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吧 关注:92,915贴子:1,122,211

能仿出来就认为是真的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08 23:46回复
    要是不会看,图片转弯处都有这个叉口(基本都有的)很好识别,说明这件老物品是到代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09 00:23
    收起回复
      2025-07-27 17:20: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一看就知道是到代的


      IP属地:江苏3楼2022-08-09 09:23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4楼2022-08-09 09:28
        回复
          仿溶蚀性皮壳“”奥特曼“”的帖子所表达的意思最为经典。
          你可以认为是作者得意、诙谐、挑衅等等聚集一身的宣言书。
          你还可以认为作者是营销、市场、风向的警示牌。
          而实实在在的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仿古进阶了。
          很多玩友在前一阶段都没有整明白的时候,仿古又再飞跃了。
          进阶的好处是又会刺激新的追梦人---国宝帮掏腰包。
          市场就是这样,所谓的淘宝,就是国宝帮跟着仿古者的产品摊前进。
          不少玩友知道的灰指甲、不学无术的那个灰指甲,就是这样的践行者。
          他的破烂箱子里到底有多少无需知道,
          但是,卖仿溶蚀性皮壳产品的广告,已经在第一时间发布了。


          IP属地:广西5楼2022-08-09 13:08
          收起回复

            镜像。
            溶蚀性皮壳与仿品是有本质区别的。


            IP属地:广西6楼2022-08-09 14:56
            回复
              拍摄的设备不错,拍摄技术也不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09 18:06
              回复
                这东西值得细看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福建8楼2022-08-09 19:25
                收起回复
                  2025-07-27 17:14: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觉得这件东西不对的可能性比较大!看东西最好全面看,只看局部,容易上当受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8-10 18:45
                  收起回复
                    地方玉 开门件儿 玉勒子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8-12 10:55
                    回复
                      能不能说出自己能力,有没有能力说,其实很简单。
                      顺手从抽屉里翻了几件东西出来,苹果老古董的外置微距镜头,其他的随身玩的东西50倍,再加手机又是多少倍,也不懂了,抽袋烟,发个贴。





                      IP属地:广西12楼2022-08-13 17:50
                      回复

                        这年头,有拍微距的设备,就懂古玉?


                        IP属地:广西13楼2022-08-13 17:56
                        回复
                          仅看局部搞得像个皱抹布,但玉质却连个髯口都不戴,演不了老生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10-17 08:50
                          回复
                            博物馆出于经费,保护,创收、宣传、成列效果、安保经费、审批流程、博物馆人员配置等各种原因,会用高仿品作为成列,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
                            只是,到底一个展览中,哪些是高仿,或者全部高仿,是不会广而告之的。
                            反正,总不能这样,一个展览宣传上,出现“本次巡展全部为高仿”的字样,那么,也就少了趣味和“”意义“”了。
                            而第三方办展的保安,电工,玻璃柜安装人,展品托架制作人等等,也都有了近距离接触、触碰、拍照的工作。
                            只是,博物馆的人,也不会松口说:这些是高仿品,所以,你们才能触碰,即使告诉了,也有保密协定。
                            试想一个场景,灯光师傅,为了让灯光很好的满足拍照、观瞻效果,一手调整展品,一手拍录像、拍照片,然后,远程与委托方的人员汇报、审定。
                            当然,也就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各种手握“国宝”故事了。
                            更当然,也就有了私下创收的盈利点,这不,能按需采录资料。
                            恍惚,一下子能触摸到、能看到某些特征一样的经历,就成为了专家。
                            好比一个人,突然拿到降龙十八掌的武功密集,一个小学生发现研究生的课本,翻一下,比划几下,记下几个动作,就成为高手一样。
                            在整体“溶蚀”性皮壳上,看砣和解玉砂的痕迹,也就如同看着浓妆重彩的美女:“”哇,美女的脸蛋好白,好细腻“”


                            IP属地:广西15楼2022-12-14 10: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