张建忠谋反贪污的证据,亦天凛等人秋狝拦驾,不仅为锦王开脱罪责,更将矛头指向张建忠,气愤到绝望的张建忠决定玉石俱焚。
亦天凛等人联手杀死张建忠,平息张建忠叛乱,锦王也得以活命,而皇帝则更加忌惮江湖势力,最终只有坐山观虎斗的夏侯焕得利。
事后,锦王回川大宴群豪,席间,沐璎总是挑逗亦天凛,李玄青一气之下,带着亦天凛离开宴会。
月下两人并肩坐在蜀山绝情崖,互诉衷肠。
李玄青拜别师门,与亦天凛并肩在江湖行侠,清缴贼匪。
江湖上偶有看到一双侠侣,带着一孩童经过,一人配蜀山拂尘,一人身带侠隐阁阁徽。
数年后,侠隐阁再开,招揽学子,一名叫亦锦侠的少年踏入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