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6日漏签0天
自动铅笔吧 关注:16,467贴子:268,77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35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自动铅笔吧
>0< 加载中...

回复:【测评】三菱kurutoga dive m5-5000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接下来就是dive的重头戏了:通过kurutoga旋转来控制的,可以保持铅芯外露并自动出芯的机构
普通的自动出芯铅笔需要保持铅芯在护芯管内,通过护芯管与纸面的接触一点一点带出铅芯。而kurutoga dive则利用了内置的kurutoga旋转系统,在书写一定的笔画数后自动带出铅芯,实现即使铅芯一直外露,护芯管并没有和纸面接触,也能源源不断出芯的结果。
在kurutoga dive的官网上三菱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ive的自动出芯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
①与普通自动出芯铅笔相同的,带有滚珠双爪瓣的单向出芯抓芯机构(如图1)
②由kurutoga带动的,控制护芯管前后移动的出芯机构(如图2)
普通的自动出芯铅笔都内置①的结构。它们的抓芯机构是一个单向阀,向前摩擦很小,向后摩擦很大。书写时,铅芯受到向上的压力,爪瓣便会锁止,铅芯无法向上移动。而向外自动出芯时,护芯管里面的阻尼圈,在弹簧的拉动下会给铅芯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样铅芯一边磨耗护芯管一边往外拉铅芯,达到自动出芯的目的。
dive的自动机构在上面的基础上,把向后拉动护芯管的活交给kurutoga机构去做。
当kurutoga机构在受到笔尖压力而旋转时,会带动图中粉色零件的转动。在斜面的作用下粉色部件会一边旋转一边上升,带动护芯管的回退。到了一定的笔画数后,粉色零件到达段差处,在弹簧作用下进入槽内,护芯管也会随之回位。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出芯循环。整个过程不依赖护芯管与纸面的接触,只依靠kurutoga进行。
不过铅芯的磨耗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如果像kurutoga一样的速度进行出芯(40次一出)的话就太快了,所以dive后面还内置了一个减速齿轮,将出芯循环降到了约420次kurutoga触发为一周期。
如此可见,kurutoga dive的结构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设计,不过也因此实现了铅芯一直在护芯管外也能自动出芯的终极目标,使自动出芯铅笔的写感不再受护芯管摩擦的影响。dive 5000日元的定价,卖的就是这个复杂且独特的内部结构。
(三菱可能自己也知道这种结构太过激进,所以并没有直接大量上市,而是少量量产了一些dive然后发售,对其进行初步的试水。)
这两张图是动图,看完你就知道dive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了



2025-07-26 02:09: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普通自动出芯铅笔(这里用的是automac)和kurutoga dive,护芯管拉芯动图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ive的创新机构,自身也会创造出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出芯时机是完全靠kurutoga的触发决定的,那么假如用户使用的铅芯过软,笔压太大,或者写的字很大,单次触发时铅芯的磨损量就会过大,导致出芯的速度跟不上磨耗的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菱还在dive上安装了可以调节单次出芯长度的结构,通过旋转笔握前端的控制环调整档位(图1)。从最短(min)到最长(max)一共有5个档位可供调整。
具体工作原理如图2(动图),通过调节粉色部件下方段差的大小,对单次循环护芯管回退的量作调整。段差越大,护芯管回退距离越长,下次回位时带出铅芯的量就越多。
不过这个机构调整的范围是有限度的,如果你非要用什么3B铅芯,再用究极大笔压写究极大字,那神仙也救不回来(虽然这个时候护芯管拉芯还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大不了当成一般自动出芯铅笔来用)
而且这样做还很容易导致断芯,这一点在后面会讲到。
(三菱在说明书上也写到这个问题了,如图3,解决方法就是:正常书写情况,用硬度介于HB~2B的铅芯)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接下来就是实际使用感受了
作为自动出芯铅笔,肯定会有很多人关心:笔尖会不会很晃?毕竟是kurutoga+自动出芯,难不成会晃+晃?
先看横向的晃动
不得不说dive对自动出芯的调教真的很让我满意。在叠了kurutoga和自动出芯这两层晃动debuff的情况下,笔尖的横向晃动仍然非常小:比kurutoga二倍速要小很多,甚至超越了一倍速,能够达到跟s30一个级别的稳定
果然三菱在内部结构方面,还是拿出了真功夫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然后是纵向回缩
同样是在兼具kurutoga engine和自动出芯的情况,众所周知即使是普通的自动出芯铅笔,笔尖也会有轻微的回缩状况。kurutoga就不用多说了,把笔尖回缩的压力作为动力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dive的回缩程度仍然跟一倍速kurutoga相差无几(一倍速二倍速的纵向笔头回缩其实是差不多的,主要是感觉不同),而且非常稳定。dive虽然外表用料不怎么给力,但是在内部结构的调教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属实是全点内构上了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ive的kurutoga engine的触发压力也和一倍速大体相同,并没有因为旋转自动出芯机构而显著增加压力。
kurutoga旋转时,笔杆中部的指示器动图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ive的旋转自动出芯机构的实际工作过程
上面说到粉色部件在旋转的时候会缓慢上升,达到拉动护芯管退后的目的。然而这个粉色部件并不是一直随着旋转上升的,而是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①:护芯管外露长度最大(约4mm,见图1)时~粉色部件完全移上斜面
由于斜面只占到整个行程大概1/3左右,所以在大概150次kurutoga触发后,粉色部件就会完全移上斜面(见图2),护芯管也会达到最短位置(约3mm)。此时铅芯外露在护芯管的长度最大
阶段②:护芯管外露长度最小(约3mm,见图3)时~粉色部件旋转到段差后下降,完成出芯循环(见图4)
在第二阶段护芯管外露的长度不变,粉色部件在一个平面上移动,这时候铅芯会不断磨耗。到了段差处护芯管回位完成出芯,这时候护芯管外剩下的铅芯就是这次出芯的量。





