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年,我和吧内的一些热心吧友合作连续2年发布了非官方版的《贸大报考指南》,受到了高三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08年原本想偷懒一下,毕竟前几年的《报考指南》写的已经比较详细了。但看到这么多考生对贸大情有独钟,但同时对某些问题又有些疑惑,我决定还是再说两句,希望能对高三学生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一、贸大在国内的地位?
很多学生关心贸大在国内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因为许多考生在搜集了许多贸大相关资料后,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越来越清楚,反而是越来越糊涂了。一方面,贸大的优秀生源、高质量就业让人不得不承认贸大在国内绝对是顶尖院校之一;但另一方面,看大学排行,尤其是近来影响甚大的武书连的排名,贸大根本不入流。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生源排行、就业排行是客观评价。尽管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总体来说生源的好坏、就业的质量是一目了然的。就以经济类院校为例,也许用“目测”很难判别究竟是贸大还是央财的生源更好些,但如果把贸大的录取分数和西财的录取分摆在一起,我相信大家不用计算就能判断谁高谁低(这里仅仅是从录取分数而言,事实上西财也是一所好学校,只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相比地处上海、北京的贸大、上财、央财生源要差一些)。就业也是一样。
而大学排名是主观评价。这里的“主观”主要体现在权重的选择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两个评价体系,一是学校的声誉;二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数,根据以上两个评价体系对大学进行排名。方案一两个体系各取50%的权重;方案二学生声誉占70%,重点学科数占30%。很显然,方案一得到的结果和方案二下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我们不讨论哪个方案更合理些,只是借这个例子说明大学排名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目前还没有一个评价体系能让大多数人满意。总体来说,现行的评价体系重理科院校轻文科院校,重综合性大学轻特色性大学。很不幸,贸大首先是文科性院校,而且也不是综合性大学,排名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谈谈国家的重视程度,这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地位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呵呵)。从这点来说贸大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重点大学中也可居于中游水平。1)贸大是同类院校中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的,1960年。1960年前,全国只有20所重点大学,当年新增44所,贸大就是这44所中的一员。同类院校中,财经类院校最早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行列的是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都是95-96年。外语外贸类院校中,目前只有贸大一所重点。2)首批进入211工程。同类院校中当时仅有贸大、上财、西财三所重点大学。中南财经、中央财经2005年也进入211。3)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同类院校中只有上财、央财已经进入。
以上谈了贸大的实力、国家重视程度,最后谈谈名气,我想这也是报考的学生所关心的。我在贸大呆了4年,现在毕业也有2年了,经常会被问及“什么学校毕业的”之类的问题,给我的印象是贸大的知名度确实不高,特别是一般老百姓知道的不多。经常是我回答之后,许多人一脸茫然,连在哪座城市都不知道。有些则不懂装懂,想当然的认为这所学校不错,其实看的出来究竟好在哪儿他根本不知。遇到这些人,我也就没必要和他多说UIBE的问题了,赶紧换话题,呵呵。但另一方面知道贸大的人,往往对贸大非常的熟悉,谈起贸大会比我这个贸大人还要起劲,如数家珍般的列举贸大的生源有多么优秀、就业有多好等等。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次坐火车去泰山,遇到两个一般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在得知我来自贸大后,告诉我贸大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好像清华、北大在一般考生心目的地位一样,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考研去贸大(后来他们中的一个果真考进UIBE了),看来贸大的国贸专业确实名声在外。扯远了,刚才讲到贸大在一般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就业的时候你基本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如果你在北京就业,贸大的牌子足够用了。有人说贸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把清华、北大的学生放在眼里,这有点夸张了,但是如果说贸大学子在面对清、北学子的竞争时并不处于劣势倒是不假,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实力不容置疑,但贸大有贸大的特色,贸大学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外语水平普遍较高、思维比较活跃等等。
一、贸大在国内的地位?
很多学生关心贸大在国内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因为许多考生在搜集了许多贸大相关资料后,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越来越清楚,反而是越来越糊涂了。一方面,贸大的优秀生源、高质量就业让人不得不承认贸大在国内绝对是顶尖院校之一;但另一方面,看大学排行,尤其是近来影响甚大的武书连的排名,贸大根本不入流。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生源排行、就业排行是客观评价。尽管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总体来说生源的好坏、就业的质量是一目了然的。就以经济类院校为例,也许用“目测”很难判别究竟是贸大还是央财的生源更好些,但如果把贸大的录取分数和西财的录取分摆在一起,我相信大家不用计算就能判断谁高谁低(这里仅仅是从录取分数而言,事实上西财也是一所好学校,只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相比地处上海、北京的贸大、上财、央财生源要差一些)。就业也是一样。
而大学排名是主观评价。这里的“主观”主要体现在权重的选择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两个评价体系,一是学校的声誉;二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数,根据以上两个评价体系对大学进行排名。方案一两个体系各取50%的权重;方案二学生声誉占70%,重点学科数占30%。很显然,方案一得到的结果和方案二下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我们不讨论哪个方案更合理些,只是借这个例子说明大学排名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目前还没有一个评价体系能让大多数人满意。总体来说,现行的评价体系重理科院校轻文科院校,重综合性大学轻特色性大学。很不幸,贸大首先是文科性院校,而且也不是综合性大学,排名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谈谈国家的重视程度,这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地位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呵呵)。从这点来说贸大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重点大学中也可居于中游水平。1)贸大是同类院校中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的,1960年。1960年前,全国只有20所重点大学,当年新增44所,贸大就是这44所中的一员。同类院校中,财经类院校最早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行列的是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都是95-96年。外语外贸类院校中,目前只有贸大一所重点。2)首批进入211工程。同类院校中当时仅有贸大、上财、西财三所重点大学。中南财经、中央财经2005年也进入211。3)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同类院校中只有上财、央财已经进入。
以上谈了贸大的实力、国家重视程度,最后谈谈名气,我想这也是报考的学生所关心的。我在贸大呆了4年,现在毕业也有2年了,经常会被问及“什么学校毕业的”之类的问题,给我的印象是贸大的知名度确实不高,特别是一般老百姓知道的不多。经常是我回答之后,许多人一脸茫然,连在哪座城市都不知道。有些则不懂装懂,想当然的认为这所学校不错,其实看的出来究竟好在哪儿他根本不知。遇到这些人,我也就没必要和他多说UIBE的问题了,赶紧换话题,呵呵。但另一方面知道贸大的人,往往对贸大非常的熟悉,谈起贸大会比我这个贸大人还要起劲,如数家珍般的列举贸大的生源有多么优秀、就业有多好等等。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次坐火车去泰山,遇到两个一般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在得知我来自贸大后,告诉我贸大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好像清华、北大在一般考生心目的地位一样,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考研去贸大(后来他们中的一个果真考进UIBE了),看来贸大的国贸专业确实名声在外。扯远了,刚才讲到贸大在一般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就业的时候你基本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如果你在北京就业,贸大的牌子足够用了。有人说贸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把清华、北大的学生放在眼里,这有点夸张了,但是如果说贸大学子在面对清、北学子的竞争时并不处于劣势倒是不假,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实力不容置疑,但贸大有贸大的特色,贸大学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外语水平普遍较高、思维比较活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