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5楼。
先修正一下,“100斤的物质到月球上仍然是100斤,100斤是这个物质的质量”,实际上“100斤”仍然是物质的重量。
这100斤是怎样在月球上得出来的?用杆秤的话,需要使用跟地球同一面并且把秤砣挪到同样的距离;用天平的话,需要放置一枚100斤的砝码。所以地球上100斤的物质到月球上后仍然是100斤,是这样没错吧?
但是,即使证明了同一物质在地球上和月球上的称量结果相同,可是这个“100”是怎么来的?
然后,这时候再掏出来一个弹簧秤,在月球上对这个“100斤”的物质进行称重,读数还会是100么?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1,100是基于地球上测量数据做的量化,当重力环境改变时,读数需要换算成地球重力;
2,“地球上100斤的物质到月球上后仍然是100斤”,其要求是相同重力环境下,物质的参照物分别是“杆秤秤砣”和“天平砝码”,这是双方互相对照的平衡系统,在双方受到的重力一致时,自然不受外部重力环境变动的影响;
3,弹簧秤的对照双方是“物质受重力的影响”和“弹簧的形变”,弹簧的形变量受重力环境的影响小,而重力对物质的影响大,所以“地球上弹簧秤称得100斤的物质”拿到月球上再用弹簧秤称,称得多少斤你们自己算一下。
再做个实验:
道具:
1,地球上重量100斤的冰块,设定不会破损不会蒸发啥的。
2,一个天平和砝码,设定足够灵敏,不会损坏,各种有益buff。
3,一个特殊环境,一边重力是地球的1/10,另一边重力是地球10倍,天平居中放置在分界线上,盘子分置两边不同重力区。
问:在这个环境下对道具1重新称重,得到的结果是多少?
所以结论就很明确了:
当科技发展到可以直指物质本身的变动时,基于物质本身变动的测量得到的参数是物质的量。
在那之前,不论是在地球上用天平称量小物件,还是根据引力测定大天体的组成物质多寡,得到的结果全是重量。