2025-07-26 02:03: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于是kurutoga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就是上面提到的断芯
旋转自动出芯要想正常工作,铅芯的磨耗量和旋转进程就要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出芯量档位调的太大(max挡),而铅芯并没有跟着用掉那么快的话,在阶段①和阶段②交界处铅芯外露的长度就会相当长。我个人在测试的时候,书写汉字max档位出芯一度能达到2.5mm以上,基本就是啪啪的断芯(大概相当于小胖子按动两次的出芯量,小胖子那个出芯量我就不用多说了罢)不过这也间接证明了dive确实设计了一定的平衡空间,来适配各种铅芯硬度,笔压与文字大小。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ive在420次左右触发后,自动出芯的动图
划道道的时候似乎用力太狠了,外露铅芯都磨没了(B硬度,kurutoga铅芯,mid档位)
书写时可以明显感受到笔尖回位,就好像护芯管突然变长了一样,很奇妙的感受。护芯管回退的过程(前150次)就比较温和,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如果环境比较安静的话,仔细听可以听到护芯管回位时有一声很轻的咔嚓声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补几张dive的拆解网图,自己的没敢拆,要是拆坏了可就热闹了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kurutoga dive 实战书写测试
使用铅芯为kurutoga专用铅芯(203),0.5mm,B硬度
红笔标注的[],代表触发dive自动出芯的时刻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书写感受:
dive带来的书写感受真就是舒服二字,即使动用了复杂的内部结构,dive的写感仍然是kurutoga全系列里面最好的。晃动小,前后回缩也很温和,而且护芯管完全不摩擦纸面,完全是铅芯直接摩擦纸面的顺滑感。在楼上的实际书写测试中,我用b硬度的铅芯开到mid档位,个人笔压算比较重的那种,每次循环后外露铅芯长度都没有变化,完美实现了dive的功能。而我在用hb原装铅芯的时候,同样是mid挡出芯量也是一直不变,不得不佩服三菱对这支笔的调校。抛开dive内构的设计,光是寻找铅芯耗损与旋转速度的平衡(减速机构),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kurutoga在一笔一画书写文字的时候,基本可以完美实现其功能。但是我拿来写数学的时候(主要是代数字符,以及轻微的划线),dive的机构就不容易找到这个平衡了,有时候我开到max档位铅芯也会不断缩短。其实这是从kurutoga一倍速开始就有的小毛病,只是在dive上由于其机构设计而被放大了。拿来做理科题,高强度速记等场合下,仍然不可避免的要按笔尾续芯。这也体现了dive本身作为纯书写用自动铅笔的特性。拿到dive,忘记它身为自动铅笔的事实,把笔帽套在笔尾,从头到尾写满整张纸的文字,我想这是kurutoga dive最为理想的使用场景。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总结以下kurutoga dive
算是三菱憋了好几年憋出来的终极狠🔥了,在自动出芯领域狙击一下友商的某nero和某30(甚至发售日都和某nero相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dive的结构非常具有开创性,算是三菱一次很激进的创新。也正是这个机构让它具有了能够让铅芯在护芯管外一直保持一定长度,并源源不断自动出芯的能力。这个效果也是自动出芯铅笔的终极追求,而三菱在自家的kurutoga结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创新,首先给了用户一次体验这种效果书写的机会。虽然结构复杂,但是dive在各方面的调校却毫不含糊,把看似花里胡哨的复杂内构做得中看又中用。虽然用料并不怎么良心,但是5000日元买到它的功能与内构也不算亏了。称得上是终极的书写型自动铅笔。随着绘图铅笔市场逐渐衰落,三菱新品开始走书写路线,也算是顺应发展的选择。
三菱今年2,3月份少量放出了这款dive,是对新产品的试水。个人认为三菱不会轻易放弃这个设计。现在三菱应该正在对dive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或阉割),包括内构方面与外观用料方面,在设计完成后应该会推出dive的正式量产版,真正地与orenznero和s30同台竞技。不过具体三菱什么时候把这颗炸弹拿出来,只有三菱自己知道


2025-07-26 01:57: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鸿蒙用户卢冰伟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kurutoga dive的价格
5000日元,行
不过很显然目前dive的实际售价过于抽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三菱速速给我推出量产产品gkd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35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自动铅笔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