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襄樊城西的隆中山坡上,有一处“三顾堂”。门前有3棵千年古柏;院内的草庐里有一张古式卧榻,一派静谧。我身处的地方,便是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的“草庐”。此时正是新春时节。古色古香的草庐里,弥漫着高雅脱俗的气息,让我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似乎回到了一千八百年前的汉末建安年间。恍惚之中,“三顾茅庐”的场景在我眼前重现了:卧榻上,诸葛亮睡得正酣;刘备拱手而立,静候阶下;关羽、张飞站在门外,烦躁不安。两个时辰后,诸葛亮才醒来,与刘备畅谈天下大势,留下了享誉千古的“隆中对”……
罗贯中把“三顾茅庐”写得婉曲有致,情韵深长,让读过或者听过《三国演义》的人,到这都会发思古之幽情。
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诸葛亮离开了他耕读10年的第二故乡隆中,出山辅佐刘备。从此,这条“卧龙”开始游步中华大地,在历史的舞台上夭矫腾飞。那片山环水抱的躬耕地,似乎也沾上了他的灵气,千百年来,一直引人注目。
诸葛亮躬耕何处
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两种观点相持不下,争论旷日持久,以致成了一桩历史上的“悬案”。
罗贯中把“三顾茅庐”写得婉曲有致,情韵深长,让读过或者听过《三国演义》的人,到这都会发思古之幽情。
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诸葛亮离开了他耕读10年的第二故乡隆中,出山辅佐刘备。从此,这条“卧龙”开始游步中华大地,在历史的舞台上夭矫腾飞。那片山环水抱的躬耕地,似乎也沾上了他的灵气,千百年来,一直引人注目。
诸葛亮躬耕何处
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两种观点相持不下,争论旷日持久,以致成了一桩历史上的“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